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及运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学质量评价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实践活动,分准备性、形成性和总结性三种模式,按“三个结合”来完成。
  【关键词】质量;评价;模式;运行
  
  众所周知: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质量是人们期盼的“长生果”。一个单位或一个区域的教育质量如何,主要由各学科(包括各学校)的教学质量来决定。随着中小学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广泛的教育评价领域中,关于教学质量的评价,占有突出的地位,已成为科学管理学校和教师的基本环节,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实践活动。
  
  1.教学质量评价的本质是对教学达到教学目标程度的判断
  
  针对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模式研究还较少,试根据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和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先确定相关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结果这一过程中,分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模式来完成。
  1.1准备性评价:着力点在“教学能力指标”,看学校和教师个人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正确,相关资格是否具备,文书资料归档是否规范等。具有帮助决策、明确导向的作用。
  1.2形成性评价:主要是依据“教学工作指标”,看阶段(或单元教学)是否实现了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是以教学质量管理为目的进行的教学过程评价。旨在诊断教学现状,促进提高教学效率。
  1.3总结性评价:是在全部教学结束后,依据“教学效果指标”对整个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作出结论式的评价。对学生来说主要是考察其实际学历的水平,对教师则主要是考察其教学绩效的水平。学生总体的实际水平特别是上升的幅度直接证明着教师的教学绩效,而教师的绩效又证明着他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过程总体的质量。
  
  2.在教学质量评价的操作运行上,欲使其客观、公正,需做到“三个结合”
  
  2.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由于评价指标中既有“显性”易测定量化的,也有“隐性”模糊的,加上有的评价指标“变动”性较大,往往与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等因素有关,如教法的运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难点的确定等。如果机械地加以量化,进行定量评价,可能会导致评价结果与实际效果相反。所以,可灵活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一种是先定量再定性,评出等级。如“教学能力”中的五个三级指标各2分,按完全达到给2分,基本达到给1.5分,有一定差距的给1分,差距较大的给0分,取教师自评互评和领导评的平均分为最后得分,再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相应分批定性。也可以先定性再定量。如对“教学工作”中的每个三级指标评价时,先按采集的有效数据确定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再根据等级的对应分值评分,各项得分的累计值就是该教师教学工作的这一评价指标的最后得分。
  2.2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对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工作的评价,可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的两种方式结合进行。如学期初自评,期中领导抽评,学校每月查评,期末自评加教师互评的方法,使评价结果与实际更加相符。
  2.3公开评价与分科评价相结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操作才法、评价的目的意义等都应向教师公开,以促使教师间的公平竞争。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必须以同学科教师间的互评为主,适当参考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的意见,要力戒目前存在“外行人”评“内行人”的做法。
  总之,教学质量是教师立足的根本保证,谋求发展是学校生存的动力源泉,质量评价是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尝试这种以人文性评价为追求,以发展性评价为方向,以过程性评价为重心的新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淡化了仅以一次考试成败(分数)论英雄的弊端,强化了教师科学育人、全面育人的意识,可挖掘学生个性发展的潜能。抓质量、求发展,以评价促提高。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究中,愿这种新的评价机制得到广大教育者的认同,能显现出教育强大的生命力。
  收稿日期:2008-04-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63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