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汽修专业模块化教学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光田

  摘 要: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维修行业不断变化,对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汽修教育者应该结合社会需求,将原有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对原来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解决以前汽车构造课与汽车维修课的脱节、专业理论课与实操技能课脱节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适应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 中职汽修专业 模块化教学 教学探索 工作需要
  
  汽车技术不断发展,对汽车行业人才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当前中职汽修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缺陷,毕业生就业能力普遍偏低。为适应汽车行业的需求,提高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必须改进现有汽修专业的教学模式,结合社会需求采用模块化教学。
  近年来,我校对汽修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全面整合和改革,突出了实操技能训练,确立了模块化教学模式,构建了一套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检测、服务、管理的课程体系。这种模式重视个体的经验,强调使学生获得职业能力,坚持把“以学为本,因学施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经过教学尝试,模块化教学使学校和师生都尝到了甜头,培养出了汽车行业所需要的一线中、初级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一、背景分析
  1.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弱,系统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学习专业课感到颇为吃力。大多数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过程中感到难学易忘,怕学厌学心理严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专业理论考试。进入专业课实操教学阶段,由于专业理论知识当初掌握不扎实,以致现在只能限于模仿性的机械操作,而无法做到理论指导实践,难以形成系统技能。
  2.专业技术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同一个汽车总成教学往往被拆分为两个学期,理论与实操两部分被人为分割、各成体系,并分派两套师资实施教学,致使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有机结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统一,教学资源不能合理筹划安排。
  3.以专业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容易产生“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职业技能培养”的不良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
  二、模块化教学的探索
  针对存在的教学问题,我校汽修专业在模块化教学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1.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建立
  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有机整合理论和技能教学内容,把学科型系统性的课程结构调整为以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块。这体现了“一对一、三渗透”的结构内涵:“一对一”即理论与实践并重,而且相对独立;“三渗透”则指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及素质课程相互渗透,紧密结合。
  模块建构原则是“重基础、活模块、分阶段、重实训”,三个学年对应五个模块:现代汽车发动机、现代汽车底盘、现代汽车电气设备、汽车附件和车身修复五大模块。每个模块都由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考核三个阶段构成。
  2.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模块化课程以职业能力形成入手,遵循理论知识、操作实习、生产服务相融合的原则,强化了职业意识,将汽车修理与运用专业的专业课所包涵的各项技能,一项一项地基本独立起来,一项专业技能作为一个教学模块。其课程特点如下:
  (1)每个模块相对独立,各自有自己的起点和终点,每学完一个模块可以获得一项技能、知识或能力。
  (2)模块的内容依据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确定,实用性、应用性强。
  (3)不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而强调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成为核心目标。
  (4)每个子模块讲究“必须、够用”,针对性强,注重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5)模块之间能灵活组合,每个模块进行组合时有明确的行为目的和具体要求。
  (6)“宽基础、活模块”。“宽基础”强调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着眼点在“学会发展”。“活模块”是模块更新率高,能使学生具有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技能,强调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重在引导学生“学会生存”。
  3.模块化教学的实施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整合,既不以学科为中心,又不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从职业岗位实际需求出发,围绕一个能力或一项技能编定教学模块。各个模块的主题明确,要求具体,使学生对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有全面、具体的了解,从而使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行性,摆脱了“职业教育不职业,专业学生不专业”的弊端。具体做法如下。
  (1)按照“两变两不变”的原则修订教学计划。我们以部颁计划为依据,在基础、专业课时比例不变,在专业课程不变的前提下,调整课程的先后顺序,加大实践课程比例。
  (2)把握“三个依据”开发校本教材。我们以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内容为依据,以理论实操并进、知行结合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技能形成由简到繁为依据,在教材改革和教材开发方面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试验,自编了《现代汽车发动机》、《现代汽车底盘》、《现代汽车电气设备》、《汽车附件》、《汽车英语》等校本教材,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保证条件,对学校的专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3)采用“三个方面”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多次、多样的模块化考核模式:一是一个模块进行一次理论考试,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水平;二是采用教考分离的方法,通过对汽车故障的判断、分析和排除,从应知应会两方面检测其运用技能的能力;三是参加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技能考核,让学生取得汽修等级证书和上岗证。
  专业理论试题库涵盖了教材的全部内容,每个考核模块都包含填空、判断、选择、简答、问答等几种题型。实训考核题则选择与职业岗位技能关系密切、操作性强的项目作为考核对象。
  (4)按照“四个具备”进行师资培养。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中,关键是有一支专业水准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组织专业教学的实践经验,熟练的动手能力,高级工以上的职业等级证书。这样才能在专业教学中进行规范、准确、熟练的系统讲解与操作演示。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师资培训,我校的汽修专业教师已经初步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两种能力融合为一体,基本达到了“双师型”教师要求。
  (5)遵照“两个必须”建设实验实习基地。实验实习基地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根本保证,是进行专业实践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必须使实验实习设备现代化,建设健全的实验实习基地。
  ①按汽修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配齐实验、实习设备,创建国内一流实训基地。
  ②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比例为2∶3,并做到实验、实习的分组率、开出率均达100%。
  ③通过校际、校企合作办学,建立相对稳定、先进的校外实习基地。
  ④校内应有足够数量、质量的专业书籍,以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⑤及时更新和添置教学设备,进一步完善本专业的配套教学设施。
  ⑥建设完善的电化教学设施,建立校园信息网络,共享教学资源,掌握国际最新汽车维修技术。
  4.模块化教学的成效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经历了孕育、实验、借鉴、深化的探索实践过程,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在2009年汽车维修中级工职业技能考核中,合格率比往年明显大幅度提高,中级工鉴定考核一次性通过率从2008年的80%提高到95%以上。2009年的汽修专业毕业生能力明显提高,在实习期间就能顶岗工作,就业率从2008年的80%提高到98%。经过近三年的模块式化教学尝试成效卓著。
  (1)学生成才率大面积提高,经过模块教学训练的学生既有一技之长,又有多种适用技能,能迅速适应各种汽车后市场工作,就业面宽,顶岗能力强。
  (2)教师真正成为“复合型”教师。教师依据自身情况,不断完善自己,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执教水平和教学质量都获得提高。我校通过实行理论实操教学全面负责到底的制度,调动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教学效率。
  (3)实现了“四个”链接:与汽车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链接;与职业岗位现实需求与未来需求的链接;与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链接;与学生现实水平和终身学习的链接。
  三、模块化教学的要点
  通过多年来的模块化教学课程改革尝试与探索,我们在教学质量上取得了较大提高,但在一些局部方面还稍显不足,要全面贯彻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需解决以下问题:
  1.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这类“双师型”教师目前紧缺,我们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养。
  2.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出发,对现行的课程标准、课程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开发,以努力适应汽车维修市场职业岗位的要求:拥有系统理论知识、熟练使用工量具、独力拆装零部件、正确使用现代维修专业仪器、掌握功能测试与检修的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国洪.汽车维修工[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
  [2]雷正光.职业教育现代化教学特点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23-24.
  [3]江伟.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新理念[J].教育与职业,2001,(3):46-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73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