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静

  摘 要: 为适应激励的国际竞争,当代社会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学校教育要日益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更要把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放在重要地位。文章就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主张营造课堂气氛,启迪想象力,创设合作环境,鼓励探究,实现师生和谐互动,最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 音乐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我们现行的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最主要的弊端就是束缚、压抑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并伴随着独特的创造行为,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艺术的这一特质使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下面我就目前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展示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课堂气氛是影响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动机,启发创造力的有力因素。创新人格也称创造个性,创新人格的培养需要无拘无束的气氛。让每个学生都有可能针对自己的实际音乐水平和认识速度,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争辩质疑,标新立异,积极主动地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活动,对有独创见解的要给予表扬,对不完善的意见要给予补充,对错误的看法要及时引导,有时对那些思路简捷、表演独特的同学,启发全班同学爆以掌声、羡慕不已。这种氛围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热情,从而树立起一种师生平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学习风气,在这种氛围中使学生的创新人格得以塑造。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无谓限制,给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形式上,可以提倡课堂讨论,可以提倡“七嘴八舌”。
  如在上《走进非洲》这课时,在导入部分,我让学生聆听《古诺人的尤勒舞》这段音乐,引导学生思考:“听着这段音乐,你能想象到怎样的场面?这段音乐把同学们带到了什么地方?”音乐响起不久后,教室后面传来一阵嬉笑声,我转头一看,有两位男同学在做着一些“土著人”的舞蹈的一些动作,而且还发出“哦哦”的声音。滑稽的动作惹得周围的同学哈哈大笑。当我看过去,那两个男生紧张地低下了头,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沉重起来,好像等待着“暴风雨”的降临。我笑着对学生说:“刚才老师发现了我们班级里的两位舞蹈家,现在请他们上来表演一下好不好?也请我们的同学猜猜他们是来自于哪个地方的舞蹈家?”在我的热情邀请下,两位男同学大方地上来表演,并且还拿起扫帚随音乐自创舞蹈动作。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启迪学生丰富的创造性的想象力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的这种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在让学生欣赏民乐合奏曲《丰收锣鼓》时,我先不点明乐曲的曲名,而是让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给音乐创编曲名,描绘音乐情景。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的一边听着音乐的节奏,一边模拟敲锣打鼓状。欣赏完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轮船扬帆起航”、有的说“申奥成功”、有的说“欢庆节日”、有的说“开国大典”……再引导学生想象这些情景将会以什么情绪、什么形象表现音乐,分组讨论,创编动作来表达这种欢欣鼓舞的气氛。这样便使学生形成逆向思维,让生活的感悟先走进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虽然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动作不是很到位,但能通过这一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自主研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创设合作交往的群体环境,让学生合作创新。
  每个学生都要在一定的群体中学习,即使是个别学生的独立创新活动,往往也离不开其他人的帮助和影响。因此,群体对创新能力的作用不容忽视,能够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氛围。在一个合作互助交往的集体中间,个别学生和群体的创新能力都有可能得到充分开发。
  如我给学生听唱《校园歌曲》中的歌曲《连队里过大年》。首先,通过听,让学生们共同讨论故事场景和舞台表演。其次,通过学唱,让学生共同分析、处理歌曲的演唱方法、形式和情感的表演。经过学生们的讨论和推选,大家集体创编了音乐剧《连队里过大年》,由于学生们善于演唱流行歌曲,因此在演唱风格上进行了改变,把主唱部分改用通俗演唱的方法,使整个音乐的演唱部分既唱得轻松,又富有时代气息;对唱部分应用男女声的对唱形式;对白部分加入了快板的伴奏;合唱部分改用纯女生合唱,使得音乐更富于情绪化。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曲子或歌曲都是有情节的,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内容,通过各种艺术手段、途径,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集体创造美,既激励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又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
  四、通过“尝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无论是创造发明,还是教育教学都证明了这一点。没有尝试就没有创新,尝试是发展创造力的门户。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尝试探究”,带着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走向教师,师生共同探讨,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让他们多接触音乐实际,参与音乐实践,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必能为学生的想象、创造提供广阔的空间。
  为庆祝校艺术节,我校一个班级的学生准备为本次艺术节排练一部舞台剧《灰姑娘》。他们要为剧中的每一个场景创设背景音乐,于是学生带着剧本的内容与我一同探讨。首先,我让学生欣赏和了解芭蕾舞剧《邀舞》,并使学生从中受到一些启发,然后给了学生一些音乐素材,让他们进行筛选和剪辑,引导学生根据音乐创编舞蹈动作。在整个创编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创造才能。这个舞台剧在本次艺术节中获得了一等奖的荣誉。
  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这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它要求教师要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为目标,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来,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思考,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创造之河之所以能源远流长,就因为我们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2]中小学音乐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79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