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打开《项链》的另一扇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项链》中,莫泊桑在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经历了人生的喜悲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一声关于人生偶然性的长叹,关于玛蒂尔德命运模棱两可的评判,让人迷惑于文章要表达的意义:作者是要借玛蒂尔德的悲剧来抒写自己的人生困惑,还是要借她探讨“爱慕虚荣”是不是人性弱点?对此的关注几乎遮蔽了其它通向《项链》深层意义的道路,使阅读陷在探讨玛蒂尔德形象的迷境之中。这倒让人想起了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这篇文章也有主人公――苏比,也记叙了苏比的人生波折,但阅读中几乎没有人过多的去论证苏比的正与邪、是与非,或许对玛蒂尔德和苏比进行比较,会打开解读《项链》的另一扇门。
  苏比是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汉,为了躲避冬天的严寒,他做了许多坏事,企图让警察抓住以便住进“温暖”的监狱。他砸碎了一家店铺的橱窗玻璃,身边的警察却从“心里根本没把苏比当作嫌疑犯”;他到饭馆白吃了一顿,店里的两个侍者根本不去麻烦警察,干净利索地把他叉出门外;他调戏妇女,那“少妇却象常春藤攀住橡树般地”偎依在他的身旁;他扰乱治安,“警察挥旋着警棍,掉过身去”,背对着他;他偷人伞,伞的主人却原来也是偷伞人。事情结果令人啼笑皆非,而对于苏比的经历当然不能用幸运来解释,也不会有人将作品理解为书写生活的偶然性,否则就背离了创作者的初衷。苏比的经历投射出社会的腐化和混乱,放荡无赖的苏比遇到了和他一样或比他更甚的无赖,从而在警察眼皮底下轻松地逃脱了法律的惩罚。而当苏比受到象征着善的赞美诗的感化,幡然悔悟,准备重拾生活勇气时,警察带走了他。如果以“赞美诗”为分水岭,之前是苏比以非常人的心态、行为去躲避生活苦难的过程,之后便是他做回正常人、准备以自食其力的方式从容生活的开始,但这一理想景象刚展开就立即被撕得粉碎。文中的苏比只是一个道具,欧・亨利让读者附着在苏比的身上,随他游历那个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社会。
  表面上,苏比和玛蒂尔德几乎没有可比性,当拨开那些纷繁芜杂的细枝末节时,却发现他们的遭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玛蒂尔德没有象苏比那样做出让人一目了然的坏事,她只是幻想,幻想住着富丽堂皇的房子,有精美的晚餐、供驱使的仆役,还要有许多倾慕者,让她周旋于“一般女人最仰慕”的男子之间。幻想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不扰乱治安,是个人的私事,因此玛蒂尔德成了很难界定的人,具备了复杂性,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将阅读导向对人物是是非非的评论。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玛蒂尔德的幻想是近乎病态的:“她觉着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而且“由于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整天的哭泣”。作者在作品中也用了这样的字眼:“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而且她希望改变生活现状的手段是非正常的,她企图借助美色获得一切、享受一切,保持和几个男子亲密的关系。假如那晚玛蒂尔德没有丢失项链,她会不会从这个破旧的房子飞出去,不再眷顾一切顺从她、深爱着她的路瓦栽?谁也不敢保证。如果说奢靡、放荡、爱慕虚荣是社会的不良风气,那么玛蒂尔德的梦想证明她是那种风气最虔诚的追随者。何止她,当她陶醉于舞会的胜利时,作者写到:她的丈夫从半夜就跟三个男宾在一间冷落的小客厅里睡着了。那时侯,这三个男宾的妻子也正舞得快活。
  生活给了玛蒂尔德那些病态的幻想最有力的支持和鼓舞,甚至让她差一点成功。生活纵容了她的不正常行为,就象社会对苏比一样――丈夫得到了一张参加上层人聚会的请柬,佛来思夫人毫不吝啬地借给她自己最倾心的项链,舞会上所有的“男宾都注意到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介绍;那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和她跳舞”。而就在她几乎得到幻想的一切时,故事情节起了波澜,这也给了玛蒂尔德一个回到现实、回到正常生活的机会――项链丢了。为偿还赔项链欠下的债务,玛蒂尔德在十年间磨粗了手指,练大了嗓门,学会了争价钱。有人很反感她的这段生活经历,认为如果现实生活以放弃幻想、变得粗俗市侩为代价实在是太残酷了。但是能让玛蒂尔德踏踏实实地生活,拥有健康心态,去过中小阶级应有的生活,也只能是偿还债务的那些年。作者只不过写出了小市民阶层的原生态,绝不会丑化靠自己气力生活的人。可是象《警察与赞美诗》一文一样,《项链》在玛蒂尔德被唤醒了清醒、勇敢、坚定的人性时刻,安排了出人意料的结尾:佛来思夫人借给她的项链是假的。
  玛蒂尔德和苏比――当他们企图以非正常手段生活时,社会纵容了他们,当他们面对苦难平静而从容地生活时,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否定。如果苏比是引领读者游历社会生活的向导,那么玛蒂尔德同样是打开社会生活的钥匙,这两篇作品的重点不是塑造具有复杂人性的典型人物,它们始于人物,却终于人物所指向的社会批判。
  
  (徐曼宇 江苏省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83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