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体育创造力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闫蕾宇

  摘 要: 大学生自身素质和体育教师素质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创造力发挥的主要因素。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结构不适应大学生创造力发挥的需要,以及课外体育活动中场地、器材不足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创造力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需要提高体育教师和大学生的素质,合理完善教学结构,建立一个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创造力培养途径,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创造力 影响因素
  
  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心理学家斯坦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适当的教育和引导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时,如果教育和引导得当,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挥。因此研究在大学体育范围内影响大学生创造力发挥的主要因素,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大学生是大学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大学生素质和体育教师素质与大学生的体育创造力发挥
  大学生素质和体育教师素质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创造力发挥的主要因素。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体育创造力发挥的程度。
  1.大学生的体育创造力与他们的身体条件和体育活动习惯有关。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出生前六个月到六岁之间是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期间运动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儿童以后的体育能力。大学生已经处于青年中后期,身体发育基本停止。体育运动能力和身体条件的的差异,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完成某项动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一些运动能力强的同学有需多创造力的想象,而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这些想象常常变得可望而不可及。只有体育运动能力和身体条件同时具备,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极强的体育创造力。所以身体条件是制约的学生体育创造力发挥的因素之一。此外,大学生还须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如果学生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即使有再好的创造天赋,也不会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并且参加体育活动越多,在体育活动中发挥创造力的机会就越多。调查显示,90%的学生每周课外活动时间在2.5个小时以上,这一良好的体育活动习惯为体育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2.大学生的体育创造力与他们的想象力和对体育的兴趣有关。想象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天赋,其它动物缺乏想象力,所以不会有创造。在体育活动中,想象力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功能是求异和创新。可以说人类的创造是人类想象力作用下的美妙的作品。有好的想象力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引出更多信息,不拘泥于一个层次。问卷调查表明,38.5%的学生有较好的发散思维,50.3%的学生思维一般,11.2%的学生思维较差,即想象力好的同学仅占38.5%。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体育创造力,必须首先提高大多数同学的想象力水平。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多年后,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对体育的浓厚兴趣能够吸引大学生投入体育活动,思考如何运动的问题,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创造性行为产生。调查发现,学生心中所喜欢的运动项目与实际所从事的运动项目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的真正要求得不到满足,在体育运动中的快乐感会降低,创造愿望很难实现,兴趣会逐渐消失,进而不再有创造性活动。
  3.大学生的体育创造力与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所学专业有关。体育课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愉悦身心、缓解疲劳的课程。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体育课是为他们的专业课服务的,理所应当把眼前最重要的专业知识掺揉在体育活动中。跨入大学校门即意味着已经有了深厚的知识积淀,但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性格爱好、所学专业的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各不相同,因此,每个人对于体育创造力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于相同的体育活动,也会由于知识结构的改变而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
  4.大学生的体育创造力与体育教师的素质有关。可以说体育教师是培养学生体育创造力的关键。体育教师的素质最终决定着学生的体育创造力水平,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是主体,创造是学生们主动、自觉的行为,而体育教师则是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协助他们发挥创造力的指引者。体育教师是否具有新理念,是否能及时学习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在课堂上是否能宽严有度,这些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创造力能否发挥。体育教师还须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点播指导、引导,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从而实现创造性教育。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对体育创造的含义并不理解,甚至把体育明星的精彩动作看作是体育创造,对自己的创造只停留在感官认识上。这时老师就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把学生偶然所得的相象通过合理的行动加以引导,使之变为行为表现出来,从而实现创造性教育。
  二、影响大学生体育创造力的外在因素
  1.体育课与大学生的体育创造力发挥。调查显示,85.3%学生表现对体育课持积极态度,原因是体育课中有固定的场所、器材提供给学生,有专业老师的指导,且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体育活动就是在这种情绪高涨的条件下产生的。
  (1)教学内容关系关系到大学生体育创造力的发挥。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内容是否感兴趣是他们能否在所进的体育活动中发挥创造力的心理基础。调查发现,现在大学生的兴趣极为广泛,每个人的偏爱也不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如果是多数学生所感兴趣的,他们都积极参与,会把所有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在活动中就能发挥创造力。反之,体育课就会变成无聊的课。因此,能够满足多数学生体育活动兴趣要求的教学内容是促进大生体育创造力发挥的重要因素。
  (2)体育课的结构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育创造力。目前的大学体育课教学,基本上还是“填鸭式”,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反感。每节课60-70分钟的模仿,使大学生疲惫不堪,创造力自然而然下降。调查发现,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留一部分自由活动时间,将学生放在一个相对宽阔的时空中进行,这样有利于大学生体育创造力的发挥与培养。
  (3)教学情景是大学生体育创造力发挥的重要前提。所谓教学情景,就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中的一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总和,具体地说,是指进行体育活动时的的社会环境。适宜的教学情景是体育创造力发挥的重要前提,只要学生进入一个特定的环境,在头脑中就会浮现出自己潜意识中存在已久的的或突发奇想的动作或方法,越是投入,这种想法就越强烈。调查发现,直观的景象和亲身的活动会刺激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但这部分却包括学生较厌烦的素质练习。因此教师可以多使用直观教学法给学生观察想象的机会,用行为的表现将学生带入想象的空间:将身体素质练习与其他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开放式提问、启发式语言、与学生讨论体坛热门话题等方法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想象,使学生不自主地联想到一些体育活动、事件,产生有利于体育创造的想法。所以,在体育课堂上营造良好的适合创造力发挥的教学情境是大学生体育创造力发挥的诱因之一。
  2.课外体育活动与大学生的体育创造力。高校体育课外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延伸。它能满足学生对体育的不同要求,可以强身健体、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养成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它是促进大学生体育创造力发挥的最积极因素。其活动时间自由、没有场地限制、活动对象随意,为大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体育课更受大学生的青睐。但课外体育活动缺乏科学的创造指导,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完整、顺利地表现出来;虽然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但场地、器材却受到严重的限制,如学生非常喜欢篮球运动,但篮球场相对缺少,同时没有专业老师指导。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学校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配合相应的教师指导,合理地组织、安排课外体育活动。如学校运动场馆尽可能向学生开放,开设健美操、散打俱乐部、网球学习班,定期举行篮球竞赛活动,等等,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创造性活动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体育创造力。
  3.体育教学活动中观众效应与大学生的体育创造力。观众效应会对部分大学生的体育创造力发挥产生推动作用。观众效应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个体对于他人的意识,包括他人参观和与他人一起活动,较之没有他人参观,没与他人一起活动,个体完成动作的质量会发生变化。调查显示,51.6%的学生肯定了观众效应的积极作用,但48.4%的学生认为观众的存在不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观众效应的时候,应选择那些心理素质好,自信心强的同学。一般说来,这些学生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强的进取心,越是有观众越能充分发挥创造力,克服困难,努力做得更好,在体育运动中表现自己。把握大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观众效应,十分有利于体育创造里的培养。而对那些难以适应观众效应的学生,要积极地锻炼。观众效应对于大学生体育创造力的发挥具有很大的影响,因人而异,使之为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创造力服务。
  三、建议与对策
  影响大学生体育创造力的因素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对大学生体育创造力的培养,教师需要多方筹“智”,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途径,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本文特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全面提高学生和教师素质,开设理论创新课,加强创造性活动的理论指导。鼓励学生看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的现场比赛,为学生提供可以想象的丰富资料。
  2.采用两年一贯制,让学生按兴趣选项上课,培养稳定的兴趣。改进大学体育课的结构,缩短基本部分的教学时间,安排30―40min的自由活动时间,给学生以创造的时间、空间。教师并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增设体育活动课,提供场地足够的器材,配备专业老师指导,满足学生体育创造力发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一民.体育行为科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1.
  [2]唐国庆.创造思维与发明技法[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8.
  [3]殷小川.体育教学中的观众效应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2000.1.
  [4]范立仁,于秀,等.全国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3.
  [5]许向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本途径[J].中国学校体育,2000.1.
  [6]桂朝华.情境教学法尝试[J].中国学校体育,20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