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静华

  面对作文,许多学生都感到茫然,不知道写什么,或写出的文章毫无味道。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间可以办到的,但如果教法得当,使学生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那么教师怎样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呢?这是大多数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问题,目前在一些中小学作文课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写作兴趣,不注意观察周围事务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有许多印刷品、光盘、录像带,甚至一些网站也有大量的各种体裁、各个阶段学生的习作精品,一些学生便养成读别人习作的习惯,同时也养成一些毛病,例如到自己写作文时,不是先去审题目,找出自己的思路,而是先拿出自己手边的作文书,翻翻有没有和自己要完成的写作相同的,如找一相同或相似的作品,好一点的学生稍加改动,有甚者对文中所出现的内容不论符不符合自己的实际,就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在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学生不仅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在写作时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二、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材料的匮乏往往是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写作文时,常为找不到恰当的素材而头疼,其实积累材料的渠道和方法很多,首先课上的许多例子就是很好的素材,教师应让学生分类整理课本上的名言警句、锦言妙语,论据、故事等。有了多方面的材料积累,写作文时自然就不愁无米下锅,这是对课内知识的积累过程。其次要广泛阅读,古语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明确规定课外阅读任务和要求,每个假期让学生看中外名著,让学生看一些通俗易懂的读物,平时要有杂志和报纸的阅读,以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最后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摘抄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平时读书看报发现的好的段落、词语把它们摘抄下来。写景、状物、记事、说理、名言警句等分门别类,归纳积累,经常翻阅品味,日积月累,在写作时可供选择的材料自然就多起来。
  前面讲了对于材料的积累过程和创造力的培养,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在平时作文和考试作文中为看清题目,未理清思路,就匆匆起笔行文的学生,可谓为数不少。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一篇说明文《我们的校园》,要求用适当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结果有的学生没有注意到前面的说明文这个要求,写成了一篇抒情散文,有的学生对校园介绍得比较混乱,这就是思路不清,不知该如何介绍,想到哪写到哪,这就需要抓审题这一环节,平时要从把握主旨入手,从理清思路入手,加强指导和训练。
  三、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大多数学生都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应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随意观察开始,让学生因好奇而产生兴趣,因有趣而乐于观赏察,应当成为学生作文的积累过程,是诱发学生观察兴趣的一个途径,要让学生把写作看成一种“自我放纵”,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那么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也就不是什么难事“观察越多,获得的知识越牢固”。做生活的有心人,启发学生善于用大脑思考,用心灵感知,透过事物的现象认清其本质,这样才能见人所见,言人未言,写出立意新颖、认识深刻的文章来,也就是创新精神,从而解决“无米”下锅的问题,但是想成为“巧妇”还要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以及精彩的文章。这样学生既可以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开拓视野,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又可以适当地借鉴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这也是观察理解、做细心人的表现,为有米下锅做准备,虽然不会立竿见影,但是可培养学生终生受用不尽的一种好品质。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四、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写作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运用一定才料通过构思注入自己的情感,借助技巧和文字语言所完成的一项创造性的劳动过程。有的学生往往在写作时理不清思路,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根据所写的题目,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随着所创设的情境,运用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置身于情境中,心往神驰,脑海中闪过一幕又一幕熟悉的往事,心情激动,灵感一来再用适当的修饰语加以整理,就可以完成一篇习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联想、想象和情感等因素。如果学生的思维迟钝被动、情感虚假,那么就写不出成功的文章,良好的情绪能使思路开出智慧之花。因此,良好的情绪心理准备也很重要。
  五、多写随笔,多记日记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于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再不会出现冥思苦想一筹莫展,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谙熟门径,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7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