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给自己一碗心灵鸡汤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余仁

  摘 要: 近年来关于小学生的各种“负面消息”层出不穷:离家出走、自残自杀、欺诈同学等。究其原因无不是在于学校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忽视。本文就小学生人际关系中的模仿、竞争、减压等能力方面作粗浅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小学生 人际交往 关系处理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在交际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小学生一入学就从家中的“太阳”变成学生群体中的一员,因此在与老师和同学形成人际关系的同时,自我意识和对他人的态度会发生很大变化。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实践,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上存在许多不足,如考虑问题以自己为中心;自视清高或自闭、孤独离群;是非不分、交友不慎,等等。原因很多:一是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低段学生更为突出),从小受到家人迁就溺爱,没有集体或团结概念。二是部分学校、家庭对学生这方面能力不够重视。小学生正处于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刻,是心理发展中的群体意识与自我意识处于矛盾交织的起始阶段,如何帮助小学生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种种困难,对学生进行优化人际关系的策略指导,从而形成正确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小学生心理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学会正确模仿,拒绝过分崇拜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受到生理发展的制约,所以他们对老师或者能力强于自己的人比较容易产生敬佩并进行模仿,可是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幼稚、脑发育的不完善和是非分辨能力的价值观念不足,这种敬佩和模仿很容易演变成盲目行动,导致悲剧发生。如去年网络上出现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绞死的画面后,世界各地发生了一些小学生盲目模仿而导致身亡的悲剧。还有个别低段学生看了一些充斥暴力的打斗动画片后,模仿里面的情节,结果对自身造成损害的报道也时常出现。许多犯罪分子也正是利用这点教唆青少年犯罪。一般来说,学生对这些现象行为的对错往往分析不足,常常会把这些转化成一种信任,进而不自觉地进行模仿。为了使小学生学会正确模仿,理清关系。我的建议如下:
  1.抓住学生心理的可塑性,加强价值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的,但在每个个体身上的作用是不同的,是可变的。因此,虽然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受到生理发展的制约,但对小学生的价值观的教育仍会有一定效果。一方面,价值观的教育能促进小学生生理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的发展,以加快心理年龄的成熟,另一方面,以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小学生,充分利用社会心理学中的“先入为主”效应,促进小学生是非观的确立。我班曾有一位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困难,每当看到别的同学有新颖的文具、可口的零食时,总会流露出羡慕的样子,从而陷入一种封闭状态。我观察到了这一细微的反应,及时在班中开展了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班队会,了解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学会合理使用零花钱,养成不吃零食的习惯,从小树立节约光荣的意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教育学生学会自尊自信。
  有材料研究证实,自尊心与个人魅力有较大的关系。所谓自尊心,可以说是人对自身所持的态度,特别是当自己的态度伴随好的或差的评价时。教育小学生学会自尊,有利于让学生正确区别敬佩与盲目崇拜的区别,有利于让学生建立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帮助小学生建立自尊心,在教育中必须坚持以下几点:其一,在教育学的双边活动中,正确建立教师和学生的互相尊重的关系;其二,在教育方法上,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
  
  二、学会公平竞争,杜绝不良妒忌
  
  竞争是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的主题,是社会相互作用的基本形态。学生进入学校后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如同学间的成绩、各种比赛及老师家长之间的教育,这些评比强化了竞争功能。小学生们也意识到这点,因此,他们在学习中总是以某位同学为榜样激励自己。适度的竞争是激励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动力,它与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社会是吻合的。但竞争如果过多,压力过大,小学生就容易产生紧张、不安等情绪,如果不加以正确疏导,则会演变成挫折感、焦虑感,以致产生嘲笑、攻击、谩骂等一系列的不良行为,特别是部分学困生。但是竞争又是不可避免的,该如何让学生面对竞争又不会感到失败呢?教师要善于调节和使用竞争手段,并辅之相对应的引导教育。
  1.认识竞争的负面作用,提高挫折忍受力。
  让学生理解、认识竞争是检验自己力量和能力的机会,能更客观地观察、认识自己,正确面对竞争的失败,认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如果不因此而气馁的话,就能把失败作为一种契机,这样能使学生深刻检查自己,找出克服困难之路。
  2.团结合作,减少竞争的负面作用。
  妒忌作为竞争的负面影响,对学生危害很大,而团结合作能切实减少妒忌。合作主要是为了达到目标而相互合作的事态,为了达到合作,只能更多地和同伴有效地交流思想,协调一致。因此,学生会认识到自己到达目标的机会是在同群体其他成员的关系中彼此促进、相互依存的。而对同群体成员的依赖性,必定会大大减少妒忌作用。陈梅、梁晓意是我班两个学生,她俩都喜爱绘画,可梁晓意因为家庭比较富裕,有条件去课外学画,基础优于陈梅,但陈梅并没有气馁,在三年级时就说过要在绘画上超过梁晓意。在以后的学习中,她们相互促进、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在绘画上各具特色,上学期两人都参加了全国小学生书画大赛并双双获得了银质奖章。学生在协作过程中相互依存,将促进合作行为的发展,减少妒忌,减少竞争的负面影响。
  
  三、学会自我减压,轻松对待烦恼
  
  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要使受教育者达到心理健康标准,而心理健康的简明标准之一,就是个体生活空间充满欢悦,积极向上。从这个意义上讲,素质教育应该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快乐。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如果学习和与同学相处等在校时光丝毫没有给他带来快乐,那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对于学校、教师来说,让学生学会减压,使自己快乐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我认为可以从认识和行为两方面进行教育。
  1.认识自己,消除烦恼。
  发挥教师的榜样疏导作用。学生对于老师总是有一份信任,在家访时许多家长都会反映学生不听话,可在学校表现不错,这就是老师的作用。老师应用好这个资源,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平时与学生多沟通交流,让学生能畅所欲言。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老师、游戏的好朋友、烦恼时的知心人,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学生可以通过学生日记或班级信箱来处理。
  2.同学互助,传递快乐。
  从快乐中淡化竞争意识,减轻心理负担,让班级中那些能时常保持快乐心情的学生去教会其他同学如何快乐,让欢悦充满学生的生活空间。平时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各种活动来减轻学生压力,通过学习、劳动或游戏时的互助体验快乐。
  小学生人际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小学生心理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教师一定要贯彻教与育并重的思想,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成为心理完善的社会栋梁。世界也许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事业,这一职业是神圣的。让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无愧于自己的学生,进而让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那段青春年华。
  
  参考文献:
  [1]中国德育.2005,(2)(12).
  [2]德育报.2006(合订本).
  [3]吴翠龄,余文森,邱永渠.公共教育教程.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8.
  [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5]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广西漓江出版社,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5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