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一年来,我校轰轰烈烈开展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也在这次活动中收获颇丰。我深刻认识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尝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问题并不断总结反思,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小组讨论,那么学生都在真正地讨论了吗?课堂效率是否一定提高了呢?请看下面两个案例。
  案例一:那时我刚开始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尝试班级是初一年级,我想初一学生活泼好动,一定讨论得很热烈,必然会有好的效果。讨论内容是教材中细胞分裂和分化中的问题:(1)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什么?它对生物体的生长有什么意义?学生们果然热热烈烈地讨论起来,末了,我开始提问一位学习中等生,结果令我失望。我再叫几个学生试一试,结果让我无语。新教学模式莫非没有想象的神奇功效?
  案例二:这是一位教师的一节公开课。内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在教师安排任务后,学生开始进行小组探究,当时场面是学生很兴奋,一些学生甚至根本没有仔细瞧一瞧那些蚯蚓,反馈结果却是,教师提的问题被提问的学生都答得很标准。或许那几个都是班里学习的佼佼者吧。但是我想,如果教师请其他学生回答,他们是否都会回答这些问题?
  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讨论,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一、 把握契机,选择内容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因为不是什么学习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既然不是任何内容都适合讨论,我认为只有当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才需要鼓励学生讨论,不能让学生对讨论失去兴趣。特别是对后进生,如果什么问题都讨论,他们正好找机会说说小话。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鼓励学生讨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主动地去探求,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例如, 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吗?它的细胞里有哪些结构?像这样的简单问题就不用讨论了。
  二、合作讨论前让学生独立思考
  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同学发言,就把自己懂的都说出来,这样,那些后进生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学生变得更好,差的学生变得更差。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必须先独立思考几分钟,把自己的答案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组长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独立思考是前提,教师要有效引导,才能促使小组讨论更合理、更科学。
  三、发言人的选当应轮流和随机相结合
  在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班主任一般都指定了组长、发言人、记录员等。如果教师指明要某个小组来回答问题,总是某一个学生起来回答,而且基本上回答都是很准确的。如果有的班级没有指定的学生回答问题,也总是成绩好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则是默默无闻。
  在小组合做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先让他们说,再让其他学生说,让学习能力强的作总结归纳。这样才能使优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和提高。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特别是后进生,应采取轮流当发言人和随机选发言人相结合。
  这就为每个小组成员提供了平等的参与机会,激发了全体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普遍得到了锻炼,也增进了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四、重视结果评价
  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更能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团结,使学生个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所以任课教师要重视每一次讨论后的结果评价,要对小组及个人都给予评价。
  个人评价的重点是小组内的后进生 ,因为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后进生得到提高。在小组合作时,后进生的表现更应该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师要及时发现后进生在小组内其他学生的帮助下取得的点滴进步,加强激励性评价,如“某某同学进步真快”“你是很棒的”等,这样的评价激发了后进生的学习激情。
  如果有的班级有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加分细则,那么若一般的学生回答对一个问题加1分,那么应该给后进生加2分,给他所在的组再加1分。这样更能促进小组及小组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确会碰到不少困难,但只要教师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钻研现代学习理论,大胆尝试,勇于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一定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廖银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43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