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学科中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研究性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为基础,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知识经验。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素质教育推行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从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方法入手,对研究性学习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生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5-017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115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与意义
  近几年,中学一直在提倡“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主动探索、研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这种学习方法主要是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探索、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应用的。研究性学习多数是通过围绕需解决的问题来进行的。
  (一)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奠定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而且,知识日新月异,更新换代极快,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的知识并不能满足其自身对知识的整体需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传统的生物课堂上,教师位于主体地位,为学生讲解知识,学生处在“听者”“接受者”的位置上。而研究性学习则是对这一教学模式的颠覆。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引入,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研究性学习方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发散学生思维
  研究性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例如,在进行“研究植物叶脉标本制作”教学的时候,可以设计问题情境:在小溪河流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浸泡了很久的树叶,用水将这些树叶冲洗之后就能够获得叶脉标本,这是为什么呢?用浸泡的方式可以制作叶脉标本吗?由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想法。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提出建议,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将生活实际与所学知识相连接,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巩固所学。
  (三)研究性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很多学习任务,需要小组合作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对自己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找出漏洞,不断修正自己的方式方法,这对学生的思维思考、总结能力都有一定的锻炼作用。
  二、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学科中的实践
  (一)教师要积极组织开展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研究性学习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的社会价值,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选择课题时要注意关注社会热点,如义务献血与血型、电视广告中的生物学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生物学应用至生活中,比如研究细胞,探究生活中的遗传病。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研究性学习
  教师选择课题要以学生已获得和已掌握的知识为背景,这样才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不至于因为多数内容不会而起到反作用。而且,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相对受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寻求科学有效的方法,灵活掌控课堂时间,完成教学目标。
  (三)注重知识的联系与迁移,结合其他学科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
  当今生物学发展已经渗透到了各个学科领域。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加大生物与其他各学科的合作力度。生物教师可以与其他各科教师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完成研究性课题,这样便于学生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与分析问题。
  三、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等设定研究性学习方案,减少难度,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与鼓励
  初中生,尤其是刚从小学毕业的初一学生,他们掌握的知识量较少,生活经验缺乏,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想象丰富,可塑性也很强,但注意力极易转移,自控能力差。基于这些特点,在研究性学习设计过程中,就要注意减少步骤,使每个环节的设置尽可能具体。对于初二的学生,则要在研究性学习设计过程中,注重对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知识综合应用等能力的培养。在评价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研究进行评价,纠正学生的问题,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学生,促进他们积极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教师需要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各个阶段的需求有所预期,加强过程中的指导,逐步放手
  在每阶段活动开始前,教师应自己先尝试一下,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做好准备工作。教师还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研究性学习过程,如各种讲座要放在学生进行每项活动步骤之前,让学生先掌握文献检索、问卷调查、访谈技巧以及演讲、答辩等方法。在活动开展后,也要及时了解活动情况,及时解答学生问题,在研究过程中给学生以指导。在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各项步骤活动都熟练掌握后,教师才可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研究活动,自己只在平时进行指导、答疑即可。
  (三)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和家长等资源
  研究性课题主要是学生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通过一定的手段方法,了解与问题相关的知识,最终解决问题。学生可以进行社会调查,可前往大学、科研机构等单位进行访问、请教专家,也可以查阅学校图书馆中的相关资料,还可以利用同龄人在不同学校之间展开调查,或者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参与学生讨论,利用自己的专业和职业给学生提供建议和帮助。教师在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时可以将这些方式告知学生,或者引导学生用这些方式解决问题。这种利用校内外资源等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生活,获取更多的生活体验。
  总而言之,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有利于初中生物教学活动的开展。这种教学与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地安排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冯佳滨.初中生物课题式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 张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
  [责任编辑 吴海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0973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