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盘锦芦苇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芦苇湿地被科学家誉为“第=森林”之美称,它的生态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它能改良土壤,净化水质,防治污染,改良环境,适宜于多种野生动物栖息繁衍,促进生态平衡都具有其它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芦苇;湿地;开发与利用
  一、盘锦苇田生产现状
  盘锦苇田位于大辽河以西、大凌河以东、京沈铁路以南、辽东湾以北。拥有大、中、小河流21条,自然形成了苇田的灌溉水资源。河流总长度623km,流域总面积3570km,地势低洼平坦北高南低,地面高程2―4m,地面坡降1/20,000~1/25,000,土壤类型包括潮滩盐土、滨海盐土、草甸盐土和沼泽盐土,气候属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8.4℃,无霜期170d,平均干燥度1.1,受渤海影响主导风向是西南风,年均降水量61 1.6~640.0mm,且主要集中于夏季(占全年的63%),年均蒸发量1392-1705mm是年降水量的2.7倍。苇田地面广阔,自然形成了苇田的灌溉水资源。由于在枯水的年份,因降雨量较少。加之上游截流,河中水量减少,海水倒灌,灌溉,只好引灌含盐量较高的河水来维持芦苇的生长。结果造成土壤盐渍化。加上近年来苇田养殖,只灌少排,芦苇产量下降。淡水资源的丰却是芦苇产量的重要因素。从盘锦苇田土壤的形成状况来看,也同样决定着芦苇产量的高低。由于苇田土壤形成的类型不同,其芦苇群落的长势也不同.
  1.目前主要有如下三种类型:
  (1)粗壮高大丰产芦苇。分布在土壤盐分较轻的沿河一带,土壤中含盐量(氯离子)0.2%以下,面积12.5万亩,占苇田面积的17.6%,芦苇株高220~250cm,密度60~120/m2,茎粗0.4~0.6厘米,一般亩产800公斤以上,最高可达一吨。
  (2)沼泽地密集型芦苇:分布在低洼积水地带,土壤中含盐量0.2%―1.O%以下,面积35万亩,占苇田长苇面积49.2%,芦苇株高150~170厘米,密集200~300株/m2,茎粗O.25~0.35厘米,一般亩产400~500公斤。
  (3)干旱矮小低产型芦苇;多分布在盐渍化较重的干旱缺水、苇田工程较少的地段。土壤含盐量超过1.O%,面积有23.6万亩,占苇田面积的33.2%,密度为20―80株/m2,株高110~50厘米,茎粗0.3~O.8厘米,亩产仅150―250公斤。
  二、芦苇的生态习性
  1.芦苇是多年生的禾本科植物,有多年生的根状茎,地上部分一年一熟,地下部分的根、根状茎非常发达,它的适应性很广,抗逆性比较强。芦苇的根和根状茎在土壤中的分布多在30-60cm.在干旱地区深达120cm.
  2.芦苇是一种喜水性植物,主要繁生在河边、退海滩地和沼泽地。它具有适应多水条件下生长的生理特性。它一生的需水规律是;发芽期需水占全生育期10%左右;生长期随着气温的升高、茎秆的生长、叶面的扩大、光合和呼吸作用的加强、蒸腾量的加大,需水较多,占总需水量的80%以上;纤维成熟期需水10%左右。芦苇生长期如缺水干旱,它就会生长缓慢,茎秆节间短,产量下降;但水分过多,对芦苇生育也不利,会使根系密集于表层,影响芦苇对养分的吸收。
  3.芦苇还是一种比较抗盐碱的植物,它能在土壤饱和水中含盐量(氯离子)达1%的情况下生存,这主要是因为芦苇长期生活在较强的盐渍化土壤中,适应了环境条件,增强了耐盐能力,但是,它的耐盐碱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据我所多年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水中含盐量在0.5%以下时,芦苇正常生长,而且生长旺盛。当含盐量到0.8―1.3%时,芦苇生长受到抑制。
  4.芦苇高盐分时组织内含和植物形态发生变化:节间变短、植株矮小、茎秆变细、茎壁变厚、茎秆呈灰绿色,叶片粗糙脆硬,体内氧化物和灰分增多,纤维变短。
  5.芦苇的耐盐能力除其茎叶具有一定耐盐应变能力外,还因其具有强大的根系,深入土壤各层中,利用土壤盐分上下不一致的条件,吸收含盐量少的那部分土壤水分和养分而生长。
  6.芦苇的耐盐程度远远的超出其它农作物的耐盐极限。如水稻苗期土壤含盐量至0.125%时就逐渐死亡,而芦苇苗期土壤含盐0.5%仍能正常生长。芦苇的这种高度耐盐习性为充分利用滩涂和含盐量较高土地,发展芦苇生产提供了先决条件。
  三、芦苇湿地资源开发和利用
  根据芦苇的生长习性,它的适应性较强,具有高度的耐盐碱特性,还具有抗涝、抗旱等多种抗逆性能,且繁殖能力强,一次种植可长期受益。并且投资少、见效快、经济价值高(每吨450元)以上。芦苇现已畅销国内外。
  1.科学育苇,实现芦苇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芦苇是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现在国内市场求大于供,芦苇制品又是出口创汇的优势产业,国际市场前景良好,生产潜力巨大,潜在效益可观。纵观芦苇产业的生产现状,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单位面积产量低,以盘锦苇区为例,2000年全市芦苇实际收割面积5.7万hm2,平均单位面积产量8.4t/hm2总产量48万吨。
  提高芦苇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优质数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根据芦苇的生物学特性,结合芦苇产区的客观实际,实行科学育苇。加大对芦苇产业宏观调控力度,把芦苇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这样才能保证芦苇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真正实现芦苇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充分利用芦苇湿地资源,建立和延伸生态经济链。芦苇湿地的生态环境,是鱼、蟹、禽繁衍生息的乐园。水中的浮游生物是鱼、蟹、禽的天然饵料源,鱼、蟹、禽的排泄物又是芦苇的天然肥料,从而形成了良性生态经济链,苇田的鱼、蟹、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没有污染,是良好的天然绿色食品,不仅市场价格高,而且供不应求。芦苇湿地养鱼,要根据苇区的水资源现状和水面大小来确定放养种类和数量,要现在天然鱼苗,把握好放养时间。2002年6月初,我所在试验场进行的养殖试验,每公顷苇田放养梭鱼苗1500条,每条0.2元,秋后收获商品鱼930斤,每公斤6.6元,销售收入6138元,扣除成本每公顷苇田增收4500元。
  芦苇湿地的生态环境,是商品蟹养殖的最佳场所。中华绒毛蟹为我国特产,营养丰富,味道独特,驰名并畅销于国内外。试验证明,每公顷苇田放养扣蟹15公斤,扣蟹成本600元,秋后收获成蟹45公斤,销售收入1800元,扣除成本每公顷苇田至少增收1050元。
  芦苇湿地不但是鱼蟹繁衍生息的场所,还是水禽的乐。我国的芦苇湿地中有几十处国家自然水禽保护区,区内野生鸟类上百种。在芦苇湿地人工饲养水禽,不但能够丰富人们的餐桌,填补市场的空缺。而且有丰富的经济回报。2002年6月,在芦苇所试验表明,每公顷放养绿头鸭(野鸭子)150只,非洲雁75只,经人工驯化,精心管理,在放养和回收等重要环节取得成功。每只绿头鸭养殖周期七十天,不仅饲养周期短,而且是家鸭价格的三倍。非洲雁是家鸭价格的六倍。
  四、结语
  利用芦苇湿地的资源,不仅自然景观独特,春夏秋三季苇海碧绿,万紫千红,风景迷人,而且栖息的大量鸟类更是极好的旅游资源。开发苇田观苇、观鸟等旅游,芦苇湿地还有几百种鸟类,栖息的爬行动物有几十种,其中丹顶鹤、黑嘴鸥等国家一、二保护动物有十几种,而且都属于鸟类群落的典型代表。利用芦苇湿地的自然优势,保护鸟类、以发展芦苇为主、水产养殖业为辅的综合经营方式,使保护和经济协同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001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