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实验心理学教学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重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从课程特点分析,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困难,存在畏难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各自存在的个体差异又进一步影响着实验心理学的学习。教师层面上,教授方法、教学反馈、学习任务布置、教学态度存在着不同。学生层面上,学习方式、学习动机、课堂手机使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实验心理学的学习,课程教学应注重:趣味化教学、加大实践环节、改变考核方式。
  关键词:实验心理学;个体差异;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重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心理学课程,理论内容丰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实验设计以及不同心理学领域的实验介绍,如感觉、反应时、注意、记忆、思维、情绪、个体差异等。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门相对“难学”的课,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一门相对“难讲”的课。笔者多年从事实验心理学教学工作,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知识的传播与学习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而且这样个体差异影响着教学效果。本文期望通过对这些特点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实验心理学的教学质量。
  一、实验心理学的课程特点
  国内高校在开设实验心理学课程时,一般分为理论课与实验课。理论课重在讲解教材知识,实验课注重操作能力,例如两点阈实验,视觉反应时实验、记忆实验。一般来说,理论课的课时多于实验课。一方面,由于基础理论晦涩难懂、部分内容陈旧、部分实验单调无趣,导致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甚至产生畏惧心理。第二,实验课中,学生中更多的是接受教师的知识,模仿实验操作,创新性差,研究兴趣低。在存在普遍问题的情况下,学生与教师的个体差异也影响着教学效果。
  二、个体差异分析
  (一)教师层面
  从教学的角度上,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传授方法上存在着不同。有的教师喜欢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安排课程,有的教师喜欢以自己认为合适的讲义进行讲解。那么作为学生,哪一种方式更利于有效地接受信息呢?多数学生反映,前一种方式效果更佳,更容易掌握实验心理学的知识结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理解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而知识结构的建构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不过,笔者并非在宣传“教教材”,而是更多地提倡“用教材教”,以教材为基础,定位于学生本身,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学反馈上,对学生的鼓励表扬尤为重要。实际教学中,不同的教师运用奖惩的轻重不同。有的教师喜欢表扬学生,在学生回答对问题或者做某些实验时给予正性的反馈。这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相反,有些教师更看重惩罚的意义,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冷眼相对,甚至反复提及该生的错误,这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积极的正强化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只有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更加有效。
  学习任务安排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实验心理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生的高参与度非常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地注重课上知识的传授。随着慕课与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式的出现,线下学习也应得到重视。学习任务的安排,分为课上与课下,多数教师更多地让学生课上解决问题。然而,实验心理学学科的特殊性,强调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进行一项心理学研究,线下的学习对研究的开展至关重要。例如,研究问题从何而来,可能源于实际观察、论文阅读等途径,因此,拥有批判与质疑的探索思维有利于问题的提出。而仅凭借课上的学习活动,无法有效地提出一个问题,并了解其研究进展。课下的文献搜索与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除了问题的提出,实验方案的实施,如E-prime软件的学习,课下练习次数的增多对该项技能的巩固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因此,教师可适当安排一些学习任务,小到某个知识点的学习,大到学生自己开展一项研究。
  教学态度上,如何看待教学对教师的重要性。有人把教学作为任务,有人把教学作为事业。对教学工作的热爱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热爱学生与教学,体现着教师的责任心。实验心理学部分章节难度较大,学生理解困难,教师耐心反复的讲解必不可少。对于后进生,适当的个别辅导能够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就感和教师的关爱,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也更热爱教师这个职业。
  (二)学生层面
  学习方式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比被动学习更加有效。在课堂上,学生接受着教师传递的知识技能。然而在信息的理解程度上,并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知识内容,针对于这样的模糊性知识,学生是如何对待的呢?有的学生,会积极地询问教师或者上网查询,有些学生则保持这种状态,把问题置之不理,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知识点不理解,导致对整个课程丧失兴趣。
  学习动机上,个体差异较大。为什么要学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是学生的必修科目,考核方式为考试。相比考查课程,学生相对比较重视。对于个体而言,重视程度有所不同。对于未来想考研的同学,学习动机较强。在考研考试中,在满分为300分的心理学统考试卷中,实验心理学占60-70分的比例。而且目前的考试内容越来越注重实验心理学知识的应用,比如,设计一个实验。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基础知识。因此,未来目标为考研的学生,课上积极性很高,注意力更为集中。除了考研动机外,个人内在动机也有影响。如果一个学生,热爱学习,喜欢学习,而且习惯于认真学习,那么上课态度就会比较积极。对于后进生,习惯了上课时的注意力分散,学校效果必定差。
  课堂手机使用也影响着学习效果。当前的课堂已与十年前不同,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手机比较普及。而且手机的智能化也让生活和学习变得方便。当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时,通过手机可以获得相应的答案。然而,课堂上手机使用情况也影响教师和学生。尤其是当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或者丧失学习兴趣时,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从事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例如上网看新闻、聊天、游戏、看小说等。从考试成绩上看,上课经常使用手机的同学考试分数比较靠后,甚至不及格。同时,教师看到学生玩手机,也会产生一定的挫败感,认为个人的教学吸引不住学生,产生消极态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式作用,悄无声息着影响着教学环境。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反思,学生为什么在上课时玩手机?是学生的习惯、自制力差,还是手机内容比学习内容有趣,又或者教师讲课太缺乏吸引力。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多个因素共同起作用。笔者曾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分析为什么上课时玩手机。很多学生反映,是自我自制力差的原因。目前有些大学已采取措施,上课前上交手机。对自制力差的同学来说,这是一个好事情,能够让他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教师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当老师用通俗易懂、形象幽默、活动生动的方式去教学时,学生忘记了手机的存在。这也提示着教学工作者适当地改变教学方式。   三、关于实验心理学教学的建议
  (一)趣味化教学
  正如前面提到,实验心理学的课程性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存。尤其是理论性的内容,不同于其它的心理学课程,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比较容易地使用大量生活中的案例解读理论内容。对于实验心理学的学习内容,如实验设计的思想、心理物理学理论,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而且理论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结合例子进行教学,在案例中解读实验设计的思想。除了常见的国内学者出版的实验心理学教材外,笔者还使用了辅助教材《索尔索・麦克林实验心理学》,该本书采用独特的案例教学法,将所有艰涩的实验心理学原则融入丰富的案例中,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实验心理学关键内容。该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心理学基本原则部分,第二部分是案例部分。这些案例贴近生活、逻辑清晰,非常适合学生阅读。例如,“品尝可乐”实验,在三种可乐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形象地解读了“什么控制因素”;读完“停车场的领地”实验,有学生提出,在学生食堂是否也有领地行为,并开展研究进行了验证。正是大量有趣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深入地理解实验心理学的思想。
  (二)加大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重在锻炼科学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研究问题的提出、实验方案、程序编程、结果分析、论文写作。在很多师范院校,实验心理学的考核方式,一般为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80%。这会导致学生重视知识点的学习,忽视实践环节。然而,正如前文所言,实验心理学的很多理论知识点,通过案例的方式更容易理解。在实践课部分,首先让学生学习“如何读文献”,如果学生能够“看得懂”,表明对实验思想、程序编程和结果分析均能有个前提认识,有利于后期自行设计实验。其次,E-prime软件的学习,较为必要。该软件对学生基础要求不高,无论文科理科,以及是否曾经学习过语言编程,均可以轻松掌握。E-prime软件的学习,原则为从易到难,例如从经典的“Stroop”等简单的视觉或注意实验开始。学生容易掌握,不会产生畏难心理。再次,鼓励学生提出实验想法,可对创新性要求不高,重在锻炼技能。
  (三)改变考核方式
  正如目前很多高校的课程改革相似,实验心理学考核方式的改革也很有必要。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中,期末成绩的比重较大(80%),导致部分学生忽视平时学习,养成考前一两周才临时背书的习惯。笔者建议,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至少增加为40%,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重视程度,再配合趣味化教学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定期安排学习作业,如程序的编制、读书报告、小组文献讨论。笔者曾尝试过这样一种任务,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想法,然后开展实验验证和数据分析,然后写论文,上交实验报告。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性较高,而且编程技能和论文写作技能得到很大提高。从智力的角度说,课堂上没有“笨学生”,有趣的学习内容,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对实验心理学“没有丧失兴趣”或者“产生有兴趣”时,知识学习的效率会更高。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0884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