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山,不只是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不可否认,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处于一个异常无序、混乱的状态。且不说“学生作文烦、提高效率慢”等老大难问题,就是作文课上“教什么”都成了大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作文教学核心缺乏本质的认识,使得小学作文教学行走于两个极端:要么过分重视语言范式训练,要么过度重视无边想象操练。殊不知思维能力培养才是习作的核心地带,让思维成为一种习作习惯,应该是当下作文教学的诉求。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写作的人应该记住,学习写作不单是在空白的纸上涂上一些字句,重要的还在于学习思想。”思维训练是写作教学必然遵守的规律。无论是文体的选择、材料的取舍、主题的提炼、谋篇布局的安排还是遣词造句都离不了思维。就题材来说,它是文章的骨肉,学生选材的过程,就是阅读世界、整合世界和创造世界的过程。因此在高年级学生作文选材方面,教师更应该敞开视窗,放远视界,努力让作文行走在语言和思维之间。
  一、学生选材现状――“山,只是山。”
  众所周知,题材是文章所选择的内容。它如同插花,这不仅仅是花的问题,更能展现选花人的判断力和思维力。选材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次弥足珍贵的思维之旅,纵观当下小学生选材现状,主要出现如下症状:
  (一)选材老套,缺乏典型性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每个人的生活都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题材。但是由于缺少关注和发现,学生选材单薄、呆板、平俗现象尤为突出。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作文《父母的爱》为例,据统计,如下材料是孩子的首选。
  【选材一】记得暑假的一天,我起床后觉得头晕乎乎的。于是,又躺在了床上。中午妈妈下班回来见我还没有起床,就跑过来摸了我额头,然后大叫起来:“孩子,你怎么了?”我有气无力地说:“大概是发烧了吧。”妈妈听后大惊失色,赶紧抱起我跑出家门,直奔医院。进了医院,我心里非常害怕,而妈妈一直没有停歇,累得筋疲力尽了。这时,我看了一下妈妈,发现妈妈双眼布满了血丝,我的心真比刀绞还痛。回到家,妈妈让我安心睡觉,又去给我熬药、煮粥了,我顿时感到一阵温暖。
  【选材二】一次,爸爸检查我的作业,发现了一道错题。他立刻把我叫过来,严肃地说:“你学习怎么这么不仔细!提醒你几次了,还是记不住,以后一定要细心。”“哦,我记住了。”我不假思索地回答,“爸爸,这道题我不是很明白。您帮我再讲解一下。”爸爸点了点头,耐心地讲了起来。经过爸爸的讲解,我终于明白了。爸爸喜上眉梢,我的心里甜滋滋的,像吃了蜜糖一样。
  反思这两个材料,我们不禁感慨学生的选材视角和能力,“带我看病”和“教我学习”这两个老套的材料深受喜爱。殊不知,父母的批评、聊天、旅游等都是浓浓的爱。写作训练离不开思维训练。在作文教学中,要使作文不落俗套,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广开思维,选取典型材料。
  (二)角度单一,缺乏新鲜感
  好作文往往让人百读不厌,叫人越读越爱读。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经历,而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唯一的,如何把自己的经历有创意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作者多角度思考。因此,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求异思维或逆向思维。同样以《父母的爱》为例,在选择“带我看病”这一题材中,约80%以上的学生是这样构思行文的:
  【开头】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时间),家里(地点),我生病了(人物和事情)。
  【中间】我迷迷糊糊,全身乏力。妈妈见了十分着急,决定送我去医院。(事情的起因)一路上,寒风刺骨,妈妈急坏了……终于来到了医院,阿姨给我看了病。妈妈这才放下心来。(事情的经过)
  【结尾】在回家的路上,靠在妈妈的怀里,我心里充满感激之情。(事情的结果)
  这样的构篇方式缺乏应有的角度,自然就毫无特色可言。同样写“父母的爱”,我们可以借鉴《拐弯处的回头》一文中的“镜头特写法”,也可以借鉴《学会看病》一文中的“心里曲折法”等角度切入,这样文章才不会千篇一律、人云亦云。
  写作过程的本质就是思维的过程。选择材料就要捍卫学生的个性思想,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对生活有更多的关注。在儿童的世界里,山,不只是山。只有直击思维,学生作文选材能力才会真正提升。
  二、学生选材的出路――“山,不只是山!”
  近几年,笔者在高年级作文教学中,从习作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方面,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思维训练,通过思维广度和深度训练来构建学生的习作“思维架”,努力拓宽习作思维视野。在思维广度方面,主要通过生活、知识和想象等空间的构建以拓宽思维广度,在思维深度方面,则引导学生进行“六大关注”,提升作文境界。具体操作策略如下:
  (一)立体化:选材空间的构建
  选材是写作的中心环节之一,其优劣在于“精妙”两字,只有典型的材料才能写出独具一格的佳作。随着阅历的递增,高年级学生作文选材就更自由、开放和丰富了,可教师往往以一己之好评定学生习作材料的价值,无形中限定了习作内容的选择。如何拓宽学生的选材空间呢?我们认为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知识、想象三大空间入手,激活学生的思维,以提高选材能力。
  记得一次主题研讨时,我们以“家有来客”为例引导学生从三大空间入手进行材料的选择,充分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学生选择的材料:   【材料一】周六上午,我正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小区里的保安叔叔来了,他气喘吁吁地跟我说我们家的车子堵住了邻家的车子。我知道是爸爸乱停车,可他一大早就出门了。保安叔叔好不容易找了个熟人,让他将爸爸的车开走,终于“救”出了王阿姨的车。
  【材料二】这几天,我家来了个不速之客――感冒病菌。它和我家三口都拉上了关系。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我喝完了表哥吃剩的西湖藕粉,又是咳嗽,又是发烧,别提有多难受了,第二天便瘫在了床上。没过几天,爸爸妈妈都被我给传染上了……
  【材料三】一天晚上,我独自一人在家看电视。突然,一束亮光射来,原来是猫王来了。我将它请进客厅,他一脸严肃地控诉人类对动物的伤害。我将信将疑,直到他带我去一家酒店看厨师杀狗的场景后,我彻底无语了。
  通过这三个材料,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教师引导学生拓宽选材空间,就能解决作文“选材”的难题,从而告别“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梳理出小学生作文思维广度的三大空间图:
  “三大空间”中生活空间离学生最近,又是学生最熟悉的,往往深受学生喜爱。它侧重于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选取题材。《家有来客》一课中,学生有选择写同学、老师的,也有选择写保安、快递叔叔等。通过这样的引导,大大丰富了写作材料。知识空间则间接作用于学生生活,包括历史、文学、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的内容题材。可是作文选材时容易遗忘这个空间,因此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而想象空间直接指向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它分童话、神话、科幻等。想象空间学生最喜欢,因此我们指导习作时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浩瀚的想象天地。“家有来客”这个话题,学生的想象精彩纷呈:家里来了一阵风、卖火柴的小女孩、孙悟空、梦想……有了这些材料,每个空间又提炼出众多选择维度,我们怎么能不期待学生笔尖的精彩呢?
  总之,构建思维广度的三大空间图示,提炼出二十几个选材的维度,有效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维。当然,上述分类无严格标准和意义,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拓宽思维的广度,让笔尖流淌出真情和个性。
  (二)独特性:材料视角的选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要多角度地观察,有创意地表达。”显然,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深入思维,广辟路径,择善而从之。就选材来说,如下几种是较为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1.聚焦,寻找盲区
  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就会活泼泼地昼夜流个不歇。”我们将生活的泉源进行细化分类,形成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道源泉,引导孩子有序地舀取这鲜活的“溪水”,并在特定的主题背景下,让习以为常的素材焕发新的活力。虽然作文素材随处可见,眼中看到的、耳边听到的、心中想到的……无处不在;但是,记忆的规律决定了孩子们更愿意从新近的、身边发生的事情中选择材料。
  “说说心里话”这一作文话题,学生总是老生常谈,不外乎跟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这些身边的人说说心里话。他们的关注点落在了学校和家庭,而对学校和家庭的关注又过多地集中在自己经常接触的一些对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从思维入手进行干预,引导学生通过画树状图式进行生活扫描,帮助学生探触生活中的盲区,拓宽学生的生活空间,从而唤醒更多、更细微的生活记忆。课堂上学生选择的材料各不相同,精彩纷呈:有的孩子从家庭角度入手,以保姆为倾诉对象,耳闻保姆无微不至地呵护自己,表达了自己的感恩;有的孩子从学校角度切入,选择给大队长说说心里话,既是对大队长工作能力的赞赏,又表达了自己的决心;还有的孩子则完全放飞了思维,选择给交警、乞丐和小偷说说心里话,选择的对象各不相同。由于真正广泛又有针对性地聚焦学生的生活区域,因而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作文角度新颖、材料典型,众多文章因彰显思维价值而意蕴深长。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当然,围绕一个话题选材除了追求选材的多样、新奇和创意,还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突出主题,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2.发散,以点带面
  众所周知,随着学生阅读量的不断扩大,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些材料如何被激活呢?这就需要一个“火把”来点燃,“火把”点燃的过程就是思维发散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由“点”到“面”的思维发散,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
  同样以“说说心里话”为例,我们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时,一位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从知识空间进行选材。课始,学生脸上写满了疑惑,不知从何入手选材。针对这一学习起点,教师适时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从知识空间选材;然后,出示范文――《跟诸葛亮说说心里话》,让学生通读范文了解心里话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新闻、文学、历史、艺术、体育等领域进行全面的、拉网式的思维风暴,从中选择话题材料。
  通过教师的引导,思维图示的拓展,学生写作思维洞开,所写的文章精彩纷呈,有一位学生选择苏轼为话语对象,通篇气势磅礴,让人回味无穷。
  给苏轼先生的一封信
  尊敬的苏轼先生:
  您好!我读过您很多诗词,为您一心报国的雄心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为天下苍生而努力所感动。
  官场的黑暗,使您被迫到处奔波,可我认为这也是中华民族的幸运,因为在您被贬的那些日子里,您写出了那么多优秀的诗词,给我们后人留下了那么多的文化瑰宝。
  您的那首《定风波》诉出了您对人生的态度:“……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您面对自然的风雨也好,面对人生的风雨也罢,都能以平静悠闲的心态、强大的定力和操守去面对。那时的您已经深谙官场沉浮,也悟出了人生的大道。   谁能知道您豪情诗词背后的悲凉?可您是苏轼,能不为所动,能苦中作乐。当海南之行时,您在那荒芜之地写下了“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诗篇,体现了您那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豁达胸襟。当您被贬黄州时,您写下了:“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洒脱。一般人被贬,一定愁眉不展,可您不会,您只感受到了黄州的美丽与富饶,随遇而安。
  在您去世之前有一篇自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说明您更多想到的是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被贬之地。被贬之时,您都不忘自己曾经的雄心壮志,因为您为地方的百姓做了很多事。每到一地,您都为百姓所称颂。
  您是伟大的,您应被天下文人所效仿!
  致您及您伟大的一生!
  敬佩您的人:徐××
  ××年××月××日
  总之,引导学生在广阔的三大空间中选材,既可以解决作文选材难题,又能培养习作思维广度。当然,我们倡导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这并不是片面地追求形式,而是鼓励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积极思维,表达个性,更好地展示自己独特的习作个性。
  (三)读写链:选材路径的操练
  作文是思维的体操,作文过程可分为观察和积累材料、构思表达、修改润色等阶段,而思维贯穿于写作的每一过程。就小学生来说,观察和积累材料是学生作文思维操练的起点和难点,它将对后续的构思表达和修改润色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把握并培养学生观察和积累能力是丰富选材路径的一条有效策略。在实践中,我们尤为重视,积极进行家校合作,努力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生活的智者。以一次现场作文比赛题目为例:
  【题目】 ,真好
  【提示】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增长了见识,发展了能力,真好;邀上几个好友,骑上单车到郊外野游,真好;静下心来品茗读书,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真好;在家里和亲人聊天畅谈,那份温馨甜蜜,真好……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以“ ,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相信你的文章一定会独一无二的!
  纵观本次写作的选材现状,绝大多数孩子聚焦现实生活世界,“有朋友,真好”“读书,真好”“旅游,真好”等材料层出不穷,而我班一个女孩子同样从生活视角入手,却别具一格地选择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小动物――仓鼠这一对象,以书信的形式进行表达,获得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通过访谈了解,我们发现这个孩子此前曾在师长的引导下对仓鼠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观察记录,有着丰富的养鼠体验。如下内容就是这孩子一个月来的观察记录(见表1)。
  阅读就是读人、读事、读世界;而写作就是修言、修行、修身心。孩子养过仓鼠,围绕仓鼠这话题写了近20篇文章,充分了解仓鼠的习性,体验到养仓鼠的喜怒哀乐。因此,当她作文时,材料选择的范围极广,写作角度极多,情感流露真实细腻,思维也就完全被激活了。
  观察和积累是写作的必要准备,它也离不开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比较、推理和思考,从而对所获的材料进行整理和表达。这样,孩子写作时才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四)意义感:选材目的的聚焦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提炼的过程就是“自我”境界修炼的过程,其意义在于训练学生赋予世界一种什么样的意义。孩子对万物的理解,总脱不了自己的小圈子,更多的是对自我的关注。提炼的主题大多也离不开“我”的喜怒哀乐,即对自我的关注,对自然的关心和对自己心爱的花鸟虫鱼的眷恋。如何引导孩子将思维的触角伸向他人、社会、民族、历史等,从“小我”走向“大我”,以展现“大我”的胸怀,这就是思维的深度,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以《这家伙》作文课为例,同学、朋友这些“家伙”司空见惯,不足挂齿;阿姨、老师这些“家伙”让人眼前一亮,饶有兴味;而孙悟空、乔布斯、奥巴马等“家伙”不禁让人拍案叫绝,瞠目结舌。这就是角度的选择,更是思维的创新。课堂上一个孩子是这样写的:
  这家伙
  又要考试了,不出三天,试卷这家伙就会率领一伙同伴争先恐后地来我们班“串门”。
  这家伙真是让我们欢喜让我们忧。运气好时考了个高分,便可以吃到什么“斗牛士牛排”;当然如果考砸了回家难免会被“口水高压枪”喷,重则来一顿“竹笋炒肉”也不为过。
  就拿英语来说吧,可能是我们班一直以来跟英语有缘,上课不用多听,同学们照样能蒙对。老师说考到九十五分以上就可以得到“多多卡”呢,这家伙有时还真是一棵摇钱树,光英语一门学科的考试,不知让我得到过多少张“绿星卡”啊!
  语文学科可惹我们头疼了。这家伙一来到教室,班级里立马回响起一声声长叹:“又考试了!”“这下完啦!”……可是不管我们怎么不喜欢它,它可是深受语文老师的重视。一旦我们考试发挥不理想,语文老师就会叽里呱啦讲上大半天。课间没休息了,体育课没的上了,连我们最喜欢的劳技课也会遭殃。同学们只能坐在教室受苦。
  关于这家伙,它还有一个天生的仇敌――小抄。“小抄”顾名思义就是像小偷一样抄。考试前,有的同学会悄悄地把题目抄在书桌上。考试时,就派上用场了,只要眼睛稍稍瞄一下,结果都有了。但是这也称不上大计,一到期末考试这个巨无霸的来临,“小抄”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唉,什么时候我能真正成为“这家伙”的知心朋友呢?
  没有思想的记叙是记账;没有思想的抒情是滥情;议论并不是议论文的专利;思想才能构成文章的硬度。这个孩子从生活空间别出心裁地选择了“试卷”这“家伙”,一字一句娓娓道来,让读者真切体会到当下孩子的学习现状,颇让人反思。这就是日常习作教学中聚焦思维训练的成果。在思维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让学生从最初的关注自我,进而到关注他人,再到关注群体、关注社会、关注历史……让学生真正拥有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独具深度的思想。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跨度大,思维的广度、深度会因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而呈现出不同水平。在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差异,依据作文教学的年段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逐步指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地思考问题。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如花绽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090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