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江西省高校海军国防生军事体能训练现状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军事体能是国防生军政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国防生立足部队岗位第一任职能力将会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本文针对江西省高校海军国防生军事体能训练现状,主要从海军国防生军事体能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同时,从教育理念、教学改革、招生选拔、教学平台建设和提高海军国防生军事体能素质对策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国防生;军事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30-02
  前 言
  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又步入一个深化改革和深度转型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与关键期,2015年起国防生院校招生全部调整为一本,与过去相比较培养规模和数量均在急剧精减。因此,军队对依托地方高校培养海军国防生要求更严,标准更高。在调查中发现国防生军事体能达标率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所以,本文主要从国防生军事体能训练的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计不科学,组织形式不严密
  1.课程设计不科学 各依托培养院校的国防生军事体能训练内容已经很难适应我军新形势下推动改革转型的发展需求。多数学校依然偏重于队列训练,对军事体能课重视不够,投入不多,教学研究更是缺失,对军事体能课程设置没有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不能很好的遵循新时期军事人才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实现逐步提高的原则。
  2.军事教材不规范 在省内高校国防生使用的军事体育教材相对比较陈旧、滞后,教材内容不新颖,结构不规范、不科学,课程体系不健全。不能覆盖到军事体育学科最前沿的领域,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的主题联系得不够紧密。
  3.组织形式欠创新 在组织形式上过于简单,训练手段上单一,教学训练互动缺乏,未能真正的激发国防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训练热情,缺乏一定的创新,使得国防生难免在思想上有抵触情绪、从而导致训练效果大打折扣。与军事体能训练的考核标准和所预期期望值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4.调查研究不深入 缺少对国防生身心状况的调研和关注。国防生是独生子女比较普遍,在家庭成长中身心都很少受到磨练,在学校教育中体育的缺位相当严重,在紧张的学习中课外体育锻炼更是较少,使得国防生体能与军校生相比较普遍偏低。当面对学校现行简单枯燥的军事体能训练时,国防生在身体方面短时间内难以适应,面对新的学习和训练环境,还要调整好角色转变,极其容易产生矛盾,甚至造成恶劣影响。所以,加强国防生军事体能素质方面的科学研究显得尤为紧迫。
  (二)师资队伍不稳定,军事体育素质缺乏
  1.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相关依托培养院校在国防生军事体能训练的组织形式上做法各有差异。有的由驻校选培办的人员负责,有的由依托院校体育老师负责,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组织不一、执行不严、标准不高,国防生参加军事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不高,极大的影响了军事体能训练的质量。其主要原因在于军事体育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以下问题:一是,依托地方院校体育教师。普遍存在军事体育教师在兼职岗位的人员多,在专职岗位的人员偏少。由于高校体育教师一般没接触过正规的军事体育教育,缺乏军事素质和有关军事理论知识,更没有部队任职经历,在体能训练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手段过于地方化,不能突出军事特点,体能训练的针对性不强,国防生军事体能训练质量难以保证。由非现役人员授课显然很难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军人素养的目的。二是,由驻校选培办负责。承担军事体能训练的选培办人员基本上是机关干事、不是专职的军事体育教员,专业化水平总体不高。由于选培办人员编制较少,无形中增加了选培办的工作量,因而在训练投入显得力不从心。三是,聘请当地军校教员。调查中发现,国防生军事体能训练聘请的军校教员,大多数军体教员都是客串的,真正专业的军体教员为数不多,导致国防生军事体能训练质量不高。
  2.教师发展前景堪忧 目前,在地方院校仍然没有建立专门的军事体育教师职称评审体系,也没有明确军事体育教师挂靠在某一体系下进行职称评审。军事体育教学方面的科研课题相对比较少,很难申请到相关课题,一定程度上是极大的限制了教学研究。从而导致了军事体育教师对职称申报没有信心,工作的投入和热情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上层建筑没有能够妥善的解决好军事体育教师队伍的后顾之忧,更没有能够提供有力的、稳定的发展空间。长期以往,导致军事体育教师人员流动性大,师资队伍极其不稳定,出现教师队伍接替断层现象。有些军事教学机构甚至是有名无实,所以其实际的教学和训练是无法得到根本上的保证,更谈不上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育资源配置失调,保障体系不健全
  1.军体教员匮乏 地方院校军体教员基本上处于临时客串一支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高学历教员匮乏,高职称比例偏少,年龄结构上缺少经验丰富能起到传帮带作用的老教员的状况,与其所处的地位不相适应。
  2.训练场地不足 随着各学校招生规模不断的扩大,学校现有的运动训练场所非常之有限,无法达到国防生军事体能训练场地和训练器材标准,大大的影响了训练效果。
  3.经费资源短缺 是受区域、学校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经费投入有限,训练保障不到位。各高校军事体育经费的投入差距也是比较大,更没有相配套的制度和文件,尚未形成长效机制。
  二、对策研究
  国防生军事体能训练就是要以提高军队战斗力这个核心为指导思想,要具有很强的军事指向性,必须要以“强健体魄”为出发点。
  (一)创新教育理念
  高校国防生,既是地方大学生,又是未来的军官。在未来战争中就必须具备主动适应各种极端恶劣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和战斗能力。这就对国防生的军事体能素质提出了更严格的特殊的要求。因此,高校毕业国防生的身体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军队人才培养质量。一是,转变教育理念。以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理念为先导,突破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要高度重视国防生军体素质、创新发展、敬业精神、通力合作和开拓进取的能力培养,使国防生树立献身国防事业的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地热衷于军事体育训练当中去。二是,凸显军事特点。高校现有的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点多面广,依然无法满足国防生军事体能训练的实际需求。需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国防生军事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培养。国防生在参加军事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不是以兴趣培养为转移的,而是以无条件的服从且严格执行,对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以下称《军标》)进行考核,提高国防生军事体能素质势在必行。   (二)推动教学改革
  在军事体育教学中,要不断推动军事体育教学改革。人才的规格和质量取决于教学中培养目标、课程的设置、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因素,才能为部队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军事人才。一是,完善军事体育教学体系。目前,国防生军事体育教学体系仍然对应的是地方大学生,而针对国防生特点和要求的军事体育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应当深入到培养国防生的院校进行广泛调研,组织专题研究。进一步加强军地的交流与合作,尽快启动修订和完善适合军队建设要求的国防生军事体育教学体系。如:制定国防生军事体育教学大纲;制定国防生军事体育锻炼标准;编写国防生军事体育教材、军体训练指导书;建立国防生军事体育评估体系等。二是,开展军事体育文化活动。可以借鉴军校的成功做法,组织国防生举行军事体能强化月、军事体能大比武、举办建军节等军体活动,为国防生营造良好的军事体育锻炼的训练氛围。
  (三)严把“进、出”口关
  严把国防生“进口关、出口关”将直接关系到国防生的生源质量,关系到选拔优秀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否牢固。一是,要把好“进口”关。首先,严格体格检查标准。招收、选拔国防生的体检必须严格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执行,能基本上保证国防生体格合格。在根据调查中发现,国防生不是真正的军校生,各省军区在招收、选拔的体格检查过程中标准把握不严,尺度要求不一。与军队院校在招生体检相比还是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其次,选拔增加体能测试内容。在国防生招收、选拔中体能测试的内容重点突出以基础体能为主,要结合综合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如:适当可增加短跑、中长跑、俯卧撑、单、双杠的考核测试内容。二是,要把好“出口”关。首先,要落实和规范国防生毕业体能考核制度。各军区要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以《军标》为参照标准,落实国防生毕业考核制度。其次,严格落实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规范毕业生的管理。每学期进行体能考核,国防生的军事体能训练实施全程监控和跟踪管理。在考核的标准上参照现役军人体能标准,可根据专业或工作性质的不同加以调整。如海军国防生可增加游泳的教学内容,游泳考核的标准要与一般军人的体能标准要有所提高。毕业考核中实施“考训分离”,考场布置要规范、器材齐全,把毕业考核不合格、达不到考核标准要求的将坚决予以淘汰。
  (四)构建教学平台
  一是,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 国防生军事体育教师队伍可以走专职、兼职和外聘三结合的模式。一种,采取军体教师自我培养。依据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师资源,在大学体育教师当中选拔优秀的教师公派到军校进行培训;另一种,采取军体教师聘任制度。聘请部队军体教员直接担任国防生的军事体育教师。军体教员对军事体育教学与训练都比较熟悉,具有较强的军事体育组织与训练能力,聘任他们中间军政素质过硬、专业技术精湛、工作能力强的到高校来承担国防生的军事体育教学,将会大大提高国防生的军事体能训练水平。二是,加强军事体育教学研究。积极组建国防生军事体育教学科研团队,制定国防生军事体能培训方案,加大课程设置、军事体育教材的编写以及开展军事体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三是,密切军地交流合作 军地双方的密切合作,有助于推动国防生教育各项工作开展,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紧密配合,相互衔接,共同促进国防生的军事体育教育和军事体能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海军后备军官学院)
  课题项目:普通高校国防生教育管理及运行机制研究,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编号:JXJG-13-6-17,2013-9-10
  参考文献:
  [1]田苏斌,聂其武.对地方高校国防生体能训练的几点思考[J].教师观点,2007(6).
  [2]赵亮.陕西省高校国防生体育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J].科技向导,2011(14).
  [3]刘芳枝,付宏.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军事体育教育的思考[J].学校体育,2006(4).
  [4]周同喜,艾帅,陈保国.国防生军事教育训练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科学,2001(21).
  [5]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Z].2006,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1560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