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护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将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2例,其中治疗组联合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指数均有改善,联合心理护理治疗更有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心理护理;治疗
  脑卒中在我国人口死因顺序中居第1、2位[1]。而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其总体发生率在30%~65%[2]。卒中后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增加家庭和社会的各种负担, 并与患者的社交回避和病死率增高密切相关。
  2013年1月~2015年9月,我院对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治疗,旨在缓解抑郁症状,促进卒中病情的康复,调动患者积极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脑卒中后抑郁病例共9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48例,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56~86岁,平均(64±4.82)岁,受教育年限:3~12年,平均(5±7.94)年,脑梗死患者36例,脑出血12例。对照组42例,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53~85岁岁,平均(62±8.90)岁,受教育年限:3~9年,平均(4±6.37)年,脑梗死31例,脑出血11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所选病例均根据1995年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3],同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4]。抑郁评分按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项)评分标准[5]。
  1.3方法 两组均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并予舍曲林50mg(辉瑞制药),1次/d,于清晨口服抗焦虑治疗。治疗组加用心理护理治疗,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主管护师,根据脑卒中患者心理变化及每位患者心理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3.1重点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其悲观、焦虑不安情绪,树立疾病一定能治好的信念。医护人员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护理上从解决患者的日常生活困难着手同时解决患者的躯体痛苦。向患者介绍治愈的典型病例,增强治愈信心。
  1.3.2老年人患病后需求康复的心理较为迫切,往往希望有经验的护士和医生参与其治疗和护理,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的年龄大,患病后易留下残疾,不能独立生活,给家人带来负担,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对治疗失去信心。有些患者存有较为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医护人员要体贴关心他们,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增强信心,战胜疾病。对失语的患者采用动作、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人体语言给患者以鼓安慰和励。
  1.3.3积极预防患者采取自残行为:夜班护士在清晨0:00~7:30加强巡视病房,不让患者单独活动,密切观察病情,使其不持有自杀的工具,测体温时,使用耳温仪,杜绝吞咬体温表,发药时检查口腔,严防藏药蓄积后一次吞服,同时向家属交代病情,加强病房设施的安全检查。
  1.4疗效标准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进行抑郁症状评分[5],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8末评定疗效,以HAMD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效,≥25%为有效,<25%为无效。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各组样本数×100%,同一患者前后4次HAMD评分由同一医生测定。
  1.5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t检验显著性水平取α=0.05(双侧),所有统计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变化见表1,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2w、4w、8w后两组HAMD评分组间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比较多见,并且认为急性期即发生抑郁。发生原因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6]:①卒中后脑损伤的直接作用;②卒中后内源性抑郁;③对卒中后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发生机制可能与脑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降低有关。卒中后抑郁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因素,如未能有效及时的进行治疗,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能力,而且严重影响语言和肢体的康复,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针对性心理护理,缓解抑郁情绪对于卒中的治疗和神经功能康复是十分必要的。已有研究显示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还可以减轻和缩短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病情和病程,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卒中的康复[7]。在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下,心理护理、专业护理、临床治疗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对疾病的治疗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通过心理护理的干预,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信任,取得患者的信任,帮助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医疗过程,早日康复。
  本研究提示,对于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患者,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能明显缓解抑郁状态,对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江. 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3.
  [2]Peng Hui-yuan,He Xi-jun,Zhao Ming-hua.Clinical observation on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in treating post-stroke depression[J].J Acupunct Tuina Sci,2012,10(1):18-21.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三版(CCMD-3).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8-113.
  [5]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出版社,1999:220-223.
  [6]何丰,徐红波,胡子成.卒中后抑郁[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2):1721-1723.
  [7] 金建琴,王仲霞,毛娅妮,等.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J].西部医学,2008,20(1):211-212.编辑/周芸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1591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