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肝硬化患者胆碱酯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0例肝硬化患者与80例健康体检(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组的血清胆碱酯酶(CHE)呈显著下降(P<0.05)。结论 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其活性的变化对患者的治疗、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肝硬化;血清胆碱酯酶;肝病
  血清胆碱酯酶(CHE)是一种生物酶,存在降解胆碱酯,在自主神经系统以及肌肉运动系统中发挥神经传递的作用[1];人体组织中有两种胆碱酯酶,其中之一主要分布于人体红细胞以及神经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剩余主要分布于人体血浆和很多非神经组织中的假性胆碱酯酶,通常将其成为假性胆碱酯酶[2]。血清胆碱酯酶主要在人体的血清、肾脏、肝脏、胰脏以及大脑中,其由肝脏生成后分泌入血的,所以它能反映肝实质细胞损害的程度,因此,它是肝硬化患者的治疗、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的一项灵敏指标,笔者对我院6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试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肝硬化患者60例均为我院传染科2012年6月~2015年3月肝硬化住院患者,年龄18~72岁;对照组为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70例,年龄18~71岁。
  1.2方法 用真空采血法采静脉血于盛有分离胶的真空试管中,CHE检测应用连续检测法,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配套试剂,于2h内检测CHE。
  1.3统计学处理 各参数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肝硬化属于临床中十分多见的一类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一种或是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产生的弥漫性肝损害,我们国家大部分属于肝炎后肝硬化,少数患者属于酒精性肝硬化以及血吸虫性肝硬化。病理组织学中存在广泛肝细胞坏死、结缔组织增生、纤维隔形成以及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引起肝小叶结构性破坏以及假小叶形成,导致肝脏逐渐变形变硬,从而发展为肝硬化。患者早期因为肝脏代偿功能比较强不会出现显著症状,后期主要表现为门脉高压以及肝功能损害等,存在多系统受累现象,晚期患者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癌变、肝性脑病、腹水以及脾功能亢进等。引起肝硬化的病因有许多,可以主要分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静脉回流受限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以及毒物药物性肝硬化等。病毒性肝炎现在在我们国家主要为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是导致门静脉性肝硬化的重要因素;酒精中毒,患者长期酗酒,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原因;营养障碍,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营养不良会使肝细胞对传染因素以及有毒因素抵抗力下降,是引起肝硬化的间接病因;工业毒物以及药物,缓则长期反复接触氯仿、含砷杀虫剂、黄磷以及四氯化碳等,或是长期使用辛可芬、氨甲喋呤、异烟肼、甲基多巴、双醋酚汀以及四环素等,会引起中毒性或是药物性肝炎,从而发展为肝硬化;代谢障碍,例如肝豆状核变性以及血色病等;血吸虫病,在虫卵汇管区域刺激结缔组织增生产生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导致明显的门静脉高压。血清胆碱酯酶主要在人体的血清、肾脏、肝脏、胰脏以及大脑中,其由肝脏生成后分泌入血的,所以它能反映肝实质细胞损害的程度,因此,它是肝硬化患者的治疗、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的一项灵敏指标。血清胆碱酯酶主要是由于肝脏细胞合成之后施放于人体血液中的一类非特异性酯酶,半衰期相对比较长,通常在10d左右,可以敏感并且特异的对肝脏合成功能进行反映,出现降低和肝损害相关,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检测是对人体肝细胞蛋白质合成功能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3]。从表1结果可见,对比对照组,肝硬化患者组CHE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由此可见,当肝细胞受损时,其合成CHE减少,从而导致血清中CHE活性下降[4]。因此,血清CHE活力能较好地反映肝细胞合成功能,同时也说明CHE能反映肝脏的储备功能,故CHE可作为判断肝硬化程度的一项敏感指标。属于肝脏出现病变之后的唯一下降酶,因此当人体的肝脏受到损伤的时候,肝细胞合成能力出现降低,血清胆碱酯酶的活力随之下降,下降程度和患者肝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能够将其作为动态观察肝组织炎症活动以及肝实质细胞损害的肺损伤性指标,在慢性肝病的诊断、病情发展,预后判断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综上所述,观察肝硬化患者CHE活性的变化,对临床判断肝硬化患者肝脏的损害程度及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利丽.胆碱酯酶在肝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581-1582.
  [2]谢松生,陈爱华,李文郎,等.血清胆碱酯酶的检测对肝脏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7):868-869.
  [3]刘伟,罗婵.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检测的临床和病理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1,17(9):824-825.
  [4]牛强,吕伟,赵玮,等.肝硬化患者血清MicroRNA-122含量与分级关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7(22):881-882.
  [5]Bychkova VI,Smirnov BM,Lesnichuk LV.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connective tissue in diagnosis of the initial state of liver cir-rhosis[J].Klinicheskaia Laboratornaia Diagnostika,2013,6(10):1229.
  编辑/丁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1596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