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切以“童”为准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低年级,一个本应该是识字、写字为主的阶段,也渐渐出现了“作文”训练:每日一篇日记,有时还有字数规定。仔细地揣摩几篇低年级孩子的习作时,我发现:无论是构思、行文,还是立意都显得十分娴熟,这是低年级孩子的习作吗?答案是否定的。
  其一,年段的评价机制出现走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受到评价机制的摆布,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制定评价机制或者执行评价机制的人无视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的规律而“想当然”地出一些检测题,使得真正的“训练要求”滞后。教师在误导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误导的教学、训练之路。
  其二,年段的教学目标出现走样。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应是在识字、写字,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三步进行“文学创作”:写话―习作―写作。低年级个别老师为了迎合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便进行了“创作”的训练。我们可以想见孩子们是否能创作出故事或者习作内容呢?不能!最终呈现出的作品多半是包办代替品,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儿童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是以自己独特的理解去观察的,他们有一种纯真的天然物质――童趣。“童趣饱满的作品,通常童话味就会比较浓。”①
  有一年冬天,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小朋友们很开心,因为可以堆雪人了。于是他们准备了堆雪人的工具:一把铲子、两块木炭、一根胡萝卜、两把扫帚,还有一个小铁桶。他们先把雪铲在一起,堆起了一个胖胖的身子,又滚了一个圆溜溜的雪球,放在身子上。然后用两块木炭当作雪人的眼睛,再把胡萝卜安在雪人的脸上,哈,雪人有鼻子啦!小朋友还给雪人画了一张大嘴巴。最后把两把扫帚放在雪人的两旁,成了雪人的手,最后在雪人的头上加了一顶铁帽子。就这样一个漂亮的雪人就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小朋友们围着雪人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快乐极了。
  麦田的稻草人看见了这一幕,心想:我平时那么辛勤地看守着稻田,驱赶来偷吃农作物的小鸟,经常被啄伤,然而没有一个小朋友喜欢我,相反还经常用石子扔我。这个小雪人什么也没做却得到众多小朋友的喜爱。它越想越觉得这个世界很不公平,甚至开始痛恨起雪人来。这时太阳渐渐下山了,小朋友们也渐渐地离开这里回家了。小雪人不甘寂寞,对着稻草人友好地说:“嗨!你好,我叫小雪人,能和你交个朋友吗?”稻草人朝雪人瞪了一眼,没有搭理它。
  第二天清晨,太阳出来了,温度逐渐上升,小雪人的身体开始慢慢“流汗”了。眼看着身体逐渐缩小,雪人央求稻草人让自己躲到它身后遮遮阳。稻草人幸灾乐祸,它冷冷地说:“你这个不劳而获的家伙,这是你应该得到的下场!”小雪人只好在阳光下苦苦地煎熬着,心里盼望稻草人回心转意帮助自己渡过难关,但事情并没有像它想象的那样好转。幸好太阳慢慢地被云层遮挡住了,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夜幕降临了,小雪人暂时得救了,不过它的身体还是很虚弱,。
  这时来了几个小朋友看望小雪人,他们围着雪人放起了烟花。烟花在空中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美丽极了!这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一朵小火花正好落在了稻草人的身上,稻草人着火了!小朋友们惊吓得大叫着回家找大人来救火。稻草人在痛苦地哀嚎着,做着垂死的挣扎。看着稻草人痛苦的神情,闻着火魔肆虐的热浪夹杂着稻草被焚烧而发出的焦味,小雪人毫不犹豫地飞奔到稻草人身边紧紧地抱住了它……
  大人们赶来时只看见了被烧得漆黑一团的稻草人,小朋友们却惊奇地发现小雪人不见了,谁也不明白这火是怎样自己熄灭的。只有望着天空眼含着泪水的稻草人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它看见变成了水蒸气的小雪人微笑着对它招手说:“再见了,我的朋友,请多多保重!”
  ――马晨跃《雪人和稻草人》
  这样一则故事就是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冬天的稻草人和孩子们堆起的雪人,两者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小作者却将两者幻化为有血有肉、有思维、有情感的“物”,小作者“充分运用每一种动植物、每一个东西的特征”②,以自己那颗柔嫩的童心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嫉妒、包容、感激、感恩等情感移植到了稻草人和雪人身上,做出自己的“儿童理解”。
  ①②管家琪.联想,编织童话的彩衣.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1771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