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产妇50例(感染组)与未发生切口感染产妇1200例(非感染组)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她们的临床资料,总结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并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体质量指数、胎膜早破发生率、合并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明显(P<0.05),感染组均高于非感染组。结论:体质量指数、胎膜早破、合并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属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为此临床需从这些方面加强护理管理,才能尽量减少感染发生。
  【关键词】 剖宫产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护理
  剖宫产在近几年应用逐渐广泛起来,尽管对于无法自然分娩产妇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术后切口感染率普遍较高,而感染使得切口愈合延迟,不仅会影响产妇康复,而且对其术后生活质量也会产生严重影响[1],需加强重视。为了进一步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我院针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50例产妇与未发生切口感染产妇120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研究的对象共计1270例,均为我院接诊的剖宫产产妇,入选时间2013年1月-2015年12月。根据术后有无切口感染分为2组,其中感染组:50例,年龄20-44岁,均值32.1±2.7岁;孕周38.6±0.7周;初产妇32例、经产妇18例。非感染组:1200例,年龄20-45岁,均值31.6±2.5岁;孕周38.9±0.8周;初产妇752例、经产妇448例。两组产妇在前述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两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除了记录两组年龄、孕周及初经产等一般资料外,还记录她们的体质量指数、胎膜早破、合并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情况。将这些情况相关数据记录在EXCEL表格中,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然后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卡方(χ2)检验,而计量资料则用均数(x±s)表示,予以t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体质量指数、胎膜早破发生率、合并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明显(P<0.05),感染组均高于非感染组。详细数据分析见表1。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比较常见,会对产妇术后康复产生影响,为此需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干预。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体质量指数较高、胎膜早破、合并症较多、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长等属于术后切口感染高危因素,需加强重视。笔者参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加强护理,我院自从实施了这类护理干预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有一定下降。
  第一,积极做好病房内空气与物体表面的消毒管理,至少每天要换气通风2次,84液消毒擦拭地板与物品1次,院感科则每月都室内的物品与空气进行监测,尽早发现问题并处理[2]。第二,加强患者家属或亲属的陪护管理,对产后陪护人数进行限制,一般2-3人,并限制他们进入病区的次数,特别是在医师查房和集中换药期间,应叮嘱产妇家属及时离开病区,并监督产妇与家属做好各自的卫生,进食时则要及时通风与换气,将剩余食品及时处理。第三,积极做好医护人员的管理,尤其是他们在和产妇术后切口接触时,实施相关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执行,佩戴好口罩、帽子等,操作前必须规范洗手,每月院感科或者本科室对相关人员进行洗手考核[3],不合格者记录在档案中,与当月或本年度绩效挂钩。第四,产前侵袭性操作次数必须进行控制,肛门检查与阴道检查应控制好次数,且操作要轻柔,切勿过频,宜根据产妇的病情选择合理的检查次数与时间。第五,做好换药及其器具的管理,宜采取单一包装换药包,并尽量让产妇到换药间换药,集中换药时,应做好辅助配合与传唤工作,避免换药期间人数较多而无法及时完成操作,或者无菌器械受到污染[4]。第六,积极做好手术室的管理,减少非手术时间或者限制非相关人员的流动,手术室空气、物品及地面应严格按照消毒制度执行,手术期间限制观看人数,接台手术间隙要积极做好物品与空气消毒,手术室内的空气消毒机应交给专人进行管理,而院感科每月定期进行监测,及时纠正问题。
  综上所述,体质量指数、胎膜早破、合并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属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为此临床需从这些方面加强护理管理,才能尽量减少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 郗艳,刘晓娜.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302-2303.
  [2] 靳小燕.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性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611-1612.
  [3] 陈一静.剖宫产术后伤口感染的因素调查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15):3150.
  [4] 林铃,韩柳,刘开顶等.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8(24):6203-6204,62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1988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