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微课视域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微课”作为新课程领域新的宠儿,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具有短时性、针对性、重现性、资源共享性等特点。其基本形式是以视频为载体,在授课过程中围绕某一问题或观点,对教学内容和情景的展现。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在课堂导入、化学实验、知识难点突破等诸多教学环节,大胆尝试运用“微课”这一崭新的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性地答疑解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 教学尝试
  【基金项目】本文系闽电教馆课题“开发微课程优化‘LGPE’教学模式的研究”(编号:KT1436)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6-0076-01
  一、新课导入,微课有奇效
  初中化学教学,新课导入常采用“语言式”和“演示实验”导入。语言式导入,如介绍相关科学家或化学史,讲述相关的典故,讲解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等。演示实验导入,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借助化学实验适时导入新课。这两种方式用得多了,会产生形式单一,缺少变化,“耗时低效”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加以解决。
  教学“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时,笔者先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讲的是一个故事――意大利有一“死狗洞”:游客牵着小狗进入洞内,小狗会晕倒洞内,而人却平安进出,后来,科学家波曼尔发现洞内湿漉漉的泥土中冒着气泡――二氧化碳气体。这个故事内容离奇,非常符合初中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能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由于故事的文字描述过于简单,又缺乏相关视频,效果大打折扣。后来,改用“微课”这种教学模式,笔者从网络中节选了相关片段,配以声音旁白,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导入方式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产生了很好的视觉教学效果。
  再如“水的组成”这节课的导入。先前,笔者总是采用演示实验导入法,现场演示效果也是比较好的。问题在于,实验准备耗时耗力,演示过程中总会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而网络上现存的一些视频资源又过于陈旧,并且由于课程内容的更新,使用上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果断采取微课教学,提前在实验室录制相关的演示实验视频――电解水实验、氢气燃烧实验等。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微课视频,效果直观生动,教学效果非常好。
  微课这种教学形式,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使用,可以更直观、准确、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吸引学生的最好时机就在一堂课刚刚开始的时候。
  二、实验教学,微课显身手
  在化学实验课教学中使用微课,能缓解传统化学实验课“课时少”与“任务多”,“大班额”与“小器材”的矛盾。将演示实验制作成微课,关键步骤、关键点使用微课的放大功能,使学生更明确实验的规范操作和实验现象,同时将教师解放出来,在学生中巡视,随时解决遇到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积极高效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能使课堂更加充实有效。
  如“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中,笔者试图将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力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笔者采用传统教学形式,明确了实验的原理,接着利用微课教学视频,介绍实验仪器及连接方法,再利用提前录制的另一个微课视频,分步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在此过程中,笔者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最后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集中讨论总结。
  笔者课后对这节课进行反思:如果这节微课由学生演示录制,教学效果会不会更好呢?于时笔者马上召集另一班的学生,指导他们在化学实验室完成了该内容的微课录制,稍后在课堂教学时展示,让学生深感震惊和兴奋。确实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印证了笔者此前的猜想。当然,这些宝贵的“微课”资源,可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反复使用,也可以在同事之间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三、难点突破,微课见功夫
  很多化学知识点是有前后联系的,有时因为前一个知识点掌握得不扎实导致后来的知识薄弱,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将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将知识点讲解以微课程的形式呈现,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感到模糊时,可以自主独立地利用微课进行“再学习”。既避免题海战术,又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及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对“常见的酸、碱、盐”这章知识难点的突破上,笔者一直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但是无论笔者怎样提升自己的讲授能力,效果始终不够理想,反复率很高。介入微课教学后,笔者归纳出几种常见的酸、碱、盐物质,在实验室指导部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制成微课,再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气氛比预期的活跃热烈,学生看到同伴验证的实验结果,学习热情高涨,关注度很高。最后对两个班的教学效果进行测验,结果显示,很有成效。
  微课教学的尝试,笔者秉持“重视引导,微处入手,快乐学习,资源共享”的教育理念,坚信合理应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高效课堂。但微课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不能解开所有的“锁”,更不能完全代替教师在课堂上“传道授业”的使命,它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更高效的学习平台和课后温故知新的载体。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对微课的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尽量达到微课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实效性。同时对微课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做好检查反馈,以便用好、用活、用实微课这件课堂辅助的利器。
  (编辑: 张 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2080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