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省域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专业结构是高等教育系统内的核心要素,对外关乎人才结构与社会发展需求是否适应的问题,对内则关乎高等教育系统的优化组合和功能发挥问题,因此,专业结构优化是省域高等教育实现自下而上改革,充分运用已有的自主权,寻求内部突破的重要举措。本文旨在以专业结构优化为突破口,探讨省域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之困、核心要素及其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专业结构优化;省域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N9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089-02
  教育是社会的子系统,高等教育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核心机构,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联系自然十分密切。国客观上存在着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化现象,相应的,就全国而言,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均的问题,讨论省域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问题,正是以高等教育与省域经济、文化的密切联系为依据,悉求经济落后地区的高等教育能通过另辟蹊径的方式,支持地方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现有管理体制很难改变的困境下,以制度改革来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极为困难之事,要想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将高等教育的改革缩小至省域范围,并选择自下而上的改革路径,必须在已有的高校自主权的范围内,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从而促进高等教育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因此,省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应当是高等学校根据省域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地方特色和高校资源,主动调整优化内部专业结构,从而实现跨越的过程。
  一、省域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可能性
  省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就其改革方向而言,有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改革。自上而下的改革主要指对大学制度的改革,主要涉及高等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发展、高校招生、管理和评价等方面,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大学权力的分配和制约。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但也需看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较短,高等教育制度的形成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目前仍处于不断地摸索和艰难前进的阶段。以管理体制为例,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经历了集权与放权的不断反复的阶段,在探索适合于我国的管理体制方面,可谓如履薄冰,困难重重。制度改革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但在地方经济、文化等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迫切要求的形势下,省域高等教育需着眼于自下而上的改革路径,从而在现有高校教育制度下,发挥最大的效能。自下而上的改革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是高校由内而外寻求突破的必然选择。相对于自上而下的改革而言,这种改革方式面临的阻力较小,实现的可能性较大、改革的形式较为灵活,参与的主体更加多元。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颁布,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朝着放权的方向发展,《纲要》中第三十九条明确提出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并指出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有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的自主权。在此政策的支持下,高校应当在现有体制下,抓住机遇,根据省域发展的需要,调整学科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此外,当高校内部的改革形成规模并取得一定成效时,还将有效地促进高等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从国内外的实践经历来看,无论是德国19世纪柏林大学的改革,还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办,亦或是国内北京大学的改革,无不是在已有体制的制约下,尽可能发挥主动性,调整专业设置结构,才创造出的发展奇迹。
  二、省域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
  省域高等教育若想在区域发展不均的情况下实现发展,需从内部突破,优化专业结构,实行自下而上的改革。因此,究竟应选择何种路径以实现专业结构优化,就成为我们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在今天高等教育与省域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形势下,省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人才战略必须作出调整以适应省域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而人才的培养又取决于高校专业的设置,因此,如何使高校专业结构符合产业和经济结构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实现发展的核心问题。
  (一)以人才需求为标准,确定高校专业结构优化的目标
  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同专业设置的构成状态,是高等教育系统培养人才的横向结构,是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体系的核心。①专业结构介于学科结构和课程结构之间,如果说学科结构属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课程结构属于其微观结构,那么介于二者之间的专业结构就属于中观结构。专业结构根据学科结构而设置,又指导着课程结构的设置,因此起到核心联结的作用。结构优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全国高等教育而言,各个专业间比例的大致相当是为优化,但对省域高等教育而言,盲目追求比例的相等则容易导致高校专业趋同、资源浪费以及人才过剩等问题。由此,优化的标准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有鉴于此,在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之前,需根据省域高校发展的实际状况设定优化的标准。
  (二)综合省域特色,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的结构性失业问题,省域高等教育若要增强竞争力,需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此外,省域高校还应当结合自己的地域特色,加强专业建设,从而提高自己的独特性。如对于海南省而言,旅游业、热带农业、热带海洋业发展是其特色,因此,海南省就需从这几个方面着力发展,开设相关课程、加强专业建设,在高校原有专业的基础上,补齐尚缺专业,扩大特色专业规模。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仅仅增加专业远非结构优化,只有高校内部各专业协调发展,各有侧重才能真正实现结构优化的目标。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为例,其名侧重海洋业的发展,因此,各个学院的专业完全可以海洋业的发展为总目标,在可能的情况下,专业方向侧重海洋业方面,或者课程设置体现更多的海洋业发展特色,从而使得学校的发展面向海南省发展的整体需要,且学校内部的专业在发展海洋业这一总目标的统筹下,形成合力,良性互动。   以海南省为例,“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一带一路”是海南省独特的地理坏境所带来的独特的发展机遇。但不能否认的是,仅仅有配套的政策、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雄厚的资金投入,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海南省发展的质量,提升质量的核心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要想充分抓住机遇、发展省域特色,海南省就必须着眼于配套的人才培养的战略。2010年《海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正式颁布为海南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做出了规划,此规划在总体部署中明确指出,优化重点产业领域高等教育、科研院校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据此,海南省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必须以海南省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做出调整和优化。
  (三) 优化专业结构,调整微观结构
  根据系统论的整体性特点,省域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也有其自身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构成更为微观的结构。我国学者齐亮祖、刘敬发在其《高等教育结构学》一书中,将高等教育的微观结构划分为基础结构、队伍结构、组织结构、学科设置和课程结构。对于专业机构而言,其优化亦取决于如上微观结构的组织和协调。就基础结构而言,需根据高校专业设置情况进行合理的用地规划、设备的购买;就队伍结构而言,则需要根据学校的招生数、在校生数确定合理的生师比;就课程结构而言,则需要根据具体的专业及专业侧重的方向来开设。只有专业结构系统内的各个要素相互协调,各自实现优化,才能使专业结构这一整体发挥出最大的效力,从而使得人才需求与省域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
  总之,省域高等教育要想适应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高校专业设置方面寻求突破,并结合地区发展的优势和特色优化专业结构。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齐亮祖,刘敬发主编. 高等教育结构学[M]. 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86.
  [2]罗良针,张阳. 省域高等教育体系结构调整研究[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
  [3]潘懋元,邬大光,张亚群. 中国高等教育百年[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邬大光,王旭辉.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若干问题述评[J]. 教育研究,2015,(5).
  [5]刘树琪. 突出适应社会发展导向 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J]. 中国高等教育,2014,(10).
  [6]李东航.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优化――以广西为例[A].范笑仙,胡赤弟. 改革质量责任:高等教育现代化――201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C].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4.
  注解:
  ①李东航.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优化――以广西为例[A].范笑仙,胡赤弟. 改革质量责任:高等教育现代化――201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C].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4:3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2137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