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课”下的高职《供配电技术》教学改革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供配电技术属于必修科目,且该科目具有实践性强、知识面广及其内容多的特点,因此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不得不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下面我们将具体介绍微课的内涵,并分析当下的供配电技术教学现状,并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与教学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微课;供配电技术;高职;教学改革;现状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2.218
  0 前言
  供配电技术属于专业课程的范畴,且相关内容的学习多被用于建筑企业与工矿企业工作中,因此,每年高职院校都要培养一大批专业性人才才能够满足社会和市场发展需求。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加强教学改革,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专业知识,同时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大大提升。
  1 微课的内涵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产物这一就包括了“微课程”模式,并且这也成为了目前和后期教学的发展方向。最早该理念是由戴维彭罗斯提出的,他指出微课程是以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方式,时长一般控制在1min左右,目前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和实现新课标,在微课程方式的选择上多为教学视频,且视频资料是教师在整合教学资源的情况下针对某教学环节或者是知识点创建的。基于微课具有效微不薄、步微不慢、位微不卑及其课微不小的优势,因此目前逐渐在高职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的是基于《供配电技术》教学的微课改革,希望对教学成效的提升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2 供配电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中供配电技术课程属于专业主干课程,涉及的相关专业技术基础知识较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技能机器专业技能。从就业角度考虑,该课程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供配电系统、二次设备系统以及一次设备系统的维护、维修,且具有系统强电性的特点,因此就导致了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实验实训组织要求高、实训基地建设难的问题,进而对教学带来了诸多困扰。与此同时,当下的教学手段多以传统施教为主,即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践性不强,且多以简单实验为主,使得实践与理论教学比重严重失衡,进而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目前在教育改革的推进下,教育工作者也开始着手于教学手段的改革,除了将教学仪器增添之外,还将专业实训基地设立,进而将理论与实践比重差距缩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诸多教育工作者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使得在实训中作业的技能与知识量严重匮乏,且知识具有分散性,相互联系缺乏,由此可见,进一步进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除了将实践教学比重增加之外,还要实现实践与理论的高度整合,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供配电技术教学成效。
  3 供配电技术的教学改革
  为了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动机及其学习积极性进一步的提升,不许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其向微课程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促进课程教研工作的增强和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对于微课程教学来说,涉及的环节具有多样性和完整性,如教学互动、考试、作业、线下或者是在线讨论,该模式能够将新的学习模式与知识获取渠道向学生提供,是一种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模式相比之下,更能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使学生能够在明确自身学习基础情况的前提下对学习节奏有效调整,从而促进学习成效及其效率的提升。由此可见,微课程教学实质上就是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回归,且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形式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模式上,实现了被动学习想主动学习的转化,对培养高质量人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教学方式多样化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微课进行供配电技术教学,能够将角色扮演、项目式教学、分组讨论、案例教学及其任务驱动等方式引进,并灵活的选用。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人左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分配和讨论,并将相关问题解决,保证实施方案的最佳,并将项目成果展示。如学习变电站倒闸操作的时候,可引领学生进行微视频的观看,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并将岗位角色分配确定,之后将模拟变电站倒闸操作完成。通过角色扮演促进小组成员协作沟通能力的增强,并将思维能力不断拓展,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并促进学生团体合作精神与环保意识的培养。
  三是改变教师专业定位,发展教师自身能力。要想更好的开展微课程,首先就必须保障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教学水平及其专业能力,并且在课程开设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特点及其心理准确的把握,并将合适的教学手段选择。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帮助和引导,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化激发,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再者就是还要将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策略及其理念引进教学中,有效融合传统课堂与信息技术,将微课程视频制作,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因此作为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全面掌握和应用信息技能,同时还能完成微课程设计。以微课程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定位及其综合角色的转变,推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教师的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供配电技术教学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想保证教学成效,就必须促进课程教研工作的增强和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保证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并改变教师专业定位,这样才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礼光.高职供配电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J].广西教育,2013(15):148-149+151.
  [2]吴杰,张立荣.微课教学效果研究――以高职《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为例[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02):49-51.
  [3]杜安平,何首贤.高职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辽宁高职学报,2015(10):56-57.
  作者简介:刘立美(1979-),男,黑龙江鹤岗人,电气工程硕士, 助教,高级电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中级拓展培训师,研究方向:电力电子技术、电磁兼容、供配电技术、心理健康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224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