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系统研究流通产业竞争力的相关问题,需要构建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竞争力大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本文首先对流通、流通产业、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等基本概念进行界定,综述有关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其次构建出内含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增长、产业效益4个一级评价指标,以及9个二级指标的省域流通竞争力评价体系;然后以河北省为例,评价测算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大小,并且和全国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竞争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最后从优化流通产业的结构布局、加大流通产业领域内的创新力度、注重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促进职能四个方面给出提升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流通产业 竞争力评价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流通产业增加值不断提高,流通产业的组织程度以及规模也不断提高,流通市场的集中度逐步上升,整个流通产业的发展态势以及产业主体经营方式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与国外相比,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我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也表现出不均衡,甚至还存在流通产业的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状况,进一步也就导致流通产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约束。因此,系统研究流通产业竞争力的相关问题,必须首先分析构建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竞争力大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综述
  本文对于流通的概念界定为:流通是商品自生产领域过渡到消费领域的过程中,各个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不断形成的商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的统一。基于对流通的概念界定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流通产业应该包括零售业、批发业、餐饮业以及物流业这四个行业。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则主要指的是,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相比,某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流通产业所具备的更加显著的市场竞争力、资源吸引力、区域辐射能力、盈利能力,同时还包括这个地区流通产业拉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力量以及衔接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的力量。文章基于以上三个基本概念的界定,开始构建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许多学者对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开展过研究。洪涛、郑强(2002)曾研究构建有关城市流通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设置了政府支持、经济效益、城市贡献度、总量大小、现代化水平、发展水平六个评价内容;石忆邵、朱卫锋(2004) 曾研究构建有关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设置了规模指数、市场潜力、国际化水平、经济水平、增长指数、结构指数基础设施水平七个评价内容;孙薇(2005) 曾研究构建有关地区流通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设置了规模力、发展力、贡献力、物流力、资金流力、商流力、信息流力七个评价内容;张赛飞、欧开培(2006) 曾研究构建有关流通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设置了流通规模、流通效率、国际化程度、流通方式、流通结构、技术水平、基础设施、发展环境八个评价内容;马龙龙、刘普合(2009) 曾研究构建有关城市流通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设置了流通规模、流通效率、流通密度、流通辐射力、流通结构、流通设施、消费满足度、流通成长力、流通贡献力九个评价内容。张连刚(2011)曾研究构建有关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设置了基础、结构、效率、密度、发展、创新六个方面的评价内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设计明显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有些指标的关联性不够,从而较难实施有效评价;另一方面,存在指标重复核算的问题。
  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笔者参照学者们研究成果,尽量规避指标重复、评价关联度低等问题,综合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问题,将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增长、产业效益四个层面进行省域流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分析。
  (一)流通产业规模竞争力的相关指标
  流通产业规模竞争力的相关指标主要用来反映某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流通产业当前所具备的总量规模以及发展水平层次,这也是用来衡量该地区流通产业竞争力大小作为基础的指标。流通产业规模竞争力的相关指标应该包括流通产业增加值、流通产业销售总额、流通产业内各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三个方面。其中,流通产业增加值具体反映流通产业的规模总量;流通产业销售总额具体反映流通产业的生产能力;流通产业内各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具体反映流通产业的资产规模。
  (二)流通产业结构竞争力的相关指标
  流通产业结构竞争力的相关指标主要反映某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流通产业结构的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状况,既能够表现出省域流通产业内部的资源配置,又能够有利于评价资源是否实现了向产业内部高效益部门的移动,从而评价流通产业的资源配置效果。流通产业结构竞争力的相关指标应该包括流通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流通产业增加值在三产增加值中的占比两个方面。上述两个指标都基本可以反映出利用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反映流通产业结构竞争力的水平,而实质上,流通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三产增加值中占比的不断提升也是流通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优化升级的外在表现。
  (三)流通产业增长竞争力的相关指标
  流通产业增长竞争力的相关指标主要用来反映某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流通产业在市场扩张上的能力表现,也是在竞争力评价过程中最为根本性的一部分,这既能反映流通产业顺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又能代表产业自身的增长能力。流通产业增长竞争力的相关指标具体应该包括居民消费水平、流通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两个方面。其中,居民消费水平具体反映流通产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大小;流通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具体反映流通产业自身所具备的市场扩张能力。   (四)流通产业效益竞争力的相关指标
  流通产业效益竞争力的相关指标反映的是某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流通产业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的能力,同时也表示为对企业发展形成源源不断竞争力支持的能力,流通产业效率同时也是流通产业具备竞争力的终极反映。流通产业效益竞争力的相关指标可以通过流通产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流通产业销售利润率两个方面反映。其中,流通产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是流通产业增加值与该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的比值,具体反映流通产业技术方面的效率;流通产业销售利润率具体反映流通产业在经济方面的效率。
  因此,建立一个内含4个一级评价指标、9个二级指标的省域流通竞争力评价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笔者在构建省域流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择河北省为例,来评价测算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大小,并且和全国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竞争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受到统计数据可获得性的客观因素限制,测算过程中的年数据选择2012年和2013年的流通产业相关数据,同时也利用限额以上企业相关指标数据来反映整个流通产业的情况。
  近年来,河北省省域流通产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批发零售业的发展速度较快,河北省流通业的快速发展也对河北省扩大内需起到了直接促进的作用,来自于《河北省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十二五”前四年河北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5%,同时也认真落实了包括家电下乡在内的多项国家政策。二是市场集中程度不断上升,2011年以来,伴随着全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河北省城乡消费品市场的集中程度也在不断上升;“十二五”前四年间河北省消费品市场个数减少了1276个,相反市场规模却在不断增大,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数增加86个。三是外资零售企业在河北省内得到了迅速的扩张,2011年以来,河北省内限额以上的外商投资批发零售企业法人数共计增加112家,同期外商投资连锁企业销售额在全省连锁零售业中所占份额也增加了13.4%,目前包括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乐购等一批在国际上比较知名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都已经在河北省实现了布局和快速发展。四是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速度大大加快,2011年以来,河北全省布局培育出包括农家店、配送中心在内的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体系,目前正努力实现对于全省各个县、乡镇和行政村的覆盖。五是消费品网上销售规模日益扩大,根据艾瑞咨询公司对中国网上购物状况的监测与预测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我国网购市场规模年增长平均超过了100%,同时,我国网购市场潜力仍然巨大,需要进一步提升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
  具体而言,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大小计算方式为:各个一级指标所对应的竞争力大小和相应权重的乘积。其中,各个一级指标所对应的竞争力大小表示为各个二级指标竞争力的简单加权平均;对于相应权重,这里结合上文第二部分的分析,利用主观赋值法,分别赋予流通产业规模竞争力、流通产业结构竞争力、流通产业增长竞争力、流通产业效益竞争力的权重为:0.4、0.1、0.3、0.2。而对于关键的一步,即各个二级指标竞争力大小的测算方法,进行简单的标准化处理,即用各个二级指标值的大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来反映出竞争力大小。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系数及其各分项系数的计算过程如表2所示,测算结果如表3所示。
  如表3所示,河北省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系数大小为1.137,总体排名处在第11位,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经济发达省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与大部分中西部地区相比,河北省还具备相当的竞争优势。其中,规模竞争力的系数大小为1.38、处于第9位,结构竞争力的系数大小为0.86、处于第21位,增长竞争力的系数大小为0.89、处于第21位,效益竞争力的系数大小为1.16、处于第13位。总体上看来,河北省在流通产业结构以及增长竞争力两个方面存在短板,直接制约着河北省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根据表3中的数据,可以根据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系数的大小进行不同的层次划分,具体而言,可以得到如表4所示的我国各个地区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层次表。
  通过上述数据计算分析表明:一方面,河北省流通产业结构的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状况不佳,省域流通产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没有实现产业资源在产业内部由低效益部门向高效益部门的有序移动。另一方面,河北省流通产业在市场扩张上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既反映流通产业顺应市场需求的能力不强,又反映河北省流通产业自身的增长能力不强。
  提升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结合上文所构建的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对河北省的对比评价分析结果,可以从优化结构布局、加大创新、注重协调、政府引导四个方面提升省域流通产业市场核心竞争力。
  (一)优化流通产业的结构布局
  优化流通产业的结构主要包括三个载体,即人员结构、企业结构以及市场结构。优化人员结构,一方面要采取激励措施,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流通产业领域,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于存量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再教育。优化企业结构,一是要在体制层面上坚决推动重组和资本流动,实现流通产业领域内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繁荣,同时还要注重引入民营资本参与,满足市场需求多样化的特征。优化市场结构,就是要强化对于传统流通产业形态的调整和优化,培育出更多的新型流通产业形态。
  (二)加大流通产业领域内的创新力度
  加大流通产业领域内的创新力度,需要着力于三个方面的推动,一是制度层面的创新、二是方式层面的创新、三是技术方面的创新。制度层面的创新,建议促进现代流通企业的构建,加快产业内部间的企业重组整合。方式层面的创新,建议加快实现连锁化经营的进程,不断提升物流配送的科学化水平,加快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参与。技术层面的创新,建议进一步引入信息技术,大力推进网上贸易、网上支付、网络安全,通过流通产业内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来促进流通产业的不断创新发展。   (三)注重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不局限于河北省,任何一个地区提升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都必须以地区经济的发展即经济竞争力为基本背景。忽略了流通产业竞争力与该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也就必然会导致不健康、不可持续等问题的出现。所以,要想提升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就必须在地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配合经济的发展步伐对流通产业部署进行有计划性的调整,而流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也必须能够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只有两者全方位的协同发展,才可建立宽领域、深层次的互动格局。
  (四)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促进职能
  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引导促进职能,着力为省域流通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需要政府明确自身的职能定位,进一步明晰政府在促进省域流通产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宏观调控作用;二是顺应省域流通产业发展规律,积极配套出台一系列有助于推动省域流通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三是研究制定一套有效推动中小流通企业发展的刺激激励机制;四是在促进省域流通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五是应该统筹财力,或者积极利用PPP模式,大力完善省域流通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六是积极鼓励和支持省域流通产业有关人才的引进以及培养。
  结论
  系统研究流通产业竞争力的相关问题,必须首先分析构建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竞争力大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文章参照学者们研究成果,尽量规避指标重复、评价关联度低等问题,综合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问题,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增长、产业效益四个层面进行省域流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分析。并且在构建省域流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择河北省为例,来测算评价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大小,并且和全国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竞争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结合上文所构建的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对河北省的对比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从优化结构布局、加大创新、注重协调、政府引导四个方面提升省域流通产业市场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瞿春玲,李飞.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2.孙敬水,姚志.现代流通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进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3.吴云贝.我国特大城市流通产业竞争力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29)
  4.夏冰.区域流通产业发展差异特征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10)
  5.毛文富.区域差异视角下流通产业发展环境评价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2485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