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引入计算思维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出在计算机教育中引入计算思维,推动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新一轮改革。在高职院校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教育改革中指出,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思维为主,对高职院校教材的基础内容、教学目标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关键词】计算思维 高职院校 计算机基础 教学探索
  0.引言
  计算机基础在高职院校中属于一门公共必修课,任何专业的学生都要进行学习。但是在很多高职院校中,该课程往往受到忽视,大量课时被占用。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该课程在中学时期已经学习过,而且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入门知识,很多已经了解过。导致教师在较短的课时内很难对所有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不强,教学质量不高。因此,必须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改革。
  1.高职院校现状与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已经开始进入了以知识为主导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移动终端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促使各个阶段的教育体制都开始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水平。但是由于不同阶段计算机内容与体系的不同,学生之间计算机水平的差异较大。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内容看,学生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等都较为熟悉,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这方面知识,不需要进行二次学习;而其他一些没有了解这些知识的学生,学习兴趣也不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让学生懂得将知识应用到实践问题中。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计算思维的能力,才能对知识体系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应用到生活中。
  2.计算思维的重要性
  计算思维是美国周以真教授在2006年3月发表的文章,对计算思维进行了定义,即运用计算机基础概念进行解决问题、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我国教育部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也非常重视,在2010年,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进行了指导,明确在进行教育时要围绕计算思维。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应当以工具性内容为主,以计算思维为导向,同时要将计算机应用和学生专业相结合,将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改革都建立在计算思维的基础上。
  3.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索
  3.1教学目标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直接决定了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1]。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以科学、具体、明确为原则,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看,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时,要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以计算思维为核心。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工作原理、软件应用等方面,而是要对关于计算思维的问题进行分析,分析和研究科学思维、逻辑思维以及于计算思维之间的关系;对计算思维在计算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计算思维的广义和狭义进行定义;对计算思维进行表达等方面。通过计算机知识引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结合在一起,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此外,在教学时,还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了解计算机的历史与发展,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3.2内容体系
  由于高职院校的特点,因此在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设计时,不仅要强调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还要重视计算思维的培养,保证学生的综合发展,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具体IDE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与信息社会、数制表示、计算机系统组成、微机的硬件、操作系统等方面;第二,基本使用技能,包括操作系统、电子表格、演示软件、互联网等的使用;第三,三大设计模块,包括网站、网页设计,数据库命令以及多媒体制作;第四,计算思维程序设计,包括计算思维概念、算法、顺序结构、选择结构等方面。教学的内容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仅要照顾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与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创新性思维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
  3.3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自身水平,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从而能够客观的对事物进行评价,掌握多种计算能力。教学过程的核心在于教学设计,可以将课程教学分为五方面:第一,创设教学情境,并明确教学目标。通过情境的设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第二,巩固知识。在进行新知识学习之前,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对相关旧知识进行巩固,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新知识的学习;第三,新知识的学习;第四,进行学习指导。可以通过现场答疑、评估作业、课外辅导等方式,对学生课堂上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解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第五,控制教学进度[2]。按照设计进行教学,保证教学的有序性,由浅入深,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3.4教学方法
  在教学时,应当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理出清晰的脉络,以实践教学稳住,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概念,逐渐培养出学生的计算思维。
  4.结语
  高职院校在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大多是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因此,教师应当明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计算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在社会上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继珍.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邱苏林.计算思维导向下高职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06:49-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266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