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常态下制造业经济增长模式及核心驱动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在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的新常态下,随着低廉的人工成本红利消失和高投资的锐减,制造业要保持稳定的增长状态,必须具备新的核心驱动力。本文提出,在适应新常态经济增长模式下,企业依据现有的资源条件,从自身出发寻找利润增长点,可使企业在整体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仍然保持较好的持续盈利能力。制造业需要从要素经济阶段快速地转变思维,提升企业自身资源效率(设备效率、人员效率),完善企业结构化调整,提升效率驱动力并加以技术创新驱动,实现企业快速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新常态 效率驱动 创新驱动
  制造业实现新增长方式和提升驱动力面临的现状
  (一)发展智能制造业比较迫切
  因为低端制造业工人短缺,导致我国多数传统制造业企业难以保证正常运转的状态,给生产经营带来不可控制的损失。在劳动力人口供应紧缺的现实下,制造业要维持不间断的生产状态,保持持续发展的话,迫切需要利用智能制造来规避掉人工不稳定的风险。
  (二)外资引入难度加大需要转变依赖高投资的方式
  自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已维系和支撑了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的高速增长,目前经济增长已不再支持高投资带来高增长的模式,不可依赖于长期的高投资。此时如果再以高投资来驱动经济增速,不但不可持续,反而会带来资产负债越来越大、资源开发过度、环境生态恶化、产能过剩、低效率等一系列宏观经济隐患或者系统性风险。
  (三)改革开放带来了生产力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的土地和资源得到提升,外资企业的大举进入给旧经济形态来来了新技术、新设备、新管理,带动了经济飞速发展。经过了近20年的改革和创新,中国的高铁、核能等领域技术已经达到了领先世界的水平。
  (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面对新常态,制造业需要寻求动力增长点,新常态下制造业更加关注提升效率,来降低因人力成本上升的负面作用,同时启动创新思维和模式来提升新的增长点和增长动力。在信息技术和全球化前提下,需要高端知识技术人才做支撑,提升效率,改善现有制造业的经营状态,通过创新来驱动传统制造业发展。同时需要关注创新产业并作为前进的方向。要不断地集约资源,实现创新产业高速化、传统产业高端化、要素投入高端化,提升制造业效率、创新能力和运行质量,实现全方位、多元化发展。
  新常态经济阶段性发展特点
  (一)消费的共性转变为个性、差异化
  当前,多样化和个性化消费已成主流消费模式。这种变化必然会带动速度和结构调整。这时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个性化和差异化阶段。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产品经济时代,需要制造业不断通过技术改革和创新驱动,使产品推陈出新,利用具有差异化和突出个性化的产品争夺市场实现增长。
  (二)新常态下需要创新性投资
  过去的投资一直属于拉动式经济增长模式。对制造业来讲,出现了大规模、多行业的产能过剩,形成了行业的低效率、高浪费局面。区域性和结构性失衡带来了行业结构性调整,逼迫制造业进行结构整合,转型到新技术、新产品的投资,通过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来带动增速,从而不断推动制造业进入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动式经济模式。
  (三)生产转变到效率、创新驱动阶段
  通过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分析,中国经济需要结束要素驱动,进入效率驱动阶段,进而进入创新驱动过渡阶段。
  在要素驱动阶段,制造业的竞争主要依赖于资源的丰富性,来获取低廉的要素成本和优势地位。依赖于要素驱动的阶段主要通过价格竞争来驱动企业,在品质竞争的方向上,没有充足的前进驱动力。要素驱动的经济增长下,过度依赖于劳动力比较优势(即人口红利)和物质资本的大力投入,部分行业对外技术依赖性比较强,缺乏在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上的研发能力,只是廉价的产品竞争、无技术含量的低价市场竞争格局。
  在效率驱动经济的阶段,主要通过提高产出效率所带来的产品性价比提升,从而使制造业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更具有活力。效率在生产设备和人工所承受的范围内得以提升,超出承受度后,是无法实现突破性持续增长的。当品质达到一定程度后,创新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创新型驱动是在效率发展到一定水准后,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高端技术研发和生产工人的支持,进入持续、稳定、高速、健康的发展轨道,以物质要素投资增长结合高效率产出向创新要素驱动转变和发展。
  新常态下制造业核心驱动力
  (一)核心驱动力之一:效率驱动管理
  效率驱动发展阶段下生产制造企业的驱动发展管理思维的形成是基于产品的性价比,其核心驱动来源于效率和质量。新常态经济运行下,制造业不仅面临整体经济下滑的市场背景,同时也面临着3M(人工、设备及材料)成本不断攀升的现实。因此,制造业必须通过效率提升来降低3M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要素驱动经济的运营阶段一贯低成本、低质量的价格竞争转变到以效率和质量为驱动的经济运营模式上来,通过效率的改善,来提升产成品的数量和质量,达到产品生产成本降低的目的。
  1.通过提升人工(Man)的效率驱动管理进步。目前制造业运营的劳动力费用不断攀升,具体表现为管理人员过多导致的低效和工人的积极性不足带来的消极怠工现象。企业要维持正常的运营,必须提升现有用工的效率。
  第一,通过改变管理模式,削减管理成本。企业管理的层级增加虽然保证了权利的使用界限,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人工成本的增加和管理决策时的效率低下问题。制造业可以通过改变组织结构,对管理人员进行精简,提升企业管理人工效率的方法,来达到管理流程简化、管理成本降低的效果。目前,很多跨国公司饱受管理人员过多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因此,我国现有制造业需要给现有的管理部门进行瘦身,从直线职能型的组织结构转为扁平化的职能型或项目事业部型的组织结构,而对于新成立的制造业类型的企业,需要提前规划好管理扁平化组织,防止扩张带来的管理机构臃肿。另外,很多中小型制造企业虽然管理人员很少,但是依然存在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主要在于缺乏科学的运营管理流程设计。因此,对于这一类企业需要借助于外部的管理智慧和相关的信息技术,打造出高效率、低成本的管理运营状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3177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