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治疗途径的差异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常规组行常规临床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另外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 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后,最终取得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为66.67%;研究组接受常规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最终取得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0.62%,研究组总体心绞痛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7%;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常规组,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同时,另外选择低分子肝素进行联合治疗,能够大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心绞痛治疗有效率,且不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
  本研究分析了低分子肝素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样本,根据治疗途径的差异分别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包含65例。常规组男30例,女35例,年龄42~77岁,体重48~83kg,病程2~11年;研究组男35例,女30例,年龄41~76岁,体重48~84kg,病程3~10年。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临床心电图检查,均被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临床诊断与《内科学》中关于心绞痛的诊断标准相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正式住院后均要按照医生嘱咐卧床休息,实施常规吸氧治疗,同时,对其冠状动脉进行扩张处理,科学抑制患者血小板集聚,针对患者血压指标进行严格控制,并开展合理的血脂调节等。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另外选择低分子肝素进行联合治疗。本次研究选择由法国Laboratoire GlaxoSmithKline生产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开展临床治疗(注册号:注册证号H20140350),按照2次/d,0.4ml/次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治疗,持续治疗1w。针对研究组及常规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临床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和对比。在针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针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凝血四项、血小板计数、心肌酶谱以及肝肾功能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测。给予患者心电图动态监测,同时针对患者心绞痛的具体发作次数以及疼痛持续时间进行计算和详细记录[1-2]。
  1.3临床疗效评价 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其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多大部分消失,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出现超过80%的减少,或者患者接受治疗时间出现超过80%的减少;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出现50%~80%的减少,或者患者接受治疗时间出现50%~80%的减少;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3-4]。
  1.4数据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借助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x±s)代表研究中的计量数据,计量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通过例数和%代表研究中的计数数据,通过χ2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意味着研究中及常规组在相关数据对比上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研究组及常规组心绞痛治疗效果 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后,取得显效效果的有20例,取得有效效果的有24例,其余21例患者治疗无效,常规组最终取得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为66.67%;研究组接受常规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显效、有效、无效患者依次为26例、32例和7例,研究组最终取得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0.62%,研究组总体心绞痛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研究组及常规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出现牙龈出血问题的有4例,出现注射位置瘀斑的有1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7%;常规组出现牙龈出血以及注射位置瘀斑的患者分别有3例和4例,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常规组,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属于临床多发病症之一,严重威胁广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存,作为一种心血管疾病,患者冠状动脉壁容易粘附一些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受到不同因素的共同影响,很容易出现血管破裂的问题,导致凝血现象,引发血栓。不稳定性心绞痛属于记性冠脉综合征的范畴,其冠状动脉还没有全部闭塞,仍处于心肌梗死前期阶段,通过科学的临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性。除了常规临床治疗途径外,低分子肝素是临床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药物,能够对凝血因子活性发挥良好的抑制作用,发挥显著的抗凝功效。
  本次研究发现,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后,最终取得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为66.67%;研究组接受常规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最终取得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0.62%,研究组总体心绞痛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7%;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常规组,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这意味着,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同时,另外选择低分子肝素进行联合治疗,能够大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心绞痛治疗有效率,且不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葛飞.红花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0(26):151-152.
  [2]赵志诚.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06):195-196.
  [3]李培盛.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8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23(16):187-188.
  [4]戎菊文.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25(29):125-126.
  编辑/金昊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3960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