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师课程意识的四个维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泰勒指出,强调课程问题要从教育目标、教育经验、组织方式和目标评价四方面入手,就小学数学教师的课程意识而言,我们要从课程目标意识、课程开发意识、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评价意识四方面入手。
  一、课程目标意识――为什么教?
  课程目标意识是指教师对数学课程教学的标准以及教学任务的敏感性和自觉程度。定位教学价值,我们才会有效研究教材体系;明确教学目标,我们才会有效设计教学活动。有效的教学始于教师的课程目标意识,即知道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进而反思教学,优化教学流程,改进教学策略。
  1.研究体系,梳理教学价值
  研究数学课程体系,我们不难发现:就“数与代数”领域而言,《数学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因此,《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育价值在于提供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认识小数、了解小数,并为后续的小数加减法夯实基础。
  2.解读文本,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的课程意识,首要体现在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只有准确解读文本,才能为后续的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奠定基础。就《小数的初步认识》的课程教学目标而言,“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使学生了解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并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因此,笔者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能识别小数,会正确地读、写一两位小数;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团结合作意识、交往能力。
  二、课程资源意识――教什么?
  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学活动、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资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1.有效使用教材文本资源
  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文本性资源,教师可对教材进行重组、选择、超越。教师对待教材的态度和处理教材的艺术,就是小学数学教师课程意识最直接的体现。就《小数的初步认识》文本资源而言,教材、教师用书提供了大量的文本资源。对这些文本资源,教师也要有所取舍,使用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文本资源,用“米分米”为文本资源的教学,适应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已有知识基础。
  2.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课堂生态,创设了一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就《小数的初步认识》而言,“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这个动态过程很难用实物演绎清楚,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平均分这一动态过程一目了然。
  3.巧妙采用教学生成资源
  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其产生的新情境有助于优化课程资源。在《小数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中,笔者出示下面图形,问:这个图形的第一格能直接用小数表示吗?
  结果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可以用0.1表示,这个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打乱了笔者的教学预设。究竟是“牵”着学生回到教学预设上来,还是让学生在辨别中增长知识,笔者选择了让学生在对比中完善概念的建构,出示了可以用0.1表示的图形,然后引导学生得出――要平均分成10份。学生疑惑不解的僵局成为教学宝贵的资源,是教师课程意识的完美演绎。
  三、课程开发意识――怎样教?
  教师要树立课程开发意识,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主动、科学、有效、自主地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
  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对《小数的初步认识》而言,0.1米的建立是一个教学难点。笔者在课程开发时,设置了三个有梯度的问题:
  首先呈现片段一,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分得的一份就是0.1米。”
  然后呈现片段二,通过让学生写出0.1米、0.1分米、0.1元,提出最关键的问题:0.1米、0.1分米、0.1元在得到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都是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1份。
  最后呈现片段三,以实现零点几的建立,然后提出问题:0.2,0.4,0.7这三个数在得来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难说出:都是把它们平均分成10份。
  2.实现教师高效地引领
  高效课堂的打造,关键在于教师高效地引领。教师的提问要言简意赅、设计要行云流水、评价要一针见血。只有教师以最高的效率去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才有可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四、课程评价意识――为什么这样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当小学数学教师对自己所面对的课程开展细致、深入、客观、准确的评价时,其对课程的把握才更科学合理。
  1.科学评价课程实施成效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关键是看学生是否真正了解知识与技能,并在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方面有所发展。因此,教师在课程评价中尤其要注意课程实施的成效,以此来衡量课堂教学成效。
  2.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行为
  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是教学的追求?什么样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什么样的主题最值得探索?课堂教学行为都值得教师去关注,无论是教师自我评价,还是对学生评价,都需要教师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行为,并从大数据中得出教育经验与价值。
  课程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过程中求得平衡,如此,教师的课程意识才会慢慢建立起来。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瓯北第一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4328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