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多种多样,其中以书法、水墨画、图案和剪纸最有代表性。我国的传统文化体现了我国文化的精髓与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文明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面对各种各样的进口产品时,国产产品的竞争压力也不断的增加。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销售中占有一席之位,就可以通过包装来吸引顾客的眼球。在这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我国的传统文化依旧是别的国家的文化所不能替代的。许多设计者们就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与产品的包装设计结合在一起,既能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又能吸引许多国外的消费者选择我们的产品,但是如何运用我们的传统文化至关重要。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现代包装 设计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商品逐渐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产品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同种商品中怎么才能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呢?包装就成了吸引消费者眼球的第一要素。同时,我国的传统文化又很丰富多彩,若是将包装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1 现代包装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关联
  现代产品多种多样,首先呈现在消费者眼睛里的是产品的包装。然而包装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根据产品的特性对包装进行艺术设计,才能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同时一个国家产品的包装设计也是对一个国家文化的体现。设计者通过自己国家的文化,将文化体现在包装上,让产品富有生气。所以,在这个经济为主的时代传统文化也需要借着这股热流传播,世代流传,应该说产品的包装设计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播一个良好的媒介。
  2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1)传统水墨画的应用。传统水墨画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水墨画的意境正如中华文化那样的深沉悠远。水墨画用简单的黑白颜色就能描绘出美丽的画面,包装设计者再将水墨画赋予现代的艺术感,就会给人一个独特的视觉冲击。水墨画颜色简单,构图就极为重要,好的构图会给客人满满的画面感,吸引顾客。尤其是注意画面的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水墨画清新,给人与世隔绝,清冷典雅的感觉,适用于中国的传统产品,传统产品与传统的水墨画包装二者相互辉映,能将各自的魅力展现到极致。
  (2)传统书法的应用。中国的书法文化也是举世闻名的,书法是世界上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书法的意境之美被设计师发现并与包装设计联系在一起,赋予了产品灵气,使产品独具中华文化的韵味。在包装上合理的运用书法,让消费者有一种身临古代的感觉,想要体会其中的奥秘,刺激消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多多了解书法,鼓励孩子去学习。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孩子体会书法中的民族精神,更是要让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字艺术不断地传承下去。
  (3)剪纸艺术的应用。剪纸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小时候窗户上的窗花,现在婚礼上大大的双喜字。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正因为这门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更具有亲和力。同时,也是最需要想象力的,在面对一张什么都没有的纸,能用自己的双手剪出自己脑海中想要的图案是多么的不容易。中国的传统剪纸,造型多样,而且现在逢年过节也不是很常见了,可以说是儿时的记忆,如果把剪纸融入到包装设计中去,会给消费者一种亲切的感觉,能想到儿时的快乐,使产品有回忆的感觉,使商品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4)传统图案的应用。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我们文化经过五千年的岁月不断地进化。在还没有创造出文字的时候,我们的祖先都是用图案来传达信息的,当文字出现后,图案传达信息的作用依然没有被减弱:虎符,令牌等都是图案传达信息的实际例子。为什么图案可以一直不断地流传下来呢?因为比起文字可以传达更细致的信息来,图案在表达一些简单的信息时比文字更加快捷,更加直接,使信息一目了然。图案不仅可以传达信息,而且图案的设计很讲究,不同的含义配以不同的图案,很有研究的价值。包装设计者可以将传统图案与现代包装融合在一起,但是注意不要一味的模仿,应该在传统图案所拥有的优点之上进行创新,设计出既符合现代人审美又很有传统韵味的新样式。
  图案不能仅以造型独特吸引顾客为最终目的,还要赋予图案色彩,通过对颜色的搭配,为自己的图案穿上新衣,进一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理念,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结语
  我们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上既要与时俱进又要懂得发挥我们的长处。我国的传统文化对我们来说无疑是最珍贵也是最值得利用的资源。让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包装设计相互碰撞产生既有现代风采又不失中国风的作品,才能在这个时代立足,并不断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邢真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05):96-97.
  [2]王丽英.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5,(06):81-82.
  [3]孙丹丹.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鸭绿江月刊,2015,(0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4333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