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准幼儿教师”,其科学素养的状况将直接决定幼儿的科学素养,影响民族未来的科技发展。科学素养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幼儿科学教育的实施,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的水平,影响着幼儿的科学素养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应走在科学教育改革的前沿,承担起这个重任。
  关键词:高师;学前教育;科学素养;培养
  一、科学素养的涵义及教育理论
  对于“科学素养”的定义,不同国家的学术界中有着各种不同的观点。我国学术界对“科学素养“的认识是以正规教育为基础,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禀特质。包括人们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通过日常学习和媒体等各种渠道所提供的信息,而逐步积累形成对科学技术的理解能力。”科学素养“包含几大要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等。
  科学素养的教育理论认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和思维方法,发展科学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审美观。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二、幼儿园对科学教育的要求
  随着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能够了解、掌握、分析最基本的自然常识、科学常识,而且要求教师能够把掌握的科学知识用最浅显、最明了的,可以让学前儿童接受、理解、并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探究而习得,同时还要与孩子们日常可以接触到的事物结合到一起。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弥补学生科学素养偏低的现状。学前科学领域活动的引领,只有教育教学的理论及技能还远远不够,学生还必须要有浓厚的科学底蕴才能很好的胜任,尤其是幼儿园一日常规中各个环节所随机触及的科学内涵。
  三、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及分析
  (一)高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科学类课程设置不足。以某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科学教育课程只有一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开设在第四学期,只有32学时。在课程体系中根本没有系统的科学教育课程,致使学生的科学素养不能有效提高,难以适应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实施的要求。
  (二)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对象的问题。目前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只招收文史类学生和幼儿师范的学生。在初等教育阶段他们接受的主要是文科课程教育,他们虽曾学习过理化生等课程,但不系统,不能构建自己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不能对自然科学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必然造成学生科学基础薄弱。
  (三)学生缺乏独立开展儿童科学教育的能力。学前专业学生在设计和指导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方面,普遍存在定位不准确、选题不恰当、表述不清晰、不能正面准确回答相关科学问题、不能把科学教育有效的与幼儿园的日常工作和幼儿的日常生活充分融合等问题。
  (四)科技实践活动的缺乏。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大学生“挑战杯”比赛、数学建模大赛等科技活动,但没把学生的参与的过程体验放在首位,真正参加的学生却不多,真正面向文科学生,以培养兴趣、体验科学为主的活动则是几乎没有。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是围绕学生的专业展开,而相对隐形的科学则无从组织。
  (五)调查问卷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科学素养贫乏。通过对大专生和五年一贯制高师生的科学素养的现状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问卷,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科学技术术语、对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和科学原理、对科技的兴趣态度、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以及学前专业学生参与科学活动的情况都不太了解。
  四、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
  (一)加强科教类课程的设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今后开展科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必须要建立系统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来提升其学生的科学素养。第一,学前专业必须开设一定数量的如《现代科技概论》、《科学史》、《现代科技发展前沿》及《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等必修课。第二,开设一定数量的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领域科学基础知识的课程如《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等。第三,鼓励学生参与其它系里面向全校开设的有利于科学素养培养的选修课程,如《电工基础》、《地球知识概论》、《生物制药》等。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定位为学前教育专业科学教育课程的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教育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操作能力,从而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崇尚科学的教育环境。建立科技协会,创办科技刊物,举办校园科技节等活动,活跃校园科学文化氛围。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同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丰富科普宣传内容,切实加大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观点和科学方法的传播力度,不断提高学生在科普工作中的参与程度。充分发挥科技场馆、博物馆、动植物园、科技活动场所和科普宣传画廊等平台作用,研究和探索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际的科普发展措施,从而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科学教育多样化、生活化,丰富学生的科普知识
  一是组织科学兴趣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及幼儿园的实际需要组织科学兴趣小组,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开展各种科学实验、科学小制作、小发明、小创作等等。
  二是进行科普知识讲座,普及学生的科普知识。为学生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在讲座中可以介绍自然科学知识及其发展过程、前沿科学动态、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以及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科学问题等。
  三是开展各种科学知识的活动。组织开展与科学知识相关的各种竞赛,科普知识竞赛、一站到底、科技创新大比拼、科普论文竞赛等,在各种活动及竞技的过程中,学生的科普水平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以实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及运用得到加深、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四是开展多种科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化工厂、制药厂等地进行参观、学习,到动植物园、科技馆等地参观、观察,到幼儿园去见习,与幼儿多接触以发现幼儿日常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思考如何将学到的科学理论应用于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工作之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水平及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适应程度。
  (四)灵活运用科学素养的评论方法。评价内容可以紧扣内容,不以机械的问答、测试、考试为主要方法,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观察记录等方法了解学生的理解过程和应用能力。考试也要注意情景性和灵活性,避免死记硬背。
  【参考文献】
  [1]刘云红.有效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J].教育发展研究,2011(01)
  [2]叶钟.家园互动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2013(01)
  [3]杨彩霞.幼儿教师科学课程知识特点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6
  [4]秦金亮.“全实践”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整合课程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14(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5409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