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医生和根雕艺术家说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来要谈教育的话题,但先说说生活中的两种人――医生和根雕艺术家。医生的职责是以审视的眼光,并借助专门的技术手段,分析判断出一个人身体中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所以医生的专业本能是以检视的目光找问题。根雕艺术家的工作是,在被废弃在乡野荒郊、半掩在草丛路旁的树桩竹根中,发现蕴蓄在那些粗糙衰败和奇形怪状背后的审美趣味,在顺应其自然形态的情况下,进行清洗、晾晒、雕琢、打磨等一系列的艺术加工,于是当初的衰木残根,就成了一件件或虬劲、或谐趣、或象形、或传神的艺术品了。所以,根雕艺术家的专业本能是以欣赏的目光发现美。
  在日常的学校工作中,我们确实看到很多教师在担当着“医生”的角色。君不见,为数不少的教师,在要求学生的时候,总是以班级里最优秀的(其实也就是考试成绩最好的)学生为标准,然后要求其他学生对照这样的学生找差距、找不足;或者在评价学生的时候,总是这个缺点,那个不足,还美其名曰“高标准,严要求”;或者在说到某一个学生的一些问题的时候,绘声绘色,“如数家珍”;甚至在潜意识里还有这样的观点:教得好是我老师的本事,教得不好是因为学生素质太差。在这样的教师眼里,绝大多数学生是有问题的,他的思维本能就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以审视的目光找学生身上的问题和不足。面对这样的教师,学生的心态是缺乏自信的、消极的、被动的,有时还有可能是逆反的。
  笔者以为,教师更应该努力担当“根雕艺术家”的角色。首先,如同根雕艺术家始终带着欣赏的目光,随时发现蕴藏在那些衰木残根中间的审美情趣一样,教师也应该带着欣赏的目光,随时在那些成绩一般、相貌平平甚至是衣着陈旧、蓬头垢面、调皮捣蛋的学生身上,发现其闪光点,发现其可爱之处,发现其某一方面的潜力和特长。其次,在根雕艺术家的眼里,每一个树桩或竹根,都有其独特的神韵,没有“一类”,只有“一个”,而教师在带着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的时候,也不应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没有“这一类学生”,只有“这一个学生”。再次,根雕艺术家对树桩进行艺术加工的原则,是要顺应其自然的形态,努力地在“顺其自然”的过程中突显其独特的艺术神韵,而教师也应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努力保护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在作为“根雕艺术家”的教师眼中,学生永远有其可爱之处,学生身上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其值得珍惜的个性特长,都有其成为有用之才的无限可能性;面对这样的“根雕艺术家”教师,学生总是带着归属感和被认同感的,自信、积极、向上。
  但愿我们教师少一点“医生”的思维习惯,多一点“根雕艺术家”的心态和眼光。果如是,则是学生发展之大幸,更是教育事业之大幸。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5484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