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增值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全球化及产品分工日益细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迈向“新常态”时期,以劳动力成本相对优势融入全球价值链,同时面临着发达国家技术“锁定”、资源污染重等压力以及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低廉劳动力成本、土地资源等相对优势的冲击。在发达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双重”阻力下,探讨中国制造业如何进行产业升级,实现价值链增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者们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增值路径进行探讨,认为中国制造业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价值链增值。刘志彪(2007)等认为实现价值链升级需要基于本土市场需求以及本土文化的认同性构建国家价值链。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实证研究中,重要变量包括研发水平、FDI、产品分工等。周彩红(2009)运用长三角制造业数据实证得出FDI、国际贸易、技术创新、国际分工显著提升价值链。邱斌(2012)实证出全球生产网络对中国价值链提升有显著作用,并发现全球生产网络对中国制造业行业价值链影响具有行业差异性。
  从目前研究文献来看,虽然学者们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影响因素研究有所增加,但影响因素来自价值链演变增值过程或“微笑曲线”理论的并不多,且学者们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较多,但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影响因素研究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增值作用的实证很少。本文试图在价值链增值演变过程及在“微笑曲线”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增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理论分析
  基于“微笑曲线”理论及价值链演变过程可知,实现制造业价值链增值,必须重视“微笑曲线”两端的产品研发、研发投入及营销服务等。本文具体从以下四方面对制造业价值链增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处于“微笑曲线”较高附加值的左端部分,对价值链增值具有促进作用。研发投入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自身R&D投入,二是外商直接投资。目前,中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吸收。2013年,中国三资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企业数和资产总计最多,对高技术行业研发活动多采取技术垄断措施;合资或合作企业多在加工制造方面合作,FDI参与的生产工序多处于“微笑曲线”底端,因此,研发投入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的整体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FDI倾向提升我国制造业低端产业价值链,对中高端制造业价值链的增值影响不大。
  (二)生产性服务业
  在“微笑曲线”的右端,服务创造的价值远高于加工、零部件等生产环节。据欧美国家统计,在汽车业利润中,生产性服务占50%-60%。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制造业向服务业领域逐渐延伸,使得制造业交易费用降低,交通运输效率提升,由此降低研发、销售等成本、增加了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许晖(2014)对我国外贸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案例研究认为,制造服务一体化有助于外贸企业产品和功能的升级。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增值具有促进作用。
  (三)要素结构
  资本存量增加,可以在已有的生产工序上减少劳动力的使用,节约的劳动力和剩下的增加资本又投入到新的生产工序中,扩展了同一产品的价值链的长度与深度,即实现价值链的增值(曾铮,2005)。于泽(2014)从产业结构转型角度证明了资本积累程度大于劳动力程度,会导致工业价格下降,资本会重新配置到资本密集度较低的服务业部门,资本深化会促使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资本劳动比的增加有利于资本、信息、技术等高级生产要素的形成。由此,资本劳动比的增加,可以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增值。
  (四)企业规模、市场经营环境
  由价值链增值演变过程,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国际大购买商”对我国众多制造业企业实行“俘获型”治理,突破该种治理模式的方式就是要培育出本土巨型公司(刘志彪,2007),且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助于企业对人力、物力的统一管理,形成规模效应,节约企业成本。由此,企业规模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增值有促进作用。市场经营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价值链增值的程度,一个好的市场环境能够促进企业科研能力、知识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因此,好的市场经营环境对我国价值链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面板数据模型设置如下:
  esiit=lnrdit+lnfdiit+lnkit+lnsit+lnesit+ lnenvirit+εit
  其中,ε代表随机扰动项,下标i代表制造业行业,t代表年份,其他变量表示如下:
  esi,出口复杂度。采用联合国商业贸易数据库(UNCOMTRADE)中2001-2012年163个国家2000多种产品出口额和世界银行(WDI)数据库2001-2012年各国人均GDP(以2001年为基期),依据邱斌(2012)等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度量方法,对我国制造业各行业价值链地位进行衡量。
  rd,研发投入强度。用R&D经费内部支出/各行业总产值表示。
  fdi,外商直接投资。用FDI总资产/各行业总资产表示。
  k,要素结构。用制造业固定资本净值年均余额/制造业年末从业人数表示。
  s,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程度。数据来自《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122个细分部门以及《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135个细分部门数据,再根据国民经济标准行业分类GB/4757-2002进行分类,参照其分类细则与我国31个制造业部门对应,计算出制造业分行业消耗生产性服务业的价值量。本文基于邱斌(2012)用《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进出口值来计算垂直专业化指数的方法,用2002年投入产出表代替2001-2006年数据,2007年投入产出表代替2007-2012年数据。   es,企业规模。用行业总产值/行业企业单位数表示。
  envir,市场经营环境。用行业亏损企业/企业总数表示。
  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运用stata12.0计量软件,通过Hausman检验判断适用固定效应模型或者随机效应模型,最终拟合结果详见表1。
  在总体样本回归中,fdi、k、s、envir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fdi,k、s以及envir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起增值的作用。rd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随着我国科研力量增强,科研投入对制造业价值链也起增值作用,企业规模没有显著作用,可能由于我国目前价值链地位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培育出“巨型公司”还需要时间积累。
  由于出口复杂度具有行业异质性,根据行业要素密集程度将制造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表1中可以看出,除了市场环境对三种行业都具有显著性正影响外,其他解释变量都具有行业异质性。在rd方面,技术密集型行业在1%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正向效应,而对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不显著,这和不同行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有很大关系;在fdi方面, fdi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价值链地位提升起正向作用,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没有显著作用,再次证明了外商的“技术锁定”;在k方面,技术密集型行业对我国价值链增值具有显著正效应,技术密集型行业往往需要大量资本,k值越大越有助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价值链的提升;在s方面,对技术密集型企业价值链提升具有正向作用,而对其他两类行业作用不明显;在es方面,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对价值链增值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表明我国在该类行业已经初具企业规模优势。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基于价值链增值过程以及微笑曲线的变化过程,研究了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增值影响因素,得出rd、fdi、k、s、envir对中国制造业整体价值链增值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es促进作用不明显;按不同要素密集程度划分,rd、k以及s对技术密集型行业价值链增值具有显著正向作用,fdi、es对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二)政策建议
  综合本文研究结论,针对如何进行制造业价值链产业升级,本文的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的创新,我国政府应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力度,对于偏研发企业采取政策上的优惠,鼓励企业自主研发,鼓励产学研相结合,增加多种创新基金。第二,兼顾劳动密集型及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国劳动及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价值链地位较低,但这些行业在我国制造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我国需要继续完善FDI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政策并重视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企业规模的成长,推动集群式发展。第三,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府管理部门需制定相关政策,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开拓生产性服务业务;高校应重视生产性服务人才的培养。第四,积极营造良好市场氛围。首先要有法可依。我国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如近年来涌现的电子商务、电子渠道融资等必须有相关法律作为支撑;我国研发力度需要完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其次要违法必究。相关部门应提高行政效率以减少市场破坏。总之,提升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地位是一项持久工程,需要政府、企业、个人长期为之不断努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5519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