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英汉植物词国俗语义之比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词汇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特点。英汉植物词在各自的语言文化中具有鲜明而丰富的国俗语义,语义重合、语义错位、语义空缺是英汉植物词国俗语义差异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英汉植物词;国俗语义;比较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9012802
  引言
  国俗语义学最初由我国语言学家王得春提出, 以探讨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他认为“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 它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 具有民族的文化特色。也就是说, 语义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的民族文化色彩, 离开民族文化背景, 难以理解词语的含义”;他还认为国俗语义的差异有一语独有、截然相反、大相径庭、部分相同与基本相同五种类型,它们构成国俗语义差异的基本模式[1]。而英国著名语言学家Geoffrey Leech在他的《语义学》中把词的意义归纳为七类: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除概念意义和主题意义外,其余五类统称为“联想意义”[2]。两者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我们认为国俗语义的提法更注重民族文化的蕴涵, 强调了词义的文化承载性。
  植物词包括花、草、树、木和果实。在语言的世界里,花草树木已被人格化,人们以花木喻人,以花木代言,以物明志,以物喻人。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审美心理、生态环境、文化价值观不同,造成英汉植物词国俗语义差异有语义重合、语义错位、语义空缺三种基本模式。
  一、语义重合
  语义重合是英汉植物词国俗语义的共鸣,它以人们生存环境的相似性和认知心理的趋同性为基础,并反映了语言的物质属性。
  1peach桃树
  英汉两种语系均以桃花来形容女性白皙红润的肤色。汉语有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英语中则有:peachy cheeks(桃腮);she is really a peach(她是个美人);a peach of cook(优秀的厨师);a peach of study(漂亮舒适的书房)。汉语中桃花还有爱情的联想,如桃花运、桃花眼、桃花梦、桃色事件;还有世外桃源、桃李满天下、桃园结义、长寿蟠桃等习语,但“桃”的这些国俗语义是英语的peach所没有的。
  2rose玫瑰
  在英汉语中,玫瑰都代表爱情。玫瑰是美国和英国的国花,红玫瑰象征“爱情”,粉红玫瑰象征“感谢和赞美”,黄玫瑰象征“友谊”,白玫瑰象征“纯洁和清白”。英语中rose还有“舒适、愉悦、顺利”的联想含义,如:be roses all the way(一帆风顺);be not all roses(不太理想);come up roses(进展顺利);a bed of roses(舒适安逸的生活)。而中国人对玫瑰的喜爱,源于中西文化频繁交流的结果,因而玫瑰在两种语言中表现出相同的国俗语义。
  二、语义错位
  语义错位是英汉植物词国俗语义的表同实异。
  1willow柳树
  在汉语中,柳树可表示:(1)春天:如花红柳绿、柳暗花明、绿柳成荫;(2)女人:如柳叶眉、杨柳腰、柳眉杏眼、残花败柳、花街柳巷、寻花问柳;(3)惜别、盼归和相思:柳丝与“留思”谐音,柳枝依依的神态与人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态一致,中国古人常折柳送别。古诗《送别》诗云:“杨柳青青着地重,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英语中willow一词的国俗语义与汉语截然不同,willow能引起悲哀和忧愁,有“失落、死亡”的象征意义,英国昔时以佩戴柳叶花圈以示哀悼,如wear the willow指“悲悼爱人的逝世”;weeping willow既是“垂枝的柳”,又是“垂泪的柳”。
  2lotus荷花
  汉语中也称“芙蓉、莲花”。在中国文化中,荷花以其淡雅的花色、亭亭玉立的外形而深受人们的青睐,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李白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赞美荷花的天生丽质。《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歌颂了莲花“高尚、纯洁”的品质。“莲”谐“恋”,象征爱情,“莲花并蒂,莲子同房”象征夫妻恩爱。辛弃疾的“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表达了深沉的情思和苦恋。西方文化由于深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lotus的国俗语义主要来自古希腊神话及荷马史诗,lotus的联想意义是忘忧果,lotuseater指希腊神话中食忘忧果而忘却往事的人,lotus land则指安乐乡。
  3lily百合花
  百合花有“花中之王”美称。百合在汉文化中意即“百片合成”,寓意“百事合心”“百年好合”,同时也是幸福美满的象征。英语中lily却有着不同的联想意义,lily象征洁白、美丽、纯洁、脆弱等方面类似百合花的一种人,如:as white as lily(像百合花一样纯洁);a white lily(漂亮白皙的女子);gild the lily(画蛇添足);lilylivered(胆小懦弱的人)。
  4red bean红豆
  汉语中,红豆是相思的别名,人们常以其比喻爱情和相思。唐代诗人王维《相思》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但在西方文化中,red bean是贬义,sell ones birth right for some redbean stew,表示“见利忘义的人”。因此,为了避免西方人的误解,红豆通常英译为love bean, the seed of love或red berries。
  三、语义空缺
  语义空缺,指国俗语义在一种文化中极其丰富,而在另一种文化中缺失,可能仅仅是一个语言符号。   1植物词的国俗语义只在汉语中存在
  在汉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具有傲霜斗雪、意志顽强之寓意;“梅兰竹菊”堪称“植物四君子”,代表刚直不阿、孤高傲世之品格,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具有很丰富的国俗语义[3]。
  (1)pine松树
  松树不惧严寒,四季长青,顶天立地,常作比品行高尚、坚贞不屈的君子。“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是松树精神的最佳写照。松树生长缓慢,千年不凋,又象征长寿与永恒,俗语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及“松鹤延年”等。以松柏植于陵园或名人故居之中,象征逝者万古长青,流芳百世。
  (2)bamboo竹子
  竹子傲然挺立,中空有节,坚韧不拔,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刚直、坚忍、谦逊的高风亮节。苏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又如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之咏竹名句,无不展现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慕竹、赏竹、咏竹、画竹的钟爱。
  (3)plum blossom梅花
  梅花顶风冒雪,斗雪吐艳,凌寒留香,被古人誉为“万花之王”。如元代诗人杨维帧的“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以及《警世贤文》中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都赞美了梅花坚毅高洁、不畏困难、奋发图强的品格。但在英语文化中,这些植物词只是普通植物,没有这些丰富的国俗语义。
  2植物词的国俗语义只在英语中存在
  (1)apple苹果
  apple在西方倍受人们喜爱,其国俗语义源远流长,并带有一定传奇色彩。古希腊传说神靠吃苹果永葆青春,因而相信苹果能使人健康长寿,故有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日食一苹果,疾病不缠我)。在《圣经》中,apple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如成语the apple of ones eyes,常用来比喻最钟爱的人或物,相当于“掌上明珠”;亚当和夏娃偷吃的禁果就是apple,因此apple也是智慧果,人们相信它能带来幸运和知识;又如我们常说的“纠纷的苹果”,即是an apple of discord的直译,表示带来争端或祸根的人和事。此外,The big apple是纽约的别称;美国苹果公司使用被人咬了一口的烂苹果作为logo,既让人联想到亚当夏娃打破禁忌的传说,亦可显示该品牌与众不同的含义。而在汉语中苹果只是水果而已,没有什么特殊的国俗语义。
  (2)palm棕榈树
  在西方人心目中,palm象征着“胜利”。传说耶稣受难前胜利进入耶路撒冷时,人们撒满了棕榈枝欢迎他的到来。为纪念这个日子,人们设立了palm Sunday(棕榈主日),即复活节前的星期日,此时人们会带上棕榈枝来庆祝胜利、成功或高兴。如in sbs palm days在某人鼎盛时期,yield the palm to承认输给……,bear (carry off) the palm获胜、夺冠。汉语中没有这些国俗语义。
  结语
  英汉植物词的国俗语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呈现出异同并存的现象,且异远多于同,但异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这种差异现象恰恰妨碍了中西文化和语际间的交流,造成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因此,作为英语学习者,应该沉浸到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去,尽可能对比中西语言文化差异,才能避免产生跨文化交际障碍,顺畅中西文化交流,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友富.国俗语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Geofforey Leech.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3]王海燕.英汉植物喻词的国俗语义比较及互译[J].南昌高专学报,2007,(4):60―62.
  (责任编辑:刘东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5860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