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Lakoff 认知语义中原型效应与理想化认知模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在原型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化认知模型”(ICM),认为一个语言范畴的内部成员之间存在着不对称性,有典型的和非典型的成员。本文主要论述了该理论并阐述了它可以合理地解释一些语义以及句法、字典释义、意义的隐喻延伸和扩展,以及词性转化引发的意义变化。
  关键词:原型效应;理想化认知模型;范畴
  认知语义学主要是指对语言表达形式的概念结构和组织的认知研究。George P.Lakoff在他的专著《女人、火和危险事物―范畴揭示了思维的什么奥秘》中阐述了范畴化理论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运用。他认为,一个语言范畴的内部成员之间存在着不对称性,有典型的成员,有非典型的成员。同一个语法范畴的词具有家族相似性,但各个成员所表现出的具体特征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对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做了精辟的论述。
  一、原型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是建立在批判古希腊哲学家Aristotle 的经典范畴理论基础之上的,经典范畴理论认为范畴成员共有的一组充分必要特性来限定,在同一个范畴中,各个成员之间,关系是平等的,不存在典型成员与边缘成员之分,不同的范畴之间存在着非此即彼的清晰界限。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对于德语词汇“spiel”(游戏)语义范畴的界定和描述时发现亚里士多德范畴观的缺陷,提出了用“家族相似性”来揭示语义范畴具有“中心”和“边缘”的内部结构。维氏认为:建立语义范畴的基础是相似性而不是共同性。这种相似性就像一个家族成员之间的特征相似关系,因此,人类语言的语义范畴具有由这种相似关系所维持的内在结构。
  Rosch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原型范畴理论,认为大多数认知范畴不可能制定出必要和充分的标准;同一范畴的成员之间地位是不平等的,范畴中心是范畴的典型或原型,与原型相似性较低的成员属非典型成员。范畴的认知观认为,范畴没有明确界定的边界,范畴边界是开放的,模糊的。范畴边界的开放性和模糊性确保了语义范畴的内在变化,使得新的成员可较容易地进入范畴,成为边缘成员,而不必从根本上改变整个语义结构。语义范畴的原型其实是一种心理表征,是一种认知参照点。它会随着人们的心理状况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同认知的文化模式密切相关。在该理论中,词义的原形范畴的形式存在。原型范畴由原型和边缘构成,原型是该范畴的典型成员,边缘则由该范畴中非典型的成员构成。例如:水果和蔬菜这两个语义范畴中,苹果和白菜分别要比西红柿更具有原型效应,是典型成员。
  二、理想化认知模型
  为了更好地阐释范畴的原型效应,Lakoff进而提出了理想化认知模式(ICM)。认知模型就是人们在认识事体、理解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相对定型的心智结构,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模式,由概念及其间的相对固定的联系构成。而所谓的理想化认知模型指的是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说话人对某领域的经验和知识所作出的抽相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理解,这是建立在许多认知模型之上的一种复杂的、整合的完形结构,是一种具有格式塔性质的复杂认知模型。因此,用ICM可以更好地说明原型范畴的内在结构和原型效应。理想化认知模型其实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的结构,其构建原则有四条:命题结构原则、意象图式原则、隐喻映射原则、转喻映射原则。命题结构原则详细解释了CM中所涉及的概念、特性以及概念间的关系,具有判断性特点,是客观外界在心智中的事实性映射,不需要运用任何想象性手段。它由本体(论元:基本层次概念)和结构(谓词:特征、关系)所组成的,我们的知识大多储存于命题之中。意象图式原则是在对现实世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互动所形成的前概念意象,比表象更为抽象和概括。它是形成原型、范畴、概念、CM和思维的基础,为ICM提供结构或框架。隐喻映射原则是一个意象图式或命题模型可以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中相应的结构上,该模型可用于对更多事件,特别是对抽象事体的概念化、推理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认知范围。转喻映射原则中转喻主要指在同一认知域中用较易感知的部分来理解整体或者整体的另一部分,例如:人们常以一个范畴中的典型成员来理解整个范畴。其实每一种模式都是一个结构性整体,一种完形结构。简单的范畴可能只涉及一两种认知模式,但复杂的范畴可能涉及多种认知模式。
  以mother 为例来分析,Lakoff认为,传统的语义特征分析方法将mother分解成[+parent][--male],我们发现它很难说明 mother范畴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因此需要用一个基于一组认知模式综合起来的集合的ICM来阐释它。Lakoff认为“ mother ”的ICM应当包括:(1)生殖模型(the Birth Model):要生孩子(2)遗传模型(the Genetic Model):提供一半基因(3)养育模型(the Nurturance Model):担当养育任务(4)婚姻模型(the Marital Model):是父亲的妻子(5)谱系模型(the Genealogical Model):是孩子最直接的女性;长辈。完全具有上述五个模式特征的mother当然也就是mother范畴的原型。但这种原型是在这个特定的ICM环境下选择出来的,不能要求现实社会中所有的mother都必须符合上述五个模式。例如:符合(3)(5)而不符合其他模式的mother是继母;符合(3)但不符合其他模式的mother是养母;此外,还有surrogate mother(人工受孕后所找的替身母亲),biological mother(生母),donor mother(提供卵子的母亲),foster/adoptive mother(养母),step mother(继母)等等。这五个模式可以清楚地说明mother范畴的构成,它符合五个模型的原型以及符合五个模型中的部分模型的各种非典型成员,如继母、养母等。Lakoff提出,通过突显这个ICM中的某一认知模式,再加上隐喻、转喻等认知模式,就可以说明mother 范畴的各种意义的引申现象。例如“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 ”中mother的意义就不是“母亲”,而是“母亲”这个本义通过生殖模式的隐喻形成的隐喻义。
  三、结语
  原型效应理论可以对一词多义做出解释,词义以原型范畴的形式而存在,由原型和边缘构成,为描述语义的原型结构提供了形式化模型。在此基础上,Lakoff随之提出了“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可以用于对一些语义以及句法做出更进一步的解释,对于字典释义、意义的隐喻延伸和扩展,以及词性转化引发的意义变化做出合理的解释。
  【参考文献】
  [1]牛保义.认知语言学经典文献选读[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2]亚里士多德 著,方书春 译.范畴篇解释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3]吴世雄;纪玉华.原型语义学:从家族相似性到理想化认知模式[J].厦门大学学报.2004(02)
  [4]黄月华,左双菊.原型范畴与家族相似性范畴――兼谈原型理论在认知语言学中引发的争议[J].语文研究.2009(03)
  作者简介:马卓,籍贯:河南南阳,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665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