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农村地区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进行资源管理的第一要素。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关系着国家发展的前途,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解决农村地区人力资源问题。如何让农村地区庞大的人力资源转变为有效的人力资本是一项重大课题,是实现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三农问题
  一、我国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现状
  1.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建国伊始农村地区人口比例较大,随着近几年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人口逐渐减少,截至2014年,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总数为61866万,仍占全国总人口的约50%。庞大的农村地区人口带来的是农村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弥补了我国农业科技化落后的弊端,保障了我国的粮食供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成本低廉。在这些低廉的劳动力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农村地区的务工人员。从建筑工地到纺织厂,再到各种手工作坊,随处可见的是农村地区低廉的劳动力。同时,进城务工也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农村地区人力资源流向城镇的规模越来越大,成为了我国城镇化进程推进的一条重要途径。
  2.就业人员比例失衡
  从我国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的产业分布来看,农业仍为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的主要就业选择,下面以2011年农村就业人员情况统计为例(表1):
  由统计数据可知,我国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的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即务农仍然是大多数农村人力资源的选择。可见,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质量低下。
  3.受教育程度较低
  我国农村地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表现在:文盲、半文盲等文化程度偏低的人口众多。目前,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力资源落后状况更加突出地表现在农村地区。从质量上看,受教育程度是一个主要指标,以2010年我国农村地区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的统计结果为例(表2):
  由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的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及其以下。虽然我国农村地区人力资源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比例在逐渐增加,但是我国目前以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的受教育程度呈较低状态。
  二、我国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现状产生的原因
  1.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投入少,教育设施薄弱
  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普遍较少,教育基础设施匮乏,根本无法满足教学大纲正常的教学要求。比例:实验器材匮乏,导致农村地区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实验,独立动手能力较差。同时,在农村地区,授课教师采用的多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农村地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加上农村地区教师的整体素养较低等,一些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往往出现在学校。综合农村地区学生辍学泛滥等诸多原因,农村地区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力资源大多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2.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制约
  二元结构来源于产业经济学,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首先“牺牲”第一产业来发展第二产业。我国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由来已久,长期以来农村地区都是资源输出地,以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同时,由于工业反哺农业的不及时行,致使农村地区收入普遍地下,这样便严重束缚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的创造性和创造力。
  在二元结构制约下,政府和企业往往将对人才投入的重点放在了城市,导致农村地区大部分人力资源失去学习的机会,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传统观念导致农村地区对人力资源认识不足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至今保留着原始重视农村物资资本的积累,只是追求体制转换上的短期经济利益,忽视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持久性,这一点从农村地区培养大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走出农村创造条件可见一斑,导致农村地区的高素质人才严重流失。
  三、解决我国农村地区人力资源问题的措施
  1.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和基础设施投入
  针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应该是全方位的,基本教学硬件设施需要完善,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其次,健全农村地区师资队伍,通过科学合理的待遇保障体系,吸引整体素养完备的教师,完善农村地区软件设施的先天不足。
  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农村地区的相关教育和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提升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减缓甚至防止人才流失的现状。
  2.在农村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农村地区人力资源流失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有进入城市才可以获取丰厚的劳动报酬。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出现过剩的现象,在城市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不符合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对于农村地区带来的伤害是有益的。同时,农村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对于解救留守等民生问题也有较大的作用。
  3.建立健全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尚无科学合理的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甚至人力资源的概念在广大农村地区尚未产生。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将极大有益于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的渠道畅通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健全农村地区人力资源体系需要按照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地创建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市场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的农村地区人才市场,针对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特点进行科学管理,以提升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素质。
  四、解决我国农村地区人力资源问题的意义
  1.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农业水平
  我国的农业尚属于粗放型的依靠增加投入来获取更高产出,农业科技化和自动化程度远低于发达国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的科技知识贮备不足,难以适应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导致我国农业水平低下。解决农村地区人力资源问题的重要一环就是整体提升农业劳动主体的科技化水平,为加快我国农业转型和经济转型提供基础动力。
  2.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我国的“三农”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便是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的素质较低和配置不可理。“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关系着我国未来的发展,而要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解决农村地区人力资源问题。通过开发农村地区人力资源来提升其素质,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很好地解决“三农”问题。
  3.符合未来市场化进程竞争的需要
  我国的市场化进程正加速前进,随着竞争的加剧,对于人力资源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开发解决农村地区人力资源问题是一个对其教育和培训的过程,将大量的农村地区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为市场化竞争储备充足的人才。
  五、结语
  我国农村地区人力资源问题的解决将极大地有利于我国的未来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同时,这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弘 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于对策思考[期刊论文]-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5(05).
  [2]郭小娟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于对策[期刊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林岩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期刊论文]-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作者简介:王俊力 (1994-11-03),女,重庆市酉阳县,学位:本科,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370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