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外科手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探讨外科手术前患者的心理表现,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以期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外科手术;术前;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3-0113-01
  外科手术是一种介入性的治疗手段,是指外科医生通过外科器材进入患者身体,排除病灶、改变结构或植入外来物的过程。外科手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风险性和伤害性,可使患者身体受到一定的影响,严重的对其家庭也会造成伤害[1],所以实施手术势必会给患者心理造成或轻或重的不良影响。《黄帝内经・疏五过论篇》说:“凡诊者,必知终始。有知余绪。切脉问名,当合男女,离绝菀结,忧恐喜怒,血气离守。工不能知,何术之语。”所以,医护人员知晓患者心理问题对医疗的顺利进行有较深的意义。
  1 外科手术前患者的心理表现及引发原因
  手术可解除患者病痛,也可导致患者机体生化、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改变。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可导致患者情绪改变、精神紧张,从而加重机体疾病,延缓治愈时间,这对患者造成心理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失落、惆怅、苦闷、恐惧和焦虑。引起这些心理表现的原因为:①手术患者大部分具有病情突发的特点,无心理准备,特别是急诊手术,常常引起患者的恐惧;②患者不仅关心自身病情严重程度,且更关注术后康复、生活及工作是否恢复正常;③患者家属的态度及家庭经济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也极其重要,家属精心陪护、积极疏导及家庭经济较好的患者,心理问题出现的程度就会很小;④患者会很关注手术医生的医术及医德,即手术医生的医术及医德也会造成患者心理问题的出现;⑤麻醉可影响外科手术顺利进行,也可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出现生理和心理问题;⑥患者会因病有痛苦的主观感受,这也会引起患者心理发生改变。
  2 外科手术前心理护理的作用
  《黄帝内经・五脏别论篇》也说:“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最后一句大意是:如果病人不同意治疗疾病,病一定治不好,即使治疗也不会有好的疗效,由此可见疾病治疗效果与病人配合与否及良好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而患者心理状态又与手术前心理护理的关联性极大,经术前护理后,患者的心率、血中的儿茶酚胺及血压波动减少,术后并发症也会下降[2]。医护人员应及时发现且掌握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治疗,可让患者平衡心理状态,稳定情绪配合手术顺利、安全的进行,也使患者在术后以乐观的心态积极康复治疗,同时也是对现代化护理模式的补充。通过多年的护理实践,开展术前系列心理护理,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3 外科手术前心理护理的方法
  在手术前几天,查阅患者病历,了解患者的个人病史,过敏史,家族史等[3]相关内容;并认真观察患者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查找引起这些心理表现的原因;与患者深刻交流,进行术前沟通,让患者了解医院、疾病知识,手术前患者的注意事项、手术环境及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等,使之放下心理负担。具体心理护理方式有以下几种:
  3.1 以人之常情,耐心安慰患者及家属 《黄帝内经・素问》说:“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人之常情是喜欢活惧怕死亡,明确地告诉患者什么对他有好处,什么对他有坏处,并且用适宜的方式开导患者,解开患者心中的痛苦,做到与患者坦然相待,就算是那些不讲理的人,也会听从医生的劝告。《黄帝内经・素问》中这段话提示,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要耐心细致地安慰患者,解释病情,让患者认识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效果,消除其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使患者对治疗有坚定信心,从而为治疗做好铺垫。
  同时,对患者的家属也要做相应的心理护理。稳定家属情绪,请家属同护士一起做好其思想工作,让患者安心治疗[4]。稳定家属情绪,这对开展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很有帮助的,家属最接近患者,与患者关系密不可分,稳定家属情绪某种程度上也就稳定了患者情绪。同时让家属全面、详细地了解患者病况,使家属不轻易地、盲目地悲观或者乐观,为其治疗打下良好的前期基础。
  3.2 注重与患者进行积极的语言交流 患者心理情绪波动幅度大,极不稳定。要求护士与患者积极交流,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劝慰[5],也可用成功病例来安慰患者,消除其心理负担,特别是对失去治疗信心的患者有重要作用。语言运用得当可让患者心情舒畅,人生态度积极向上,饮食正常。护士与患者亲近的、积极的交流,还可让患者增加对医生的信任以及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3.3 关心患者的日常生活 患者心理问题可由一些客观因素造成,如经济问题等,这些因素可影响患者心理及疾病的转归。对患者尽可能在生活上给予帮助,经常嘘寒问暖,心中常想着患者,处处为患者提供方便,及时为经济困难的患者减轻经济负担,给予物质上的帮助[4],这些工作对患者心理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3.4 因人、因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①不同患者具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古代人称之为秉赋不同,现代人叫个体差异。比如《灵枢・通天》就把人分为五种不同的阴阳之态:阴阳和平质、太阴质、少阴质、太阳质和少阳质[5]。这五种人,在生理、心理方面都有差异,对其实施心理护理也各具特色。抓住患者的个体特点、心理状态,以求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②不同时间段对患者产生不同的影响。中医关注到人体气血运行状况与一年四季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人体气血在四季中的变化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气血随四季的变化既影响人的生理,也影响人的心理,这也给治疗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求护士根据患者心理随四季变化特点在不同时间辨证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3.5 注重“整体观”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在诊断与治疗疾病时的两大特色与基本原则。在术前心理护理时也同样适用这两大特色与基本原则。心理护理既要着眼于治疗的全过程,把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护理联系并重地看待;也要注重患者机体的整体性,查找导致患者心理问题的若干原因,针对原因进行心理护理;还需注重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的整体观,这样才能在实施心理护理时更好地掌握各种因素,为心理护理提供清晰的指导。
  《大医精诚》中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这是对医生在治疗病人时的基本要求。作为手术医生,其用心与否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医生手术前也可存在着心理问题,平定医生情绪波动,用医者仁心的胸怀去专注手术,可增加手术的成功机率。这就是整体观中人与人相互关系的体现,也是医生在当下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缓解与规避医疗事故的必要做法[6]。
  在注重整体的基础上,还需要对患者辨证地实施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准确把握患者在体征、体质、心理承受能力及病因等特点,不孤立、不片面地护理,这样就能够辨证地、细致地、详细地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总之,心理问题多种多样,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千差万别,所以,心理护理方法也不尽相同。上述体会是笔者在多年的外科手术前对患者心理护理的总结,以期有助于对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及护理模式做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 周丽.手术前、中、后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7,23(9):357.
  [2] 罗洁芳.患者在手术室期间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院,2004,4: 34-35.
  [3]徐俊艳,杨萍,张岚.手术室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陕西中医学院报, 2004.5(27):68.
  [4]蔡宏玫.中医情感护理体会点滴[J].四川中医,1994,(6):19-20.
  [5]王桂英.中医辨证施护的心理学特色[J].中国医药学报,1995,10(3):43.
  [6]李清华.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临床护理[J].2015,13(8):260.
  (收稿日期:2015.03.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387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