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民记者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公民记者的出现引发了新闻信息播报系统的重要的变革,但其隐含的先天性缺陷,也带来了新闻职业伦理的降低、新闻信息整体质量下降、新闻专业要求的削弱等负面影响。本文从生发机制、理想追求和精神核心三个层面,讨论了新闻专业主义与公民记者在本质追求上的契合,并提出从新闻行为构建、新闻文本构建、行业规范构建、人才培养构建、制度规范构建五个层面对本土化的新闻专业主义进行构建的建议。
  关键词 新闻专业主义;公民记者;播报系统;构建
  中图分类号G211 文献标识码A
  一、公民记者的产生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公民新闻的兴起,以及德拉吉和嘉勒夫这两位标志性人物的出现,公民记者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在中国随着WEB2.0技术的广泛应用,博客、微博以及与之相联系新媒体的产生和广泛运用,新闻报道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人人都拥有了麦克风,全民皆可为记者。2007年重庆市一起土地强制征用拆迁“最牛钉子户”事件,引发网民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在相关专业媒体对这件影响了后来中国城市拆迁工作的事件进行报道的同时,并非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周曙光到达重庆,以个人媒体的身份,运用自身拥有的网络和电子设备,对杨家坪拆迁事件进行了报道。周曙光的报道在传统媒体的缝隙中,为民众提供了一个连续丰富、生动细节的报道视角。周曙光本人未接受过新闻专业的系统训练,甚至没有大学学历,也不受雇于任何新闻媒体。他进行新闻采编和播发,也不以获得劳动报酬为目的。周曙光随后还以相同的播报方式,完成了对厦门P)(项目、蚁力神等事件的报道,周曙光及其之后的一系列持续不断的信息采集和播发行为,被认为是中国真正意义上公民记者的产生。
  二、公民记者的缺陷
  尽管对公民记者的界定,学者各有重点,但其最核心和统一的含义是,非专业从事新闻传播行业的,不以获得直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自愿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的公民个体。全民记者是民众参与意识提升的结果,对传统的新闻播报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他们是信息的积极传播者,公民个体的自由表达,得到了充分地张扬。在新闻拓荒时代,先驱们所倡导的新闻多元化和民主化几乎成为现实。更为重要的是,公民记者促进了传统媒体的进步和变革,民众以更为合法的身份,更为积极的态度参与到了信息的编写和播发过程中,最终舆论的民主监督作用获得了充分的发挥。
  随着越来越多焦点新闻事件的出现,更多具有意见领袖意义的公民记者的出现,这种个人化的播报体系暴露出了与身俱有的弊端和缺陷。虽然,公民记者具备发现线索、记录事件和传播信息的三个特质,但其非专业记者和非传统媒体的特征也尤其明显。这种特征和进入新闻体系的先天缺陷,带来的是新闻职业伦理的降低、新闻信息整体质量下降、新闻专业要求的削弱等负面影响。
  首先,在缺乏把关的个别焦点新闻中,公民记者的播报行为,以损伤新闻真实性为代价,伤害了新闻生存的基本要义。尽管在发端初始,公民记者的理想是为民众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通道。但是实践已经证明,全民记者式的播报系统,并不是新闻精神的理想载体。短暂的信息狂欢之后,它裹挟着虚假的信息,形成了更为隐秘的权力中心。在本质上,它与传统媒体的垄断特征并无差别。
  其次,公民记者的非专业特征,使得新闻信息情绪化泛滥特征明显。在很多突发灾难事件报道中,公民记者往往会频繁地使用“祈祷”“加油”“呼唤”“祝愿”等等煽情性的心灵鸡汤式词汇。新闻语言一旦失范,就具有煽动性,从而非常容易突破规则,进入非秩序化的感性层面。此类信息,在个人与个人之见传播,尚不足以构成巨大的恶性后果。但是,当信息传播突破人际传播框架,进入大众传播范畴,成为公共信息,情绪化的语言发泄,会导致民众情绪激动亢奋,失去理智和判断力,增加事件处理和平息的难度。新闻事件发生的初期,情绪发泄和抚慰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但信息功能是新闻最本质的要义,随着事件的发展,受众更需要准确的信息,若未能满足受众的这种需求,这种虚夸式的新闻播报方式,最终会被受众厌弃。
  另外,信源模糊,谣言蔓延也是公民记者新闻报道的重大缺陷之一。很多公民记者的报道是分散的、偶然的、自发的行为。公民记者在很多焦点新闻事件中,大量的信息来自于毫无实质性内容的转发。2013年4月15日下午,两枚炸弹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科普里广场的一家体育用品店先后爆炸。这场造成4人死亡,183人受伤的爆炸案,从发生一刻开始,大量Twitter用户在持续直播和转发中,经历了信息不实、谣言四起、辟谣造谣的混乱过程。曾有人如此评价此次事件中,Twitter的作用:“一场灾难发生后5分钟内Twitter做的贡献最大,12小时后就开始帮倒忙。”
  三、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从18世纪中期开始,以政党报刊为中心,美国新闻界逐渐被笼罩在浓郁的政治氛围中。与党派之间的争论与说服、攻击与宣传、分歧与辩护相伴随的是新闻媒介的喉舌作用被加倍放大。19世纪中后期,政党报纸逐渐解体,与之相伴随的是色情性、商业性、情绪性、刺激性新闻越来越多。为了纠正与对抗这种趋势,《纽约时报》提出了自己将严格执行的三个新闻行为标准:高尚的新闻政策、独立公正的评论、正确详尽的新闻资料。至此,新闻专业主义正式确立。之后,维护公共利益,秉持客观、独立、专业的新闻理念逐渐成为西方主流新闻规范。
  新闻专业主义虽然是西方文化语境的产物,但是它从生发内心、基本精神到新闻理想都契合了当下中国的新闻语境。首先,从催发机制和舆论环境,新闻专业主义与公民记者具有相同的生发内因。出于对混乱商业报刊的矫正,美国新闻界践行了新闻专业主义的职业规范。出于对当下多媒体共存、众声喧哗的信息播报情境,学者一直都在努力在各个层面构建有效的机制,以寻求弥补公民记者播报系统的缺陷。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和规范的张扬,是一种坚守和尝试。
  其次,新闻专业主义所张扬新闻职业的自觉精神,从本质上,契合全民记者时代,民众对新闻职业的要求。客观、独立、真实,是新闻专业主义最核心的理念。这是一种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新闻播报理念。它所张扬的价值恰恰契合了在公民记者时代,民众在大量杂糅信息中无所适从状态中,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民众的需求,折射到日常的新闻行为中,首先具体表现为对准确信息的需求。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记者是客观的反映者。当下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面对庞杂难辨的海量信息,准确无误的职业规范,便显得尤为可贵。其次,民众需要有价值的新闻。新闻专业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记者是中立的把关人。媒介是社会系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承担着公共责任和导向功能。全民记者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而媒介有责任对这种巨量的杂糅信息做引导性筛选。   最后,虽然最初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与精神,是在以报刊为主要媒介的大众传播语境中发挥作用的,但是,真实作为新闻最具有生命力和魅力的品质,决定了本质上,新闻专业主义倡导的严谨、客观精神,与全民记者时代信息理念并不冲突。
  生长于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能够对当下中国新闻传播现状提出有效矫正。我们应该秉持的科学态度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和理念的本土化借鉴和摒弃,从而构建适合新媒体环境下,良性、自律而平衡的新闻秩序。四、新闻专业主义的构建
  结合当下中国的媒体生态和公民记者播报系统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新闻专业主义的构建:新闻行为构建、新闻文本构建、行业规范构建、人才培养构建、制度规范构建。
  新闻行为构建的核心内容是自律与责任。这个层面的构建,指的是在无论是否是专业新闻从业者,都必须秉持负责与自律的基本原则。公民记者因为已经具备了舆论领袖的特征,从结果上,必须要对自身所播报的新闻信息负责,必须有意识地遵守相关的限定性的自我约束的道德规范。与自律相关的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巨量信息蓬勃流动的时代,受众不仅需要更为准确的新闻,更需要有价值的信息。从结果来看,公民记者已经充当了信息把关人的角色。舆论引导并不一定单单指的是偏向性的导向,更为广阔的含义是,对有价值信息的筛选和引导。
  新闻文本构建的核心内容是客观与真实。因为根据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的流言公式:留言的流通量与事件重要性和信息模糊性成正比,媒介公信力与其专业程度成正比。记者和编辑,作为新闻实践的两大主体,应当在新闻实务和职业素养两个维度,践行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但是,公民记者所提供信息的模糊不清,为假信息的滋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复杂的社会结构体系中,个人摆脱社会关系张力束缚以及个人化倾向,而走向客观立场,是一件异常艰难的过程。经历漫长的新闻实践,目前各国新闻界都已将客观和真实的新闻理念,列入新闻行业行为规范的基本原则。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所倡导的真实与准确,能够有效地对信息进行把关筛选,从而矫正当下新闻传播杂糅混战的状况。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精神是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全民记者的新闻报道具有趋情绪性、趋热点性、趋经济性、趋低俗性的特征。信息的真实性往往不能成为公民记者新闻行为动机的第一要素。但是,从李普曼时代开始,客观与真实就是新闻的根本要义。李普曼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在客观新闻报道与甘心践行客观公正这一职业信仰的记者出现之前,新闻报道不能算是一种职业。
  行业规范构建的核心内容是公民记者协会的建立。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新闻从业者应具备专门的行业准入制度,有特定的行业行为规范。公民记者及其问题不仅仅是当下中国遭遇到的问题。美国作为传媒业发达国家,同样面临着相同的问题。面对网络记者、公民记者的崛起,美国媒体在两个层面进行了调整。首先是传统的主流媒体加入微博的行列,抢占舆论阵地。因为虽然网络和新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重要部分,但从总体来看,它也只是信息传播的一部分,专业媒体还是要坚守阵地,不然新媒体阵地没有站住脚,传统媒体的阵地也丧失了。其次,建立美国国民记者协会。美国的国民记者协会对于每个加入的成员,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通过程序步骤,完成对公民记者的筛选。其中重要的步骤包括,每一个新成员的加入,都必须在提交真实有效的个人身份资料的基础上,由更为成熟的老成员推荐,最后还要经过严格的新闻职业认证。在中国,虽然相关的协会资格与认证尚处于空白阶段,但是已在运作机制上非常成熟的记者协会,可以利用已有的认证经验和资源,进行相关的尝试,从而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更为规范的公民记者协会。
  人才培养构建的核心内容革新与调整。目前新闻教育严重脱离新闻实践,新闻专业毕业生难以适应和满足媒体要求,是中国新闻教育最严重的问题。无论业界还是学界,对新闻教育存在的这种顽疾均有共识。旧的问题尚未来得及解决,新媒体迅猛发展,又为新闻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革新新闻人才培养体系,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敏锐的行业反应力,迅速跟上媒介发展的步伐,不被时代所淘汰,更为重要的是,要从基础新闻教育阶段,就树立和培养专业的职业理念。在学习阶段,就大量普及网络信息传播知识和传播规律,培养学生在新媒体时代得心应手的新闻传播能力。
  制度规范构建的核心是监督与把关。从实践的层面来说,在当下媒体环境,监督和把关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公民记者有权利行使话语权,但是必须是在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把关之下。这种把关和监督,并不是政治意义层面的舆论喉舌与舆论控制,而是公民记者信息播报系统中的虚假信息、谣言传言、情绪宣泄等不良信息的监督与把关。
  五、结语
  当下的媒介生态环境,是多种媒体混存的共赢共争的情境。无论是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还是新媒体,每一种媒体都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和特长。公民参与新闻信息的采集和传播,本身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但却不能由此模糊或蚕食新闻存在的本质要素。在新媒体和全民记者的强力挤压下,传统媒体人已经努力地调整、适应快速的媒介变革的脚步,来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和进程规律,新兴媒体与其行业从业者,同样应当以自省的态度,以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和理念,校正偏颇和缺陷,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新闻专业主义,更多的是新闻记者在新时代大潮下的坚守。
  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张扬,最终目的是使这一精神,能够弥补全民记者时代信息传播的缺陷,与之相辅相成,从而良性地促进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58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