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志愿填报有效性的四大技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考升学是一个人学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转折点,当前的高考制度初步实现了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的就业。因此,在高考升学选择中,考生必须分析自己的选择与未来学业发展、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结合职业规划选定报考地域、学校和专业。高考志愿其实就是地域、学校、专业的有机组合,首要任务是信息收集。
  一、分类收集信息,提高填报的科学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今世界是信息的世界,一个人作选择的关键取决于获得的信息。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实际上占有的信息多少以及质量高低就决定你报考志愿的科学与否。就像买衣服的时候,如果你只有一件衣服可买,基本上没有什么选择,当然可能风险很大,也许买得好,也许买得不好;当你有很多选择、有很多件衣服可以买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比较选择一个更适合你的,但同时也会带来另外的问题――太多的选择也会有很多风险。那么,当有太多选择的时候该怎么办?这就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就是说要以获取信息的质与量为基础。
  我们从信息使用价值的角度将所获得的信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必用信息,指必须要用的信息,比如现在有8所学校、10类专业可能对我来说是有用的,是可以参考的。第二类是参考信息,也叫备用信息。备用信息就是在必用信息选择都不成功的情况下,还需要有一些扩展的信息,比如我选择做警察,那就要将警官类院校列入必用信息,但最终可能会因身体、政审等其他因素而不能被录取。这个时候选择备用信息,可能跟警官类院校不一定完全对等,但有一定的相关性,比如法律类的高校,那么这类高校可以成为备用的选择。第三类是无效信息,这部分信息需要剔除,不用考虑,否则考生会因有太多的选择而迷失方向。因此,将信息进行简单的分类,这样就会将很多无用信息淘汰掉,只在必用信息和备用信息中进行筛选,学校、家长和考生要学会进行这种分析。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系统工程,信息是任何一个系统的重要基础。在填报志愿前,考生应分类收集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提取后,应用到自己的志愿填报环节中。一般来说,我们所谈及的高考志愿填报信息主要由高考政策信息、报考学校信息、报考专业信息、本省招考信息、所在中学信息、目标高校所在省的高等教育政策等六部分构成。
  1.高考政策信息
  高考招生政策是国家和地区有关招生工作的具体规定,是各级招生主管部门及招生高校必须共同遵守的,可以在每年的教育部(www.moe.edu.cn)和各省教育部门的网站查询到。它包括:招生的条件、招生计划、体检标准、照顾政策、助学政策、保送生政策、自主招生政策、填报志愿的细则和投档的原则等信息。全面、准确地掌握高考招生政策,特别是对报考条件、优惠政策、录取批次安排、录取程序、投档办法、高考体检指导意见、高校录取规则等含义的准确理解,是每一个考生和家长必须掌握与理解的重要信息。
  2.报考学校信息
  (1)报考学校的基本信息。招生高校的基本信息包括:所填报高校的自然状况及是不是国家重点院校(如“985”高校、“211”高校等)、重点专业,学校所处的省份地域,建校时间,专业设置,毕业生就业情况,高校的助学条件,学费与住宿的费用以及毕业后的考研条件等。
  (2)报考学校的录取信息。招生高校的录取信息是指近年来招生高校在本地区高考中具体的录取情况,包括该招生高校近年来在本地区招生的录取分数线,每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是否有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以及招生人数与历年的招生数有无变化等情况。这些信息对考生填报志愿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3)报考学校的录取规则。招生高校的录取规则包括:招生高校是否录取非第一志愿的考生;考生录取的分数级差,在分数级差中是志愿级差优先还是专业级差优先;照顾加分政策的执行情况;招生高校对外语或相关科目成绩的要求及某些专业对身体条件的要求等。这些信息都将对不同分数线的考生是否能被所填报志愿的高校和专业录取产生重要影响。
  3.报考专业信息
  考生可以根据学科对专业进行初选,依照初选结果了解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需要学习的主体课程和相关课程有哪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4.本省招考信息
  本省招考信息主要指:近三年各类高校在本省的招生总人数,特别要清楚自己所要报考的科类中本科、专科的招生人数,文史类、理工类中本科和专科各批次分别招生的人数,以及往年各批次高校本科和专科的录取率;近三年本省高考总升学率,文史类、理工类的升学率;近三年高校在本省的第一志愿录取率,哪些学校录取第二志愿考生,录取的是什么专业,分数是多少;当年的报名人数和前几年的人数相比的增减情况,以及当年本地区的模拟考试成绩情况等。
  5.所在中学信息
  考生所在中学近几年的报名人数文科是多少、理科是多少,实际录取人数是多少,重点高校、一般本科、专科的录取人数各是多少,当年的报名人数和前几年的人数相比的增减情况及当年的模拟考试成绩情况,考生本人的模拟考试成绩及排名位置等。掌握了这些信息,将有效地对考生的实力作出正确的评估,增强志愿填报的针对性。
  6.目标高校所在省的高等教育政策
  这个是广大考生容易忽略的也是不大会去考虑的一个方面。目前,许多省份在高等教育领域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来扩大考生选择的匹配度。比如,专科毕业生可以通过省里组织的统一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学校就读,也同样弥补了高考发挥不佳带来的遗憾。
  二、结合职业发展,选择目标地域
  案例1:理科考生张磊,当年高考分数比本科一批的批次线高了十几分,一心想到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上学,本科一、二批次全部填了北京和上海的高校,结果一所院校也未投上档。无奈,张磊只好上了上海一所三本批次的独立学院,在学费支出上大大超出了事先的估算。
  近几年,不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院校所在城市的选择带有明显的倾向性,热衷于报考“天南海北”(天津、南京、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或其他沿海开放地区的院校,甚至一些发达地区的很多考生只认准本地高校,非本地高校不报,其他城市的高校均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从而使某一地区的高校录取竞争更加激烈。在志愿填报中考生和家长存在的这种浓郁的地域情结,对于高考成绩在分数上没有绝对优势的考生来说,弊大于利。案例中该考生非北京、上海不上的偏执心态,本人以为实不可取。特别是在考分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这样报考更是因小失大,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们不能说该考生的选择是错误的,但毋庸置疑的是这样的选择并不是他的最佳选择。单纯以地域为标准选择高校可以说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其实,很多“地理位置不好”的地区也不乏部委属名牌重点高校和办学特色鲜明的二本高校,其科研水平和师资力量在全国也都是名列前茅的,仅仅是地理位置不够优越,与北京、上海同层次的高校相比较,这些高校的入学门槛低一些。如果考生分数没有太大的优势,与其在发达城市就读实力很弱,甚至刚从专科升为本科的高校,还不如舍近求远,以距离换分数,去“两北一南”(东北、西北、西南)选一所实力雄厚、办学有特色的院校。即使考分较高的考生,也不要太过挑剔,两眼也不要只盯着大城市,考分偏低的考生当然也不要轻易放弃任何机会。   三、结合自身潜质,选择目标高校
  案例2:赵理是某省理科考生,特别喜欢物理,填报志愿时,他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首选专业,最后选定江南大学并被录取。上学期间,随着对学校了解得越多,他入学时的喜悦心情逐渐低落,因为该校前身是一所轻工业类大学,学校的强势专业是食品轻工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几年前才开设的,师资力量和专业实力一般。直到现在,该考生还后悔自己全然不知重点大学里的专业也有强弱之分、高低之别。“假如时间能够倒流,我一定多看志愿几眼。”但时间不能倒流,留下的是考生和家长的无奈与遗憾。
  案例3:文科考生陶文,头脑灵活,善学数学,上学期间还经常搞点小生意。高中上学期间,就经常盘算着以后要学习经贸类专业,做商业领域的弄潮儿。高考结束,没想到自己考砸了,省内的几所经贸类大学是不敢报了,于是他转而填报了邻省的石家庄经济学院并被录取。随着对学校的深入了解,他初入学时的喜悦心情荡然无存,原来自己就读的学校是一所以地质类专业为特色的大学,该校前身是河北地质学院,经贸类专业并不是该校的强项,因而大失所望。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有优点,也有缺点,大学也一样。名牌重点大学好并不代表其所有的学科专业都好,每所大学都是以一定的专业领域见长的,都有自身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对于成绩优秀的考生来说,选专业的关键在于选特色,作为高校的特色专业,往往具有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水平领先的优势,而且不少是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学科。因此,填报志愿前,考生和家长要注意找出拟报高校最强的专业和最有特色的专业。只有这样,才能既“上对了花轿”,也“嫁对了郎”。
  四、结合自身优势,选择合适专业
  案例4:某著名大学的一位大三学生,在报考时填报的是当时非常吃香的通信工程专业。大一的公共课比较多,成绩还不错,从大二的专业课开始这个学生就表现出对这个专业的不擅长和不喜欢,到大三时几乎各门功课都不及格,甚至到了接近退学的地步。后来他的母亲带他做了心理测试和咨询,经过潜能测试,发现考生明显在文学、历史、建筑艺术方面有很大的潜能,他喜欢的专业是建筑类专业。他的母亲回忆从小到大的一些事情,也证明了这一特征,当初只为了追求“热门”专业造成了这样的被动局面。
  案例5:某重点大学对1 400名新生进行了调查,发现43.9%的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对所报专业没有了解,有近半数的学生进入学校后对所选专业感到后悔,有48.6%的学生表示如果有机会将考虑换专业。
  在选择专业时不能仅仅追求“热门”、高薪等外部因素,而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自身心理特征的内在因素。兴趣爱好和能力特征是一个人的两个方向,被认为是预见事业是否成功的两大心理特征。在专业选择过程中,考生和家长要清晰地了解考生的兴趣、行为动机、能力优势、个性等心理特征。从高校专业设置体系看,有十几个学科门,几十个学科类,几百个专业,不同的发展方向,有不同的能力要求,究竟哪个最适合你呢?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的人喜欢与人交往,有的人喜欢与工具打交道;有的人擅长形象思维,有的人更擅长逻辑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兴趣,就能发挥80%~90%的能力,相反则只能发挥20%~30%的能力。一个人只有从事自己擅长而且感兴趣的工作,才能创造好的成绩,否则将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了解自己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因为人们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及能力的了解常常来自感觉,并不是真正科学的,而考生的职业能力倾向和兴趣爱好等是由自身心理特征所决定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把它科学地测量出来。大量事实证明,如果在不充分了解考生心理特征的情况下,随意选一个专业或者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将会造成严重后果。(责任编校?筑周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597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