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计算机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互动式教学已经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现代化教学方式,能够让师生在相互平等的关系下,有效发挥计算机教学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整体素质,从而因材施教。那么本文中就详细介绍下计算机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以及在日常教学中的主要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互动式教学;优势;模式
  一、计算机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氛围
  由于计算机技术能为学生提供多媒体教学,让文字变为图形或表格,实现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就比如一个简单的课堂活动。
  教师问:“很高兴大家没有遗忘上节所讲的杀毒软件的挑选知识。那大家还记得操作步骤吗?有哪位同学敢挑战自己的胆量,上讲台向大家露两手,完成并讲解下面的复习题呢?”
  展示复习题,挑选一个学生上讲台演示并讲解复习题的解题过程。
  复习题:将下列数据用柱形图把各杀毒软件在各门市部的销售情况表示出来,如下表:
  KV 金山 诺顿 其它 瑞星
  门市一 156 208 125 97 142
  门市二 168 251 188 82 166
  门市三 153 210 113 29 140
  门市四 150 228 174 124 157
  通过这种计算机互动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互动式教学课堂中来,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
  2.有利于协作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计算机互动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好学习要点,让学生根据网络调用所需要的信息资料,然后小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然后得出最终结论,教师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小组结论进行点评,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从而达到互动式教学的根本目的。
  3.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品质的成熟和潜能的开发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实现与学生多种形式的对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补习,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公正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
  二、计算机互动式教学的几种常见模式
  1.师-机-生或师-机
  这种模式是计算机互动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主要是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设置情境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跟随教师的节奏参与到互动式教学中来,也可以让教师通过计算机给学生们演练教学内容,学生做好笔记就可以。
  2.生-机-生-生
  这种教学模式通常是分为两种情况的,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们一人准备一台计算机,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演示教师所讲的内容或者练习题,教师从旁观看就可以;其次学生们可以在教学论坛上进行交流,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可以发到论坛上,然后学生版主进行统一处理,交由教师进行总结回复。
  3.机-生-机
  这种教学模式比较自由,不会受到教学资源和时间的限制,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网络软件,学生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答题,每答对一组题目就可以进入下一关,这样相应的战斗值也会提升,当战斗值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受到教师的奖励。
  4.生师-机-师生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可以实现实时互动,师生之间可以在线交流。
  三、如何完善计算机互动式教学模式
  1.发挥计算机软硬件使用的易用性
  在实行计算机互动式教学时,首先要考虑到计算机软硬件的易用性,要能够是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要让学生容易接受,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尤其是对教学软件和电子读物的设计至关重要。
  2.注重反馈教学信息
  教师要在互动式教学方式上不断改革创新,要注重对课堂气氛的营造,对于学生的课堂作业要合理安排,要能快速获取学生的各项教学信息,同时教师本人也要加强对自身能力的进修,要时刻关注计算机教学知识和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要不断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要紧跟时代步伐,要在计算机互动式教学中多掺入实验或数据教学,制定完善的点评机制,完善计算机互动式教学的重点。
  3.围绕互动性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计算机互动式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要对那些思想上不上进的学生给予更多关心,要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图片、幻灯片进行教学,尽量放低教学速度,能够通过上机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利用多种形式开展计算机互动式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小洲.互动式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J].才智.2013(28).
  [2]张黎黎.互动式分层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改革应用[J].电子制作.2013(15).
  [3]牟勤.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3(02).
  (作者单位:广西水产畜牧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811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