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扩大四十分钟的外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有人戏称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填鸭子”,而到期末就“考鸭子”。这虽是戏语,却引起了教育界的一场革命,我们由应试教育走向了素质教育,由保守走向了开放。《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稿)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的确,从大语文观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语文课堂,它广阔美丽、生动活泼,决不能局限于40分钟之内,局限在狭小的空间之内。我认为语文课堂要扩大40分钟的外延,超越时空,向课前、课后以及生活拓展延伸,从中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成为连续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桥梁。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扩大40分钟的外延。
  一、让课堂向课前延伸
  以前学生不预习或不好好预习,上课时他们的起点总是零,时时处于“被拔禾苗”的地位,也许老师能通过反复讲解让学生记住答案,但这种“填法”符合主体性原则吗?大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语文课堂必须向课前延伸,还给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知识性较强的科普小品,学习时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否则无法彻底理解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上课前我让学生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以及人们破坏环境造成恶性循环的信息,使其对学习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正式学习课文时同学们情绪高涨,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仅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这样,教与学处在相当的一个起点,学生处于主动探求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原则。
  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学习,使课堂教学变得主动。在语文课上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这种方式犹如一道风味独特的“自助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构建提供了新鲜而丰富的营养。所以,让课堂向课前延伸,还给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和空间,同时也给予了充分创新机会。要知道,“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程度愈高”,学生收获得也越多。
  二、让课堂向课后延伸
  教育界有句名言“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仅要在课内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更要帮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的不完备的知识到课外去充实和丰富,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到课外去扩展和运用,斑竹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建构更广阔的知识网络。有关专家认为,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是:模仿――变化――创造。这个过程更是一个由课内到课外的过程。我们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各种有益的活动,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在实践中收益。
  1.结合课文和学生兴趣推荐适合的阅读内容。
  (1)推荐能补充课文内容的读物。一个学生的知识仅靠40分钟之内的学习,那他永远只可能得到大海中的一滴水。学完《琥珀》一文后,我让学生放眼科普书籍,郑重推荐了《人造琥珀》一文,学生读后加深了对课文理解,我还组织学生动手制作了许多形态各异、妙趣横生的琥珀标本,这种知识的习得岂不新鲜有趣?
  (2)推荐能为学生解疑的读物。学贵有疑,通过课外书籍自己来解决疑点更可贵。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学生对“张作霖派人搜查李大钊”一事不解,正好学生手头都有《光辉的历程》一书,我向他们推荐了这本平常不爱看的书,以疑导趣,个个看得津津有味。
  (3)推荐能给学生新鲜营养的读物。时代瞬息万变,变得最快的就是科学技术,我推荐他们订阅《知识就是力量》,其中介绍军事、科技等尖端技术。如纳米技术、克隆技术等。
  2.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的教学辅导活动。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好奇、活泼、喜欢表现自我,愿意接触各种新鲜的事物。我以这一点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学到知识。学习《寓言两则》时,我看到他们那么喜欢表演故事就组织他们开展一次“寓言故事表演比赛”,变书本学习为实践学习,让学、说、演三位一体,发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此外,成语接龙、办手抄报也是挺不错的教学辅助活动。
  三、让课堂向生活开放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就要贴近鲜活的生活,语文课堂就要能穿越时空,全方位开放,让社会、家庭以及生活百科为语文学习服务。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积累得越多,见解才越深切。”在《将相和》公开课教学中,学生学习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后,知道蔺廉两人产生了误会,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学生给廉颇写一封信为其解决矛盾。在信中,学生以现代人的口吻奉劝廉颇将军要有将军风范,还阐述了团结抗秦的重要性,义正言辞,令人感动。这封穿越了时空隧道又能表达学生真实感受的特殊信件,由劝廉颇到自我教育,使语文课堂成为“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体。
  另外,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也是让课堂向生活开放的有效载体,学习《咏柳》这首诗时,我把课堂搬到了小河边,垂柳下,让学生面对绿树清水,头戴柳枝吟诗、背诗。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境就在眼前,再让学生席地而坐,用彩色笔来描绘这浓浓春意,图景融为一体,诗意已流出笔尖,记在心头,这样的教学充分发挥了生活资源的作用,既能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自觉将当前要学习的语言文字逐步内化、吸收,这也是知识的一种更高形态的积累、迁移。
  学生的发展是我们追求的首要目标,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也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清醒认识:语文课堂它不仅是学生的主阵地,它更是连接课内和课外的桥梁。所以,教师作为整个学习活动的策划中心,就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让学生用自觉主动的探求去替代那40分钟的被动,真正扩大40分钟的外延,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809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