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后喻时代下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传承与儿童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今后喻时代下,作为传统文化理想传承人的儿童却对于传统文化兴趣不大,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呈现衰落状态。文章以云南省元阳县箐口哈尼民俗村为例,阐释作为传承文化的哈尼哈吧传承面临危机,通过儿童热衷流行歌曲的现象,对于儿童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给予启发。
  关键词:后喻文化;文化传承;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4-0293-01
  一、前喻时代下传统文化传承
  元阳县隶属位云南省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箐口哈尼族民俗村人口以哈尼族为主。哈尼族这一勤劳的民族自从唐代迁入哀牢山地区后,其祖先放弃了原来的游耕事业,依山就势开辟了梯田农业。①
  哈尼哈吧作为哈尼族的口传叙事,是一种古老的歌唱调式,是世世代代以梯田农耕生产生活为核心的哈尼人教化风俗、规范人生的“百科全书”。
  传统的农耕方式的知识,诸如何时灌溉、何时插秧,如何犁田、如何收割等,这些都是通过父辈向子辈口耳相传的方法,将农作的知识传递给下一代的。父辈向晚辈传递知识,晚辈向长辈学习就是米德所说的“前喻文化”。前喻文化是一种面向过去的文化,在前喻文化的社会中,文化传统很少发生改变,此时的文化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和不易变动性,“前喻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长辈在日常行动中所表现的这样一个设想,即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无变化的,永恒相同的。”②箐口村和中国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在过去的岁月里,农耕是主要的社会经济生产生活方式,农耕文化具有不易变动的特性,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前喻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种农耕社会诞生的哈尼哈吧,无疑也带有这种社会文化的特质。在前喻文化的社会,长辈具有绝对的权威,晚辈从长辈那里获得知识,依靠家庭的传承文化的方式,一代一代的继承从老祖宗那里留下来的经验和技能。
  二、后喻时代下传统的衰落和现代性的兴起
  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箐口村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向周边县镇,青年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这一现象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农耕的生产生活方式,家中的青年劳动力的流失带来了传统农耕经验传承的缺位,伴随而来哈尼哈吧传承的逐渐衰落。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村中的儿童几乎不会唱哈尼哈吧。家庭、学校并不会教儿童学习哈尼哈吧,一是因为哈尼哈吧演唱难度大,并非每一个哈尼人都会演唱这种曲调复杂的古歌,二是因为家庭和学校这些规训场所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传承要从儿童教育开始的重要性。原本可以作为哈尼哈吧传承人的儿童们对哈尼哈吧兴趣不大,反而对当下时兴的流行歌曲有着很大的兴趣。
  相较于哈尼哈吧,流行歌曲主要在文本内容、歌曲的韵律节奏、演唱时长和演唱语言有着众多优势,成为儿童钟爱的对象。这种儿童对于流行歌曲的热爱超过了对于哈尼哈吧的喜爱,这是当下全球化时代“后喻文化”的一个体现。后喻文化是一种全新的以开拓未来为使命的文化传递模式,代表未来的是晚辈,而不是他们的父辈和祖辈。③后喻文化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不同于以往传统社会的现代工业社会的到来,从上个世纪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传媒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很深刻的社会变革,改变了之前文化呈稳定不易变动的状况,使得文化变得更加倾向于推陈出新,创新伴随着进步,整个社会也不同于前喻文化存在的社会,此时的社会更加富有生命力与活力,逐渐呈年轻化的走势。如今,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我们可以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再仅仅局限于家庭,不再局限于由父辈、祖辈那里的口耳相传,而是变得更加开放。哈尼哈吧关于农耕生活的唱词对于现在这个时代的儿童来说是陌生的,儿童则更愿意接受和喜欢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同时又朗朗上口简单易学的流行歌曲。
  “在前喻文化中,人们通过白发苍苍的长辈所具有的个人尊严和历史连续感来体现过去和未来。”但是在后喻文化的时代“人们希望那些尚在母腹中不安地躁动着的孩子能够成为未来生活的象征”④前喻文化的时代已经过去,哈尼哈吧那种传统的传承方式显然在当今后喻文化统领的时代缺少了传递的动力。家庭、学校、社会、传媒这四个文化传递所作用的场域,在如今后喻文化的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后喻文化的社会中,青年一辈是文化传递的主体,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变化、变迁,打破了前喻文化时代中文化的稳定不易变动性,而是赋予文化以生机和活力,加速文化在长辈和同辈之间的传递。
  三、对于儿童教育的启示
  基于前喻文化时代的哈尼哈吧,在传承方式方面遵循着传统家庭式父辈传给晚辈这种口耳相传、口传心授的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媒方式的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了当今这样一个后喻文化的时代,对于传统口头史诗的热情不再,反而对于流行文化的热衷,对传统的民族口头文化叙事史诗提出挑战。如今,哈尼哈吧点多面广,收集保护传承的专业人才匮乏使哈尼哈吧的传承面临危机。从儿童对于流行歌曲的喜爱中得到启示,在学校成立专门的哈尼哈吧兴趣小组,定期请哈尼哈吧传承人将关于哈尼哈吧的故事,出版关于哈尼哈吧的书籍等等这些都是有益的,而这些耳濡目染的教育方式使得儿童能更深层次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前喻文化惊艳的时代,父辈和祖辈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口耳相传延续着本民族最最宝贵的文化瑰宝,如今我们要铭记这些历史这些辉煌的口传史诗,在保持原有文化风格的同时,吸纳新生文化元素的生机和活力,这样才能使得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延续力,让儿童也认可、传承哈尼族的瑰宝。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
  注解:
  ①王钟翰.中国民族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②米德.周晓虹、周怡译.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
  ③米德.周晓虹、周怡译.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
  ④米德.周晓虹、周怡译.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
  参考文献:
  [1]王钟翰.中国民族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2]米德.周晓虹、周怡译.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8107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