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的微课程设计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的微课程教学是在运用目前先进的教学设备的基础之上,对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从而达到对教学难点各个击破的目的。先进的教学设备不单单局限在已全面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还包括互联网、手机等。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古诗文教学是广大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点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在小学教育阶段,古诗文教学的要求一般仅在背诵等初级阶段,而对古诗文当中所包含的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理解没有过多的要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学是学生真正学习古诗文的重要阶段。
  1.初中语文课堂古诗文的微课程总体设计
  初中语文课堂古诗文微课程设计一般涵盖了五个步骤,即教学分析、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实际应用以及课后评价。
  教学分析主要是对本堂课程所安排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以及难点问题进行明确,合理设定教学的任务,并对现有的教学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因此,教师应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结合目前班级内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水平,对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对古诗文的认识提高效果、对古诗文中心思想把握水平的提高效果等。
  教学设计主要是将课程内容的表达形式进行设计,在严格按照课堂教学内容为依据进行设计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在结合学校硬件教学设备的同时,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力于为学生创造符合当堂课程内容的学习氛围。
  课件制作要求教师应在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三方面因素的同时,对课件的制作工作进行选择。目前常用的课件制作形式包括运用演示文稿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运用word文档的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延伸、运用图像对相关教学画面或风景进行展示、运用视频工具对教学素材进行拍摄等。
  当课件制作完成之后,就应进入教学活动的实际应用当中。一般而言,教学课件既能够在教学过程当中进行运用,同时还能够在课前预习阶段以及课后总结阶段进行运用。与传统教学所不同的时,微课程的教学课件还可通过网络技术,上传到能够实现师生共享、同步交流的平台上,以供学生课外自学时使用,有助于学生古诗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课后评价阶段包括对微课程教学课件制作效果方面的评价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评价阶段是对所制作的课件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认识,对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对今后微课程教学水平的总体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2.初中语文课堂古诗文的微课程分类设计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际经验,就初中语文课堂古诗文微课程的分类设计进行总结:
  第一,朗读微课程设计。在进行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对古诗文进行朗读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不流畅的情况。造成该类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学生对古诗文没有进行深入的预习,对其中出现的生字、多音字等没有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在于学生古文语法知识相对较为欠缺,对合理停顿的位置掌握欠佳。因此,在实际微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朗读、默读、略读等多种阅读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阅读当中对字里行间所作者所流露出的情感进行理解,对古诗文精炼的语言进行体会,最终达到“有感情地朗读”水平。然而,在学生对古诗文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应充分保持自然,避免刻意对阅读录音等进行模仿。具体而言,包括教师对朗读录音进行播放、学生进行流利的阅读、教师对学生的断句进行指导、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总结等几个环节。例如在对《桃花源记》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先将录音进行播放,使得学生能够对文章所描写的美丽景色进行感受,之后通过学生自己朗读对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进行体会,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行评价。
  第二,翻译微课程设计。在对古诗文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求对重点字句的翻译必须做到准确,整篇文章的翻译应达到通顺、优美的要求。在具体翻译的过程中,应首先对古诗文原句的意思进行准确理解,并再运用现代语文的相关知识,将其流利的进行表达。对于学生而言,在对古诗文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当遇到虚词或者古诗文句式时,其翻译准确性将大大降低。在不同的文章或者同篇文章的不同句子当中,虚词的意思将会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翻译微课程教学期间,应结合文章中具体的实例,将虚词的运用方式以及所表示的意义进行讲解。例如教师在讲解“而”的用法时,可运用以下两个例子:在《曹刿论战》当中有“登轼而望之”一句,该句中“而”的意思在于对“望”的状态进行说明,即“登轼”之后“望”。而在“濯清涟而不妖”一句中,“而”则代表转折的意思。
  第三,赏析微课程设计。在对古诗文进行赏析的过程中,学生应处于其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应向着指导者的方向发展。在进行赏析的过程中,学生可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之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进行自我总结,对其深层含义进行挖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对本篇古诗文当中作者感情的表达方式、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以及文章精美的语言进行学习,从而能够提升学生把握古诗文的能力,为其今后古诗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9174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