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单靠在校的语文学习时间和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加强课外阅读。但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探究适合农村中学生的教育方法,让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意义重大。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兴趣引导 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文阅读教学而言的,是指学生在课外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方面。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在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学习、掌握各种读书方法具备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2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课外阅读由于脱离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不确定性。中学生心智尚不成熟,不少学生“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书不看,却痴迷不健康的课外读物,对课外阅读缺乏明确的目标,也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
  语文教师对学生读课外书态度不坚决,认为这是学生课外学习部分,与老师并没有多大干系。农村学校图书馆条件有限,学生在校几乎没有时间和条件去阅读课外书。成绩一般以及较差的学生由于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和有效的阅读辅导未能培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导致他们的课余时间就花在自己喜闻乐见的事上,如看电视、上网聊天等。
  农村学生受到了来自自身、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限制,课外阅读的机会相对城市学生少得多。这些条件的直接结果是:农村学生知识贫乏,理解能力普遍偏差,口头表达词不达意,毫无文采可言。当这些问题一次又一次暴露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应意识到:农村学生从一开始就不能与城市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要想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3如何促进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
  3.1明确阅读目标
  农村学生受到了太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并未对课外阅读引起重视。所以一开始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农村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缺陷,告诉他们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增加阅读量。教师可以把《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要求列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使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和主动要求。并加强宣传交流,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得到家长教师的监督与支持。
  3.2引导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不能持之以恒的。这就得在激发兴趣上下功夫。
  3.2.1以老师的言行引导学生
  要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首先要成为手不释卷的阅读者正所谓:“教育者应先受教育。”唯有教师真正爱上阅读才有可能使学生耳濡目染进而爱上阅读。教师也可以在课上旁征博引,用丰富生动的课外知识丰富语文课堂教学,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
  3.2.2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阅读名著擂台赛等活动,还可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读书笔记、手抄报等作品,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3.2.3立足课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可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或相关作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可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绿》等,把陶醉于朱自清感人的父子之情中的学生引到优美的自然景色之中;学习了秋瑾的《满江红》可介绍岳飞的《满江红》让学生了解词牌名的意义;学习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的行侠仗义、嫉恶如仇、打抱不平的英雄形象,可向学生介绍《水浒传》,让学生去关心鲁智深后来的命运,激起学生阅读探知的兴趣;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可请来席慕容的《乡愁》,让学生又认识一位有同样情愫的诗人……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接触到了不少名家名作,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
  3.2.4与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
  联系生活抓住阅读机遇,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名著被搬上银幕或电视了,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家》《巴黎圣母院》等学生们都会特别喜爱的。看这些电影电视对阅读兴趣很有帮助,但如果能和热播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
  3.3创设阅读条件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农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3.3.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开展阅读
  学校图书室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教师可经常到里面翻阅了解书目,以便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每周安排一节固定的阅读课,尽量调到课外活动前让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自由借阅书报。另外对于一些教学条件较好的农村中学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一些好的文章篇目或好的网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行上网阅读。
  3.3.2建立班级图书角
  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一个极好的形式。图书角的书由学生从家中带来,没有的也可以买新的,每人至少一本,当然多多益善。由班委造册登记后派专人管理,每天课外活动时间为借书还书时间。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在班上就可读到至少几十本书,然后这些书每学期更换一次。   3.3.3推荐美文、名作
  受农村条件的限制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名家名作。可由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作品。简短的美文可打印张贴让学生抄录。还可由学生轮流互相推荐。可开设美文欣赏课让学生开展朗读、品味、交流等活动。
  3.4指导阅读方法
  3.4.1指导学生选择书籍
  读书是好事但如果一个人对所有见到的书都来者不拒照单全读的话也并非什么好事。别林斯基就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学生能否正确选择读物关乎课外阅读的成败。处于求学阶段的中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首先应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近年来的《中学生》、《小天使》、《读者》等刊物均是值得向学生推荐的好书。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其次是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如学习了《忆读书》可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繁星》,学习了《美猴王》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等。特别是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中的美文则更应重视阅读积累。
  最后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
  3.4.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学生阅读不能只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阅读方法通常有:(1)圈点符号法。阅读时要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点出来以便于考查和理解。圈点符号法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需要选用符号,画得醒目、突出便于鉴别。(2)批注法。在阅读中对于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对某些问题有异议,就不让灵感火花稍纵即逝,而应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发表意见或提出质疑。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阅读,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阅读真正做到如皮萨略夫所说的:“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是为那些会读书的人准备的。”
  3.4.3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人光读书不做笔记其效果远远比不上边读边记。中学生应学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要写好读书笔记,为写作积累素材。
  总之,学校、家长要共同配合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时空环境,并给予有效的指导与督促,使之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走进丰富的阅读生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930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