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俗文化对青少年思想修养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著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民俗文化对青少年思想修养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民俗文化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因此,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应重视民俗文化,为青少年做好思想引导,提升青少年思想修养,为青少年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民俗文化;思想修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民俗文化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思想道德关系着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注重民俗文化教育,确立做人的准则,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对青少年思想修养的重视度。民俗文化应深入青少年内心,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从而提升自我价值,使青少年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后备军。
  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财富。青少年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学习民俗文化十分重要,其关系着青少年思想修养以及未来发展。但是,在民俗文化和思想修养教育中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深入地分析和解决。
  一、民俗文化和青少年思想修养教育现状分析
  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对民族文化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民族文化教育现状依旧只表现在形式上的对青少年进行文化教育,并没有使青少年将民族文化精髓转化为行动指南或亲身实践;教师和家长缺少言传身教,对于青少年思想修养教育开展方式比较迷茫,对青少年行为教育重视度不高。很多人将民族文化当作一种知识层面的文化教育,缺少思想道德实践。很多教育工作者只注重民族文化知识教育,缺少亲身实践和内心的修养以及人格完善。只是重视形式上的青少年民族文化教育,却不付出于人格修养实践养成。
  教育的不断发展,虽然带动了社会进步,但是人们却忽视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教学课本传统文化内容不足,青少年对民俗文化认识度不高。一些地区虽然对传统文化提升重视,但是局限于书本上,很多民俗文化教学依旧是将文学经典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缺少传统理论教育。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了解民俗文化,将德育教学当作知识传授,没有和青少年思想修养结合起来,缺少教学实践。
  以上问题都是现阶段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误区,也是青少年思想修养工作教育长期只存在于形式、很难发展的原因。
  二、民俗文化对青少年思想修养的影响
  首先,需要消除对民俗文化的误解,没有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内涵,缺少对民俗文化的正视。民俗文化是目前民间群众风俗文化统称,也可以看作是国家地区民族群众共同创造和传承的生活风俗习惯,是人民群众长期生活中形成的非物质东西。只有深刻地认识到民俗文化的内涵,才能够因材施教,青少年思想修养教育才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将民俗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中,中小学思想政治、历史、语文等学科的教师就必须深入研究民俗文化,从生活中取材,阅读文化经典之作,透彻理解民俗文化的精髓。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早在《汉书・王吉传》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现阶段,民俗文化多是针对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传媒文化、时尚文化而进行,以乡土社会为主要阵地的民俗文化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俗文化产业在全国各地兴起,早已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展演制销模式以及“文艺搭台,经贸唱戏”的简单框架,初步显现出一定的规模化发展与自觉性追求。
  其次,树立做人基本准则。教师和家长应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向青少年讲解民俗文化内容。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即使社会不断发展,我们依旧不能忘记传承传统。虽然我国已经采取一系列保护民俗文化的措施,但是青少年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意识还有待提升,老一辈的工艺,如皮影、年画、剪纸、竹篮寨泥塑等民俗文化艺术逐渐衰落。因此,教师和家长需要加强对青少年思想修养的教育,使其能够了解文化、传承文化。
  再次,民俗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儒家文化,除此之外,还包含佛教文化、道家文化等。佛教文化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原,与儒家文化相融合、碰撞。在唐朝时期,佛道并举,“贞观之治”盛世大开。此后,各个朝代各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不同的民俗文化,以佛道为核心教育民众,维护社会的安稳,使群众安居乐业。教师应向学生传扬传统文化,使青少年从思想意识上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中小学应将民俗文化教育内容纳入必修课程,强化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加强礼制教育、慎独教育等。弘扬民俗文化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还需要落实在具体教学中,落实于青少年思想修养上。将民俗文化蕴含的慎独、仁爱、尊重思想和青少年思想修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发扬民族精神。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俗文化对青少年思想修养教育核心在于将民俗文化教育落实在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应以身作则,在行为和道德上发挥模范作用,将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渗透于生活和学习中。只有将传统文化与思想修养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民俗文化的教育作用,实践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强大的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家忠.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心理修养[J].青少年学刊,2015(6).
  [2]孙苏梅.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的实践研究[J].新一代(理论版),2017(1).
  [3]吴艺.传统节日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影响[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5).
  (编辑:张晓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25278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