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借助多媒体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生物学既有宏观生物学科研究的一面,又有微观生物学科研究的一面,无论是哪个方面,都要求对学生进行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而现行的生物教材内容抽象,对现实生活中的生物现象缺乏实用性,针对性较差,无法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来提高课堂动态效果很不理想,这就要求我们要改革生物教学模式,适应大自然的广泛性,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来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生物教学;多媒体;借助使用;提高效率
  一、借助多媒体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概念和原理
  对于某些生物学概念,学生很难通过抽象的文字来有效地理解。对此借助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来辅助生物教学,使抽象的生物概念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这样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降低了生物概念的理解难度,为学生顺利理解生物概念、把握生物原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轻轻松松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生物知识。例如,在讲授“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这一教学环节时,运用“Macromedia Flash MX”软件展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画面过程,课本中的静止的画面图像和分散的相关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这大大促进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如,在教学“毛细血管、静脉、动脉”内容时,巧妙借用多媒体在大屏幕展示毛细血管、静脉血管、动脉血管的形态、结构,然后学生根据展示图进行区别、比对,毛细血管、静脉血管、动脉血管之间的异同点就非常明了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借助多媒体培养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总结出毛细血管、静脉血管、动脉血管的概念。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大屏幕展示了教材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借助多媒体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生物的进化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生物的繁衍、生长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生物教学中,有些生物进化发展的过程,需要学生观察的内容很多,但是有些内容需要观察的时间很长,不可能在短短的一节课的时间内当堂完成。还有些生物现象是微观的,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此时,教师借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表现力的优势,播放课件短片,通过大屏幕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揭示生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使学生在课上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在教学“人类的进化”内容时,虽然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照片或相关标本进行直观教学,但由于人类的进化是一个特别漫长的年代,所以只通过几张图片,学生很难想象出人类的进化的过程。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展示人的发育、进化过程,打破时空界限,跨越漫长时限,最大限度地展示给学生,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此外,在“植物的升腾”“细胞的有丝分裂”等微观的教学中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强大的演示功能将教学内容宏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如临其境,大大加深对所探究知识的理解。
  三、借助多媒体有助于理解教学难点,把握教学重点
  运用多媒体的强大演示功能可以化静为动,将知识点形象直观地呈现在眼前。例如,在讲授“家鸽循环系统”这节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功能的便捷实用特点,很方便地展示家鸽的心脏结构图、血液循环路线图,再加上配音讲解,学生就可以很清晰地明白“家鸽循环系统”这节课的内容,多媒体快进、慢放、重放、定格等播放功能,把很难以理解的内容特别直观地展示在大屏幕,再加上动态的画面展示,既生动又形象,使学生很容易牢固掌握“家鸽循环系统”这节课的知识和内容。最后,运用多媒体大屏幕把鲫鱼、青蛙、蜥蜴和家鸽四种动物的心脏结构图一起展示出来,让学生很清楚地比较这四种脊椎动物的心脏结构特点,并分析鲫鱼、青蛙、蜥蜴和家鸽四种动物的心脏结构图异同,从中很好地把握其内在的联系和区别,进而感受动物进化的过程。运用多媒体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了教学难点,而且有效地攻破本章节的教学重点。
  四、借助多媒体上好生物复习课,提高教学效率
  在生物复习课教学中,梳理一学期的生物知识内容是必需的。教师应把一学期的生物教学内容、知识点、知识链梳理成表格和对应表的形式。概括汇总一学期来的教学内容、知识点和知识链,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学习思路,形成便于记忆的知识内容。同时对本学期所应掌握的生物学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巩固所学的内容。对较难记忆的知识内容,梳理出知识要点,运用多媒体强大的信息系统将平时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选择地重新播放;对易混、易错的,记忆模糊不清的,利用多媒体反复播放、重播、倒播的功能有重点地强化记忆,通过对比反复学习,增强记忆效果。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借助多媒体对提高生物教学有突出的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在教学关键的环节要“该出手时再出手”,要做到适时、恰到好处地运用,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才能确保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2686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