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生物课堂实践启发式教学的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特别强调,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与启发学生思维,还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启发式教学都有了新的涵义和更高的要求。笔者在实践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认识误区,也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误区;做法
  我国的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涉及到课程、教学、评估、考试等诸多方面,但不可否认改革的核心是课程,课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学校提出的“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理念就是新课改的一种体现。我所理解“高质量生物课堂”应该是:第一: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方法仍是支撑课堂的手段。虽然新课程没有对于教学方法做出明确规定,但启发式教学是被中外教育实践证明了的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代替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保证。
  高中生物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发挥学生主体性还是启发学生思维,启发式教学都有了新的涵义和更高的要求。在本人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听课、评课过程中,对启发式教学的开展有了一些如下的思考和总结。
  一、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实践存在的误区
  1.创设情景有误区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物的规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创设出良好的情景,学生才能把已有知识和现实情境有机结合起来,思维才会表现出高度集中,课堂教学效果才能高质量。
  但在听课、评课中发现,生物课堂教学有过于追求问题情境生活化的倾向,而忽视生物科学的自身特点,不能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生物知识出发。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给人以外部强行嵌入之感,未能实现与新学习知识内容的自然整合。
  2.问题的设置有误区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相当多的教师把教师提出问题的数量多少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度作为衡量启发式教学运用效果的标准。常会看到一些生物老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学生思考回答,甚至教师自问自答,从而进行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在实践中演化成简单的问答,不能够激活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造成教学效果的低效。事实上,问答只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并不在于多问多答,而在于教师能否激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对学生认知结果和过程的认识有误区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对问题有一个预设的答案,启发的目的是让学生逐步逼近教师期待的结果,出现了重思维结果而轻思维过程的现象,从而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如此实施的“启发式教学”,学生得到的是“鱼”,而不是“渔”。下次出现同类问题时,学生往往又不能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在注重启发学生获得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加以启发,使学生能体验和感悟到生物思维的精神,不断优化自己的思维方法。
  二、在启发式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在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恰当的情景预设和科学的问题引导,因为没有情景的预设就没有问题的背景,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辅导者,这要求教师能够设计出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本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来设计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有层次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到要从以下几点做文章:
  1.启发式教学过程中,问题要以兴趣为出发点
  学生的兴趣往往源于生活,生活中接触的事物是他们亲身体会并有深刻认识的。所以,把我们的问题与生活中的现象、事物联系起来,作为教学的预设情境和设问的出发点,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同时,这种问题情景还可以融洽师生感情,营造一种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情意与能力和谐发展。例如:在基因工程的安全性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联系媒体上崔永元和方舟子就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执,就可以为整堂课的高效进行创设出很好的情景和问题。
  2.启发式教学过程中,问题要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立足点
  班级内学生的个体认知水平不尽相同,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各不相同,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也不一样。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怎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来。例如:在单克隆抗体制备一课中,可以设问“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是否是唯一的技术路线?如果不是,请设计一条新的路线。”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们会思考利用基因工程来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新路线来,这样就起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3.启发式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性
  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按照认知的规律,所设计的问题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当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教师应当降低思维的难度,即铺设阶梯,逐步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问题的“梯度”上逐渐提高,得到思维的启迪。例如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首先复习提问植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过程、结果等问题,引导学生“温故”,然后以希腊传说中的“奇美拉”动物创设情景,提出跨物种杂种动物如何获得,进一步层层设置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过程、结果等问题,最后提出动植物细胞在融合中的异同问题。
  4.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人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纯知识的启发
  过去我们运用启发式一般都是在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新课程还要求价值观的形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侧重点该有所变化,努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质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对人本身的关注,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影响远远胜过这堂课的知识性教学任务,这就是有效的德育。
  5.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保证
  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及时的肯定学生的答案,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甚至敢于向教师和教材的观点提出挑战。新课程下的启发侧重于学习的过程,再加上现实复杂性,这就更使得学生的讨论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或“愚蠢的问题”,关键是看问题的思路是否合理。在讨论过程中要对学生们的分析表示尊重,哪怕是分析问题的过程或结果都发生了错误,也要给予应有的鼓励,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启迪者。
  在新课程改革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启发式教学能够做到这一点。好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开始,是教师教学的开端,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助燃剂”,是建构课堂的脚手架。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逐步深入探究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方法,灵活的面对课堂中的各种问题。通过教师的不断实践,最终将启发式教学这一好的模式更好的应用于教学中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程改革之路上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王晖.《放慢探究脚步,给予思维思维空间》.广东教育[J].广州:广东
  [2]文国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肖国琴.《浅议新课程理念下探究性学习的组织策略》.中学生物教学.2008
  [4]范春祥.《中学生物教学教法研究》.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5104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26927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