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休闲农业视域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发展农业的关键所在。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农村土地经营权分散造成大量土地抛荒与休闲农业土地供给不足的矛盾日趋激烈。该文以休闲农业为视角,探寻如何进行土地流转以解决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取得问题。
  关键词:休闲农业;土地经营权;土地流转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8-10-03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设施农业等各类资源,结合农林牧副渔生产、农产品加工、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等,为民众提供观光、休闲。休闲农业是增进民众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生活体验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是农业拓展的新领域。随着城市化、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休闲农业旅游的需求也越来旺盛。目前是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有利时期,前景广阔[1]。但是,休闲农业发展中所涉及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相关问题却很少有学者研究指出,而土地经营权的流转问题恰恰是休闲农业经营中最难解决的环节之一。
  1 土地分散经营对休闲农业发展的制约
  1.1 制约休闲农业生产发展 一是降低农业生产效益。农业生产是休闲农业的存在根基,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传统零散式的经营方式,不仅严重阻碍农业技术的进步,也阻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提高休闲农业的交易成本。主要体现在农户数量众多,导致信息收集难度增大,各方利益难以协调,决策难以实施。三是限制休闲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以科技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方法经营的现代化农业,由于前期投资数额大,与土地经营权分散导致的小规模生产产出效益低下不相适应。四是增加了休闲农业市场的风险。不仅在产品的生产上不能体现其差异化,在农场的对外经营上也无法获取有效的经销渠道。土地经营权的分散更是降低了休闲农业的市场吸引力,使休闲农业无法体现当地独特的地理、人文优势,无法形成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1.2 制约休闲农村旅游、教育等发展 一是限制乡村旅游的发展。小规模的休闲农业不利于农业景观的塑造,小规模个体农户难以对公共土地、资源和环境进行合理地利用,因而影响农村环境的整体质量,使得乡村旅游的开发难度加大。二是削弱了休闲农业的教育认知、文化传承的功能。休闲农业所涉及的动植物,均具有丰富的历史、经济、科学、精神、民俗、文学等文化内涵。文化传承和推广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才能得以实现。经营权的分散,使得农业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无法进行。三是限制了休闲农业城乡间的资源流动。休闲农业无法进行系统性地开发,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限制了城乡间的资源流动。没有城市外力的推动,休闲农业的难以得到发展。
  1.3 制约休闲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在现代化条件下,合理的农业生产必然伴随着土壤、水利、气候及森林环境的自然条件的良性循环,休闲农业也不例外。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农地经营权的分散不利于对休闲农业整体布局的规划,不利于对整个休闲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没有良好的生态系统就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没有这些条件就无法满足现代都市人们对新鲜空气、清洁水源、宁静环境、绿色事业等方面的需求。
  2 土地经营权流转对休闲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1 有利于促进休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 休闲农业是一个集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综合性、关联性、带动性很强的产业。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土地经营权的集中,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的休闲农业,才能产生其规模效应,即在生产规模增大的同时,生产平均成本下降,从而为土地带来效益的最大化。休闲农业利用农业的多功能性,单位土地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开发,从而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创造出土地的最大效益。这些效益包括经济、生活和生态的效益。土地的流转有利于改变现有的土地零散管理、手段落后、管理粗放的现状。休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机械化、规模化的要求也比较高。规模化生产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通过实行连片规模经营后可以充分发挥大型农机具的作用,提高土的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
  2.2 有利于农业景观的打造 农村土地经营权的集中有利于休闲农业农业景观的设计与规划。休闲农业的景观设计是休闲农业中的一个重点,是对于农业基本生产功能的延伸。休闲农业景观的设计要遵循景观学理论,结合自身特点,利用空间差异性和生物多样性,对休闲农业的种植业、林业、渔业副业景观作系统的设计。
  2.3 有利于促进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的流转能够促进休闲农业的良好经营,能够对生态环境产生正面的影响。为了实现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经营者普遍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开发[2]。良好的休闲农业经营,不仅满足旅游者对休闲旅游的需求,还能调节区域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促使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
  3 休闲农业视域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路径分析
  3.1 探索多种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 土地经营权的集中方式主要以土地出租、土地交换、土地入股3种方式为主。一是土地出租。较长期限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土地流转合同签订主要形式之一。前期的土地租金能够令农户感到相对满意。由于期限过长,容易出现“低位固化”的现象。农民得不到相对合理的土地租金收入,不免造成经营者和农户之间的矛盾。制定合理的租金增长机制,既可以让农户获得相对合理的土地收入,也能够维系农户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二是土地交换。由于自然条件、农户个体间的差异性。交换的双方很难找到利益均衡点。在土地交换利益不对等情况下,农地的评估定价机制显得非常重要。由于很难对这一系列的经济因子做出准确的衡量,土地评估定价机制也存在着界限不明显,农户间利益难以协调等现象。所以土地交换在农地流转中应用范围比较狭小。三是土地入股。土地入股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1)将村集体土地与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一起折股量化,明确每个社员的股份,经营收益按股分红。(2)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3)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参股。农村土地股份制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把土地产权分解为土地股权、经营权和使用权,让农民拥有土地资产的股权,集体经济组织掌握土地经营权,土地租佃者享有土地使用权。这种三权分离的流转模式在增加土地流转的灵活性的同时,依然保持农民主体地位的稳定性,同时还能保证农民利益的稳定性。但在土地确权方面仍然存在主体不清,界限不明等问题,所以在限制了土地入股作为一种主要流转方式在社会上的广泛运用。在推进农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应充尊重农民主体意愿,遵循“有条件、自愿、有偿、合法、公平、公开、公正”的农村土地流转原则[3]。选择符合当地农民合理有效的流转方式,规范有序的引导和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3.2 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市场化是解决当今土地流转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土地经营权的市场化,可以推动土地经营权的集中,利于休闲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发挥土地最大效益。在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下,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允许并引导土地流转,是较可行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资源的合理流动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只有赋予农民对所承包土地的抵押、转包、转让等权利,使土地由一般使用者或较差的使用者转向优质使用者,把土地由闲置状态转为使用状态,才能实现土地资源与其他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还受限于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在二、三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农村的劳动力中的非农劳动力的比重也比较大,相较于二、三产发展比较薄弱的地区其土地流转率也比较高。二是土地调整也对土地经营权的市场化带来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市场配置的功能。三是土地流转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程度也影响着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土地信息的流通是否通畅,能否准确地反应市场的需求,能否让农户得到有效的市场信息都对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信息的不流畅将土地流转局限在一个比较狭小的范围内。一个完备的市场中介组织能够打破阶层和区域的局限,促进土地经营权的流通。然而,市场中介组织的缺位,限制了承包经营权的大范围、长期的流转。
  3.3 强化政府引导职能 第一、政府在对土地流转的促进作用中应该以4项原则为基准:一是提高耕地占补平衡质量;二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三是划定城市发展边界;四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形成以政府为核心的土地流转协调机制。以政府为依托建立开放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为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供需双方提供有效的服务。如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资源系统,建立土地流转的法律服务组织,建立农地技术经济评估组织,建立土地流转的管理咨询组织,建立土地流转的金融保险机构。同时大力发挥民间金融的力量。
  第二、政府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生活保障体系,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4]。采取“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形式多样、农民自愿”的原则,对流转的土地进行评估分类。对区域农业的具体用途做出规划。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工的住房,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试行以土地换“社会保障”方法,积极建立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村的土地流转。政府还应加强土地流转方面的立法工作,对土地流转程序等规章制度进行细化和明确,使土地流转法制化、规范化、秩序化。
  参考文献
  [1]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1).
  [2]陈章体,周东明.加大土地流转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J].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1).
  [3]刘学侠.土地股份: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J].农业经济问题,2007(7).
  [4]王银梅.中国社会化小农与农村土地流转[J].农业经济问题,2010(5). (责编:徐焕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2695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