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及预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28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5%。结论:去除病因,减轻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积极对预防心力衰竭的诱因和病因。
  【关键词】心力衰竭;临床治疗;预防治疗
  心功能不全是指在有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心脏排出的血液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它是一种临床综合症,各种心血管疾病由于心脏长时间负荷过重,心肌病损及收缩力减弱,都可导致心功能不全。缓解症状,提高病人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防止心肌损害加重,降低死亡率[1]。方法包括病因治疗、控制诱因、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室重构等。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28例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及预防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28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42~74岁,平均63岁。病程1~16年,平均8年;心功能分级:Ⅱ级者19例,Ⅲ级者9例;冠心病合并心衰者16例,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衰者3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衰者9例。
  1.2 方法
  1.2.1去除病因 包括基本疾病的治疗,如心肌梗塞、心肌炎、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包积液等,应进行积极治疗。另外,要防止情绪激动,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控制体重,预防钠盐的摄入量等,对治疗和缓解心功能不全有重要意义。
  1.2.2 减轻心脏负担 病人应注意休息,可取半卧位、双下肢下垂、给予高流量吸氧、保持大便通畅。合理应用血管扩张剂和利尿剂。间断应用利尿剂,常用方法:用三天停两天,既可减少血容量,又不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主要用药有速尿、安体舒通、氨苯喋啶,应用利尿剂时应注意电解质变化,以免引起低钾血症或诱发痛风。血管扩张剂通过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以缓解心功能不全,常用的药物有钙拮抗剂如尼莫地平、尼群地平、硝普钠、硝酸甘油、消心痛等。
  1.2.3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 应根据病情选用强心剂,如充血性心功能不全应首选洋地黄类。常用地高辛0.25毫克,每日1次,口服;紧急时可用西地兰0.2~0.4毫克,加入5%葡萄糖20毫升内缓慢静脉注射。此外,可选用巯甲丙脯酸每次25毫克,每日3次,口服;多巴酚丁胺40毫克,静脉点滴等。
  1.2.4镇静剂应用 对于心衰烦躁的患者可肌注吗啡10毫克,或安定10毫克,每日1~2次,以保持安定,减轻心脏的负担。
  1.3 疗效标准 显效:心衰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以上,但不足2级;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及心衰未能控制。
  2 结果
  治疗时间20~3个月,经临床治疗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5%。
  3 讨论
  正常的心脏功能是由心脏的前负荷、后负荷、心肌的收缩性、心率及室壁各段收缩的协调性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当上述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障碍,且不能通过代偿机制来保持足够的心排血量满足组织的代谢需要就会发生心力衰竭。
  心肌的收缩性决定于肌浆网Ca2+的动转,线粒体产生ATP和肌凝蛋白ATP酶的活性度,当Ca2+的动转障碍,线粒体产生 ATP减少或肌凝蛋白酶活性减低时就会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使心排血量减少,导致心力衰竭。心室的前负荷过大时,容易损伤心肌,使心室排血量降低,心室的前负荷不足时,心排血量亦减低。心室的后负荷加重时,心排血量亦相应减低。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增快可使每分钟排血量增加[2]。但心率太快(160~180/min),则心室舒张期明显缩短,心室充盈不足,每搏量明显减少,如心率太慢(<40/min),则心室舒三期过长,由于心室充盈早巳达到最高限度,三不可能相应提高每搏量所以心率太快或太慢均可使心排血量减低。心脏泵功能不但决定于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性能,还取决于心脏各部舒缩活动的协调性,即心脏两个心房和心室各部之间的兴奋一收缩和复极一舒张偶联过程,以及兴奋的传导和扩展等必须保持高度的协调性,才能保证心脏在最佳条件下,最有效地完成射血功能。
  各种原因导致心肌收缩力降低或心脏负荷过重均可引起心力衰竭。老年人常见的心力衰竭诱因如下:感染性疾病,其中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而老年女性患者泌尿道感染也为常见诱因;身体劳累、情绪激动;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扑动等,缓慢性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如病窦、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输液、输血及钠盐摄入过多;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冠状动脉狭窄和血栓形成,引起心肌的缺血;严重的出血、贫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洋地黄药物应用不当,洋地黄治疗中断、量不足或过量;抑制心肌收缩力药物的影响,如β-受体阻滞剂、某些抗心律失常药;乳头肌功能失调、腱索断裂。
  对于心力衰竭的预防主要包括病因预防和诱因预防,病因预防是预防心力衰竭的关键,对原有心脏病病人,应积极进行治疗。对老年病人,积极开展对高血压、冠心病的防治,如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戒烟,预防肥胖,防止糖尿病等发生。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是引起老年病人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应注意劳逸结合,预防感染性疾病,如对感染性心内膜炎,风心病的风湿活动等,应及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治疗病因的同时,要积极预防心力衰竭的诱因[3]。心脏病病人发生心力衰竭常常有明显的诱因,避免及去除诱发因素,是预防发生心力衰竭的关键。上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心衰的常见病因,护理老年病人时,应特别注意受凉感冒。对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坠积性肺炎、褥疮。平时要做好口腔护理,女性病人要预防泌尿系感染。适当休息可降低新陈代谢,减轻心脏负担,要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制度,作息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做一些轻度的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平时要防止急躁和发怒,消除有害的精神刺激,避免一切过度劳累的体力劳动[4]。合理饮食应摄入低热量、低盐、清淡、易消化、不胀气的饮食,每日少食多餐,不宜过饱,保证足量的蛋白质及钾的摄入。适当多食粗纤维食物以利通便,并应禁烟酒及刺激性食物。避免液体输入过多、过快。严格限制输入量,量出为人,液体滴速要慢,一般少于30滴/分钟。迅速纠正心律失常。老年病人发生心律失常时,应积极配合医生密切观察药物疗效,使之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61.
  [2]吴彦.心力衰竭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研究杂志,2003,1(3):169-171.
  [3]金兰.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1):11-13.
  [4]甄兴国,王文忠,伍辉福.硝普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02,10(6):65-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26977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