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财经类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内蒙古财经大学往届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其的调查和访问指出当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因此,改革和创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最后,文章科学地提出了改革和创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和建议。
  关键词:财经类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课题号:2013C096)的阶段性成果
  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1998 年教育部在新修订并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目录中,新增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全国首批有 8 所高校获得了招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资格,然而该专业发展速度之快是始料未及的,目前,全国共有130多所院校招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本科生。内蒙古财经大学于2004年开始招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每届只招生一个班,班级容纳量在40-60人之间,招生规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限的招生数量也限定了无法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情况新增专业相关方向,专业知识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的境地。
  鉴于调查对象的特殊性,本文主要采取电话访谈的形式按照预先设计的结构式访谈提纲收集资料,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从2004级―2009级毕业生中各年级抽取5-10名进行电话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毕业去向、工作岗位、收入、当年找工作时的难易程度及面临的困难、学校期间所学课程工作中是否适用,对今后课程设置、专业发展的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该专业就业面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进入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部门;还有一部分同学打擦边球到企业的劳资或人事部门工作,另外一大部分则依托财经类院校的优势进入到银行系统工作或到企业从事财务工作;还有部分同学改行,有的从事了文秘工作,有的选择销售工作等。从历年毕业生就业信息的统计数据来看,大约60%的学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在就业压力和残酷的竞争面前,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和本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在这种背景下,剖析财经类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误区、创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刻不容缓。财经类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如何定位、如何扬长避短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如何培养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来适应市场的人才需要,这个研究命题也显得极为重要。
  二、当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我校的资源优势和办学特色。内蒙古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设立在财政税务学院,组建初期主要依托于原有的财政学专业,很多教师具有财政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背景。从学校整体的大环境来看,尽管2004年才设立本专业,但是学校建校已有40多年的历史,并在内蒙古乃至全国地区享有良好的声誉,就业率一直名列全区高校前茅,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学校专业的设立比较符合市场的需求,其中会计学、金融学专业较容易就业而且市场需求量较大。现存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当中课程的设计过多偏向于专业基础理论课,大多数学生修完专业基础理论课后就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再辅修其他的课程,而全校规定的必修课当中也仅仅包括了基础会计学、金融学、财政学等简单、入门的基础课程,并没有过多设置其他财经类课程。
  第二,当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课程内容、课程数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课时的分配、理论课和实践课课时分配的比例。现有培养方案过多偏重于基础理论的学习,实践教学内容学分低且课时太少,实质性实践教学课程寥寥无几。
  三、改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第一,扩大办学规模,在此基础上逐步增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相关方向,例如劳动经济学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社会工作方向等;从而解决学生就业困难的实际问题。
  第二,调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方案。依托财经类院校的办学优势调整课程体系设置,继续保留基础课程的教学比例;适当缩减部分专业课程的比例,优化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内容,减轻学生负担。此外,适当增加专业特色课程的比例,依托财经类院校的特色优势,综合考虑近些年市场人才需求的状况设置课程,增加会计专业、金融专业的相关课程,从而拓展学生的就业口径,提高就业率。
  第三,创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依托财经类院校的办学优势和整体环境,选择与劳动社会保障专业有合适结合点的学科,在其基础上进行特色发展,培养具有本专业背景和交叉学科特点的复合型人才。
  第四,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一方面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形成有特色的系统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一套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联系,建立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真正让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文献:
  [1]朱梅.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供求分析[J].职业时空,2011.1
  [2]周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困境与发展思路[J].特区经济,2014.1
  [3]覃双凌.地方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J].法制与经济,2013.1
  作者简介:
  曹永红(1980.5- ),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内蒙古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基本理论与政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2703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