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婴幼儿腹泻的诊治及家庭预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494-02
  婴幼儿腹泻又名婴幼儿消化不良,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以腹泻、呕吐为主的综合征。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本病致病因素分为三方面:体质、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通常将肠道内感染可引起的腹泻称为肠炎;肠道外感染、喂养不良、气候环境影响所引起的腹泻,称为消化不良。
  在我国小儿腹泻是居第二位的小儿常见多发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每年有一两次发病高峰,一为6、7、8月,主要病原是埃希氏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二为10、11、12月,称秋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
  本病治疗得当,效果良好,但不及时治疗以至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时可危及小儿生命。
  1 诊断
  1.1 消化不良:
  (1)有肠道外感染症(上感、中耳炎、肾盂肾炎等),饮食不当,气候变化等致病因素。
  (2)胃肠道症状一般较轻,一日大便数次至十余次,为黄色或黄绿色“蛋花样”或稀糊便,混有少量黏液。呕吐轻,无明显脱水或酸中毒。
  1.2 肠炎:
  (1)多有特异性感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病毒、真菌等),部分可自消化不良发展而来。
  (2)胃肠道症状较重,腹泻一日十至数十次,为水样便,量多,有酸、腥或腐臭味,偶有脓及血丝。呕吐较重。
  (3)易发生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等水、电解质紊乱。
  (4)食欲减退,多有发热、精神萎靡、嗜睡、烦躁,甚至有昏迷、惊厥等症状。
  2 化验
  大便镜检:消化不良者有脂肪滴或少量粘液,肠炎者有白细胞及偶见红细胞及吞噬细胞,真菌性肠炎可见真菌抱子及菌丝;培养可分离出致病菌。
  3 治疗
  3.1 饮食疗法:轻症减少奶量,代以米汤、糖盐水等;重症应禁食8~24小时,并静脉补液。
  3.2 液体疗法:
  (1)口服法:适用于轻度脱水或呕吐不重者。补液量按每公斤体重100毫升/日计算,分数次服用。
  (2)静脉补液法:用于中度、重度脱水。
  3.3 控制感染:针对病因,选用抗菌药物。
  3.4 对症治疗:腹泻可口服1次碳酸铋或轻酸蛋白0.3克,一日3次;助消化可口服胃蛋白酶合剂每岁l毫升欣,一日3次,或多酶片一次l片,一日3次。依病情对症处理。
  4 预防
  过去本症是婴幼儿时期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之一也是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经国内外多年研究加强预防提高了诊治水平近年来发病较少病情也较轻但仍是婴幼儿的常见病首都儿科研究所1986~1988三年间在七省一市进行了30万人次的逐月小儿腹泻监测结果农村5岁以下小儿发病次数平均每年2.01次/人北京市为0.45次/人对比第三世界平均每年3.3次/人为低以7~8月份为高峰2岁以内小儿占3/4死亡率0.51‰(第三世界平均6.5‰)根据全国各地统计婴幼儿腹泻约占科总住院人数的12~24%农村发病高于城市遇有治疗有及时或有严重并发症如营养不良肠道外感染等情况仍有死亡一般医院病死率已降至1%左右。
  4.1 主要方法:①鼓励母乳喂养尤以生后4~6个月和第一个夏季最重要应避免夏季继奶;②人工喂养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和水源清洁每次喂食前用开水洗烫食具每日煮沸消毒一次;③母乳和人工喂养都应按时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④食欲不振或在发热初期应减少奶和其他食物入量以水代替最好用口服补液盐配成饮料口服;⑤夏季炎热时避免过食或食用富于脂肪的食物婴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夏季要少穿衣服注意居室通风;⑥患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肠道外感染时应及时治疗防止并发腹泻;⑦感染性腹泻尤其是大肠杆菌鼠伤寒或其他沙门氏菌和轮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易在病房内广泛传播必须严重消毒隔离否则易在儿科病房发生交叉感染消毒方法以过氧乙酸烟熏效果最好其次是用新消毒表面消毒再加紫外线照射腹泻病例的病房最好每月用过氧乙酸烟熏彻底消毒;⑧下地玩耍的小儿饭前便后要洗手;⑨医务人员要努力宣传小儿腹泻的预防措施以免再犯腹泻。
  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甚广疫苗为理想的预防方法对轮状病毒已有疫苗口服的报道保护率为80%以上但持久性尚待研究。
  取决於病因营养状况及治疗的迟早耐药性致病性大肠杆菌或真菌所致腹泻预后较差病毒性肠炎预后良好营养不良和佝偻病患儿发生腹泻由于机体调节功能差预后较差病情重治疗较晚发生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肾功能衰竭或严重继发感染者预后不良。
  4.2 防治婴幼儿腹泻问题全指南
  (1)马齿苋粥:鲜马齿苋250克(或干品60克),洗净,切碎,水煎10~20分钟,去渣,加入适 量大米,煮成粥,频服。
  (2)茶叶10~15克,开水沏饮;或水煎加红糖30克,煎至发黑分服;或茶叶适量,食盐少许,水煎分服。
  (3)乌梅10克,煎汤代茶饮。
  (4)生葛根汁、藕汁各等份,调服。
  (5)胡萝卜250克,捣碎,水煮开10分钟后,过滤取汁,再加水至500毫升,加糖适量,煮频 饮。
  (6)绿茶蜜饮:绿茶5克放入水中,加沸水冲泡,盖盖浸5分钟,调入蜂蜜适量,趁热顿服, 每日3~4次,可治疗菌痢。
  (7)家庭常备中成药:黄连素等。
  4.3 寒泻:多由饮食过凉或腹部着凉引起。表现为大便清稀,日久难愈,夹有不消化物,臭气 不甚,肠鸣隐痛,手足发凉。治宜温中祛寒止泻。
  (1)锅巴炭:饭锅巴50克炒成炭,研细末,每次3~6克,日2次。
  (2)柿饼2个,放米饭上蒸熟,分两次食用。
  (3)姜糖饮:生姜5片,红糖50克,清水适量,煮沸即可,趁热饮用。
  (4)糯米固肠粥:炒糯米30克,淮山药15克,共煮粥,熟后加胡椒末少许。加糖或盐食用。
  (5)绿豆、胡椒各等量研末,每次服3~6克,日3次,开水送服。
  (6)外治法:胡椒粉少许放于膏药上贴脐部,或大蒜头捣烂,贴足心或脐部。
  (7)家庭常备中成药:藿香正气液、苍苓止泻口服液等。
  4.4 脾虚泻:多见于久泻之后。特点为便稀,多饭后即泻,不臭,有不消化物,时轻时重,伴 面黄体弱、睡时露睛等症。治宜健脾止泻。
  (1)山药羹:炒山药研粉,每次10~15克,开水调糊,沸水冲服,每日服2次。
  (2)山药蛋黄粥:生山药(干)30克研细粉,温水调成稀糊状,煮沸,加熟鸡蛋黄2个,调匀, 每日空腹食2~3次。
  (3)焦米汤:大米适量,洗净,晒半干,炒至焦黄,100毫升水中加焦米6~10克,文火煮1小 时,加食盐少许,饮汤。
  (4)高粱米第二遍糠30克,放入锅内炒成焦黄色,有香味,除去上面多余的粗壳,每次3克, 水冲服,每日服3次。
  (5)酸石榴皮适量水煎,加红糖,频服。
  (6)无花果5~7个,水煎服。
  (7)家庭常备中成药:参苓白术口服液。平胃散、婴儿散等。
  此外,家庭常备药物中,还应包括米雅、斯蜜达等胃肠黏膜保护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27101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