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研究社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社区173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物理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的方法,进行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统计,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顽固性高血压制的影响因素。结果: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超出正常体重者占79.8%,与公认的顽固性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相一致。血压控制情况中,总体血压达标占62.5%,但男性差于女性。在规律服药情况方面,常服药和规律服用药物占73.1%。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影响血压控制情况的30个变量因素,发现调查人群中与血压控制情况有统计学关联的因素有4个,它们分别是血糖(GLU)、甘油三酯(TG)、服药情况、服药种类。其中血糖、甘油三酯、不服药、偶服药为危险因素,常服药和规律服药为保护因素,其中服用一种和两种为保护因素。结论:超重是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的危险因素,抽烟、饮酒为男性血压控制不佳的影响因素,血糖、甘油三酯、不服药、偶服药为血压控制不佳的危险因素,常服药和规律服药为保护因素,其中服用一种和两种为保护因素。
  【关键词】 顽固性高血压;相关因素;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041-02
  顽固性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我国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群血压水平从110/75 mm Hg开始,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而心血管发病危险持续增加,与血压<110/75 mm Hg比较,血压(120~129)/(80~84)mm Hg时,心血管发病危险增加1倍,血压(140~149)/(90~94)mm Hg,心血管发病危险增加2倍,血压>180/110 mm Hg时,心血管发病危险增加10倍。已有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成为中国人首位死因,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因此对顽固性高血压病的防治是预防心血管病的主要措施[1~3]。
  研究表明,影响顽固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较多,如超重、高盐膳食及中度以上饮酒、年龄、性别、吸烟、血脂异常、超重和肥胖、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C-反应蛋白、缺少体力活动、心血管病病史等。国际公认的与顽固性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是:超重、高盐膳食及中度以上饮酒,我国流行病学研究也证实这三大因素与顽固性高血压发病显著相关。顽固性高血压病人的首要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长期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这需要治疗所有已明确的可逆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异常和糖尿病,还有规律服用相关抗高血压的药物。
  根据社区慢性疾病管理的需求,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探讨该社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其控制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百万庄社区站门诊高血压患者,共调查173人,其中男95人,女78人。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1.2.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个人健康状况调查表,包括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婚况、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个人疾病史(高血压病史、血脂情况、冠心病病史,其中高血压病史包括首诊年龄、服药情况、服药种类)、生活方式及行为(吸烟史、饮酒史、饮茶史、工作时体力活动强度、业余体力活动强度)、家族史(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儿子和女儿)4大项共25小项。调查时先向被测者详细讲解调查表的内容并逐项询问后由调查员填表,经审核合格者录入计算机。
  1.2.2 人体测量:测量血压、心率、身高、体重、腰围、腹围、臀围等。采用标准的身高体重计和软尺,受检者脱去衣、帽、鞋,枕、臀、脚跟三点一线立于测量计上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血压测量:采用标准汞柱式血压计,每个对象连续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被测对象至少安坐5 min,排空膀胱,至少15 min不吸烟;测量右臂,袖带置于心脏水平,以Korotkoff’s第1音为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第5音(消失音)为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
  1.2.3 生物化学检测:空腹肘静脉血3 ml,离心后进行测定,包括ATT、GLU、CREA、UA、CHOL、TG、HDL-C。
  1.3 资料的预处理:(1)定量指标取原记录值。(2)定性指标行编码量化。(3)在分析中,将进行必要的变量转化,产生如下的变量: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使用标准测量方法测出收缩压(SBP)≥14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舒张压(DBP)≥90 mm Hg,或正在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患者。采用JNC7标准进行分级,SBP<120 mm Hg且DBP<80 mm Hg为正常血压;SBP 120~139 mm Hg或DBP 80~89 mm Hg为正常高值;SBP 140~159 mm Hg或DBP 90~99 mm Hg为1级高血压;SBP 160~179 mm Hg或DBP 100~109 mm Hg为2级高血压;SBP≥180 mm Hg或DBP≥110 mm Hg为3级高血压;SBP≥140 mm Hg,DBP<90 mm 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3级。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按BMI将调查病例分为4个层次:消瘦:BMI<18.5,正常:18.5≤BMI<24,超重:24≤BMI<28,肥胖:BMI≥28。工作体力活动=劳动强度分级×小时/天×年。业余体力活动=活动种类分级×分钟/天×坚持多少年。
  1.4 资料分析方法:将收集的资料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的筛选(入选和剔除标准分别为0.05和0.1)。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总调查人数173人,其中男95人(占31.7%),女78人(占68.3%);年龄最小43岁,最大77岁,平均56.5岁,男性平均52.79岁,女性年龄58.3岁;平均患病年龄10.05岁,男性平均患病年龄6.91岁,女性平均患病年龄11.51岁;平均体重指数26.59 kg/m2,男性平均体重指数27.06 kg/m2,女性平均体重指数26.37 kg/m2;平均腰臀比0.87,男性平均腰臀比0.91,女性平均腰臀比0.85;平均收缩压131.7 mm Hg,平均舒张压82.7 mm Hg,男性平均收缩压129.67 mm Hg,平均舒张压84.71 mm Hg,女性平均收缩压132.65 mm Hg,平均舒张压81.76 mm Hg;平均静息60 s脉搏73.40次,男性平均静息60 s脉搏72.24次,女性73.94次;平均工作体力活动量362.88 h,男性309.58 h,女性387.66 h;平均业余体力活动量11.41 h,男性平均业余体力活动量7.93 h,女性平均业余体力活动量13.03 h
  2.2 调查对象体重指数情况:调查对象平均体重指数26.59 kg/m2,男性平均体重指数27.06 kg/m2,女性平均体重指数26.37 kg/m2;在调查对象中男女均无消瘦,男性正常5例(占15.2%),女性正常16例(占22.5%);男性超重18例(占54.5%),女性超重34例(占47.9%);男性肥胖10例(占30.3%),女性肥胖21例(占29.6%)
  2.3 调查对象个人史和疾病史:男性饮茶25例(占75.8%),女性饮茶31例(占43.7%);男性吸烟24例(占72.7%),女性吸烟7例(占9.8%);男性饮酒19例(占57.6%),女性饮酒3例(占4.2%);男性有冠心病病史2例(占6.1%),女性有冠心病病史4例(占5.6%);男性有高血脂病史16例(占48.5%),女性有高血脂病史28例(占39.4%)
  2.4 调查对象规律服药情况:男性不服药7例(占21.2%),女性不服药5例(占7.0%);男性偶服药2例(占6.1%),女性偶服药14例(占19.7%);男性常服药3例(占9.1%),女性常服药7例(占9.9%);男性规律服药21例(占63.6%),女性规律服药45例(占63.4%)
  2.5 调查对象服药种类情况:男性不服药或偶服药9例(占27.3%),女性不服药或偶服药19例(占26.8%);男性服用一种药物16例(占48.5%),女性服用一种药物33例(占46.5%);男性服用两种药物6例(占18.2%),女性服用三种药物13例(占18.3%);男性服用三种药物2例(占6.1%),女性服用三种药物6例(占8.5%)
  2.6 调查对象血压控制情况: 男性血压控制到正常值1例(占3.0%),女性血压控制到正常值9例(占12.7%);男性血压控制到正常高值19例(占57.6%),女性血压控制到正常值36例(占50.7%);男性血压达1级高血压10例(占30.3%),女性血压达1级高血压20例(占28.2%);男性血压达2级高血压3例(占9.1%),女性血压达到2级高血压4例(占5.6%);男性血压达3级高血压0例(占0%),女性血压达3级高血压2例(占2.8%)
  2.7 血压控制情况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由于影响血压控制情况的因素较多,为控制这些混杂因素,进行了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时将血压控制情况作为应变量,研究因素作为自变量,研究因素赋值如下: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压控制情况的30个变量因素,发现调查人群中与血压控制情况有统计学关联的因素有4个,他们分别是血糖(GLU)、甘油三酯(TG)、服药情况、服药种类。其中血糖、甘油三酯、不服药、偶服药为危险因素,常服药和规律服药为保护因素,其中服用一种和两种为保护因素,服用三种为危险因素。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人群顽固性高血压患病率上升很快。一些研究资料还表明,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吸烟等)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加快了高血压的致病过程。导致顽固性高血压和其他危险因素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带来的一系列不健康生活方式所致。其中最重要的是膳食不平衡,吸烟和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和心理压力增加。这些不良趋势,以及很低的人群高血压控制率,是对我国人群高血压防治的一个严重的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经过多年的流行病学研究,现在对顽固性高血压在人群中的流行特征和规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顽固性高血压流行病学和防治研究的重要参数[4,5]。对这些资料的研究成为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点。也是社区高血压管理的重点。
  本研究表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超出正常体重者占79.8%,与公认的顽固性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相一致。血压控制情况中,总体血压达标占62.5%,但男性差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吸烟、饮酒有关(男性吸烟占72.7%,饮酒占57.6%,女性吸烟占9.8%,饮酒占4.2%),男性饮酒、吸烟人数远远高于女性。在规律服药情况方面,常服药和规律服用药物占73.1%,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在控制血压方面优于发达国家[美国2000年以治疗(服药)率和控制率分别达59%和34%],这与社区顽固性高血压的连续性综合性管理有关,但这还需要医务人员不断努力,以期取得更好的水平。在服用药物种类方面,服用一种药物占47.1%,服用两种药物占18.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服用一种药物和两种药物为保护因素,能很好地控制血压。而服用三种药物并未显示出优势,可能本研究调查数据太少,有关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或充实数据说明。本研究表明甘油三酯与血糖为血压控制不佳的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这与现在公认的血脂异常、糖尿病为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相一致,因此对顽固性高血压的防治方面,也应重视控制血脂异常、糖尿病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27
  [2] Coorperative Meta-analysis Group of China Obesity Task Force.Predictive values of body mass index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to risk factors of related diseases in Chinese adult population.Chin J Epidemiol,2002,23(1):5-10
  [3] 赵秀丽,陈捷,崔艳丽,等.中国14省市高血压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6):1148-1152
  [4] 罗雷,栾荣生,袁萍.中国居民高血压病主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51-53
  [5] 贾崇奇,赵仲堂,王立华,等.高血压危险因素分类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3,19(6):684-6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27118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