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维持性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总结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人造血管的护理经验。 方法: 对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措施进行终结分析。结果: 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人造血管内瘘通畅率,1例发生感染,1 例发生血栓形成。结论: 用正确的护理措施及掌握人造血管内瘘的穿刺方法,预防血栓形成和感染,加强健康宣教对于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人造血管内瘘;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161-01
  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选用人造血管内瘘,人造血管内瘘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长期通透率血流量大,能反复穿刺及使用时间长等优点[1]。人造血管内瘘的应用解决了内瘘闭塞及自身建立动静脉内瘘困难的难题,从而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正确掌握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和穿刺方法尤为重要。现将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对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体会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其中有10例应用人造血管内瘘,年龄在55~70岁,2例女性,8例男性,6例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2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2例为多囊肾尿毒症,每周透析2~3次,每次4小时。手术方式采用前臂桡动脉与正中静脉“J”型吻合术,肱动脉与正中静脉“u”吻合术。
  2 护理
  2.1 明确使用时间:人造血管理论上可在手术后立即使用,不像自体动静脉内瘘需等待静脉扩张和肥厚。但术后2周内常有明显的血清肿,人造血管4周后才能与周围组织愈合,在此之前一旦感染就得将移植血管全部切除,故至少在手术2~3周后才能使用,以便皮下隧道愈合。如过早使用,发生隧道内出血时,易形成血肿及假动脉瘤。所以掌握好合理的使用时间,对患者人造血管使用寿命的延长是十分重要的。
  2.2 掌握穿刺方法
  2.2.1 穿刺点的选择:穿刺点轮流替换是十分重要的,切忌定点穿刺。动静脉吻合口3cm以下为动脉穿刺点,与动脉穿刺点间距5~10cm处为静脉穿刺点。每个穿刺点间距1cm,同一穿刺点3周内不能反复穿刺。
  2.2.2 穿刺方法:动脉穿刺的方向可以顺血流也可以逆血流,静脉穿刺方向始终顺血流方向,即向心方向,使重复循环降至最少。由于人造血管的修复较差,也可动脉穿刺人造血管,静脉穿刺周围血管。40~450角穿刺,穿入时有明显的突破感,突破血管后平行推入针头0.3~0.5cm。穿刺时原则上针头斜面朝下,只有血流量好,可以不再旋转针头,以减少损伤。如血流量不好,可适当旋转针头。虽然旋转针头可以保护血管后壁不受针尖损伤,但可能牵拉穿刺点,造成穿刺点渗血。例外,旋转针头也可是血管内膜受损。固定好穿刺针,将小纱布或棉球垫于皮下余针柄为止。
  2.3 止血方法:指压方法是拔针的同时在皮肤穿刺点上方0.2~0.3cm处进行指压,压迫的力量为既能保持穿刺点两端有搏动或震颤,又能控制出血,以免压力过重导致人造血管闭塞。压力过轻会引起皮下出血或血管穿刺处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压迫时间一般15~20min,大多数人造血管患者为了防止血栓形成采用抗凝治疗,故应注意止血时间的延长。
  2.4 预防血栓及感染:早期血栓形成发生在动静脉内瘘建立的3~4周以内,一般与患者本身的血管条件及原发病和手术有关。晚期血栓形成多见于 1吻合口或吻合口处的静脉狭窄;2透析后低血压;3动静脉内瘘穿刺不当(如反复定点穿刺),造成局部隆起,瘤样扩张,而上端则狭窄,4透析后,拔针时压迫止血力度过大,包扎过紧或压迫时间过长。根据以上因素,早期应合理选择吻合血管,加强肢体锻炼,使血管扩张充盈,管壁增厚,严格按照人造血管内瘘的穿刺方法和要求穿刺,透析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防止低血压,透析后掌握按压技巧。为了预防感染,手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内瘘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原则。正确掌握穿刺时机,每次更换穿刺点,保持人造血管处清洁干燥,定时换药。
  3 健康宣教
  告知患者自我保护,如每天触摸震颤,保持血红蛋白浓度不要太高,定期随访抗凝指标,可根据医嘱服用华法林,潘生丁等抗凝药;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抓破皮肤,可以适当使用温和的婴儿沐浴露,适当使用润肤油,针眼若有瘙痒,可用75%的酒精轻擦;人造血管手臂不提重物,不受压,不用绷带压迫,不测血压。局部出现血肿时,应立即冰敷,并以喜疗妥按摩,第二天再以热敷;透析中容易出现低血压的患者应注意控制水分,及时调整干体重,或调整透析方法,发现低血压及时补充血容量;发现血管杂音偏低或消失时,应立即来医院处理。
  参考文献
  [1] 周莉,薛武军,冯学亮,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的临床应用.中国血液净化,2002,l(10):49.50
  [2] 林惠风,实用血液净化护理培训教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7.1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27122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