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班级管理的新认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什么是班级?日本当代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片岗德雄把在课堂里进行学习的人的群体组织称为班级,并规定为“学习集体”。班华教授曾提出构建“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的观点。笔者认为,班级是学生学习、人格成长、社会性发展三位一体的集体。即作为学习的集体;作为人格成长的场所;作为社会性发展的社会组织。在这个集体里,学生能够得到学习的满足,“懂”(知识)、“会”(技能)、“玩”的满足;道德的满足;被承认的满足(归属感);自我实现的满足,“有用”的满足、贡献、成果等。
  但市场经济和时代的高速发展,使班级与社会不再是有围墙作为明确边界的两个系统。特别是中学班级有着其独特的特征,为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作为班级的具体管理者,应该对班级的属性有一个明确的理解。
  1班级的本质属性
  1.1组织属性。
  班级是一个社会组织,具有明确“目标、机构、规范”的组织化特征。值得注意的是,班级是具有教学功能和社会化的功能的特殊的社会组织,两方面的功能不可割裂开来。
  1.2教育属性。
  班级不仅是一个社会性组织,而且是一个目的明确的、通过教育而育人的特定的社会性组织,它的活动以育人为核心,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的实践活动,包括对学生的知识的获得、态度的培养、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精神方面的引领,明显地体现出了教育性的属性特征。
  1.3社会属性。
  Jerome Bruner在他的经典著作《朝向一种教学理论》中,指出了学习的社会性,他描述了一种“对他人作出反应,与他人共同朝某一目标奋进的深层的人类需要”,这种需要会产生一些将个体带入学习状态的过程,让他进入一种团体(例如班级)环境所需的能力状态。使学生共同营造和谐的、充满生气的班集体。现实素质教育的特点,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创造精神的养成。
  1.4“和谐”的生态属性。
  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由英国植物群落学家坦斯利(Tansley A.G..)于1935年首先提出,指一定地域(或空间)内生存的所有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具有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代谢和信息传递功能的“和谐”统一体。而班级作为一个学校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其基本属性则表现为班级中的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班级文化、学生与社会之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呈现一定的“共生”特征。
  2班级管理的认识
  班级管理所涉及的人、事、物等相当广泛,其内容常因时、因地、因人、因境、因物而异。有关管理的内涵,范围是相当广泛的。Frozen(1993)将班级管理分为教学内容经营、学生行为管理、师生关系管理等层面;郭明德(2001)指出班级管理包括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常规管理、学习环境管理、人际关系管理、亲师沟通管理等。笔者从研究出发认为,班级管理包括构建管理共同体、构建精神共同体、学生行为的管理、新型的师生关系管理等。我们在从事班级管理时,必须深入了解其内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才能洞烛先机,掌握各要素,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2.1班级管理的内涵。
  2.1.1构建管理共同体。
  管理共同体强调的是管理主体多元化,多元化,就是要“六位一体”。“六位”指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学校管理部门、社会社会环境和学生六个方面:“一体”,指六方面不是简单地叠加,而是彼此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形成班级管理的教育合力。
  2.1.2构建精神共同体。
  从“改善学生生存状态,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价值追求出发,“新班级管理”的目标是将班级建设成为和谐的“生活社区”,使班级成为每位学生的“精神家园”,(或叫“精神共同体”)。即形成特定的、个性化的班级气氛。此种气氛影响班级每一个成员的思想、信念、价值观、态度、期望或行为模式等。班级气氛随着各班师生互动及学生之间的互动而形成。形成之后又影响班级中个体的行为。因此,老师应该在班级气氛的营造中,以更有创意、更温暖、自由、轻松的方式,提供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使班级的每一分子都受到熏陶,以实现人格的健全发展。
  2.1.3学生行为的管理。
  学生偏差的认识和行为问题是班级管理的一大致命伤。对于班级活动、同学关系的发展与气氛有相当大的影响。因而如何以同理心融汇学生的次文化,体察学生的心灵深处,以便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支援与支持系统,成为班级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理解学生方能掌握学生,掌握学生方能管理学生,这是班级管理不可磨灭的道理。
  2.1.4新型师生关系管理。
  班级的管理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发展、教学相长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所以,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班级中形成民主、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促进、亲密无间的共同发展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重点内容。[5]在班级管理中,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是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个性的差异。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特别是犯错误的和成绩差的学生。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被理解、被肯定的需要。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更易使人悔过,但尊重不等于纵容,尊重往往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教育效应。
  所以,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建立应注意二个方面:一是关系的导向性。教师要时刻注意把与学生的关系建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当把自已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都化作对学生广博、真挚、深沉、持久的爱,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同时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二是关系的民主性。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民主意识特别强烈,要求成人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和他们商量问题。因此,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这种愿望,与学生的关系建立要在民主的气氛中进行。
  2.2现代班级管理的实施原则。
  为了有效地促进中学生人格的发展,在现代班级管理中,必须立足于时代要求和班级管理的实际,重新认识班级管理的实施原则。
  2.2.1全员激励原则。
  激励含有激发动机,形成动力的意思。它能使人产生自觉行为,形成一种推动力、自动力。所谓全员激励,是指激励全班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体力等各方面的潜能,实现个体人格发展的目标和班级总目标。
  2.2.2自主参与原则。
  这个原则是指班级成员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这一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管理原则的具体要求和体现。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社会责任感,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2.3情通理达原则。
  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班级管理说到底是对学生的管理。青少年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对他们的管理与教育必须有感情的激发和熏陶。同时,青少年学生又是单纯幼稚的,对他们的管理与教育还必须讲道理、摆事实、循循善诱、启发诱导,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
  2.2.4平行管理原则。
  在班级中,除了师生之间的垂直关系外,还有同学之间的平等关系。所谓平等管理原则,是指管理者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2.5协调一致原则。
  这个原则是指班级管理者主动组织协调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共同合作、步调一致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影响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因此,班级管理者应当广泛地联系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力量,使之密切合作,相互补充,形成对班级学生进行综合管理的合力网络。
  以上对班级管理的认识,以期对当今的班级管理提供参考和帮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2714367.htm